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是于哪年驾崩的?

秦始皇是于哪年驾崩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17 更新时间:2024/1/15 22:53:46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梦、会稽等地,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似为赵高等的计谋所在。因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公子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从中过问,赵高才免于一死,于是对蒙毅怀恨在心,要诛蒙氏一族。赵高是个宦官,其专管朝廷御车与印信、墨书等事。这次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兵证“符”和“玺”,赵高自然随行出游。而据不少史书记载,秦始皇是一路劳顿,到达平源津就病倒,随后赵高奉命书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传令:“与丧会咸阳而葬”。信未寄出,秦始皇就呜呼哀哉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又说是河北平乡县东北,,行宫了。其实对于秦始皇的死因到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至今流传甚广的有两种传说:有人以《史记.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记载为据,认为秦始皇死得蹊跷,是古史上的谜案。其理由是,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查诸史籍,未发现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记载,他的身体一向健壮。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荆轲行刺时,他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逃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才五十岁,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沙丘;在沙丘平台养病时,还能口授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明他当时思维清晰如故,似非患有致命急病。总之,以秦始皇的体质与当时的情况看,还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宫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相传原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战国时,赵武灵王因庇护叛乱的长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于此,欲出不能,又不得食,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其地与外界隔绝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之中,发生不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底究竟谁会在此下此毒手,史书均未有记载,无从考证。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宦官赵高弑君的可能性很大。首先,赵高与蒙恬、蒙毅兄弟有宿怨。据说,赵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后因秦始皇过问,方得赦免。当时,蒙恬威振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为武将任外事,一为文臣主内谋,不仅深得始皇信任,还为公子扶苏所倚重。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这样,赵高惟有投靠秦始皇最宠爱的第十八子胡亥,因为胡亥是除扶苏外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以胡亥来对抗扶苏,这是赵高蓄谋已久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时刻都在寻机除掉扶苏、蒙氏兄弟。其次,始皇在沙丘养病,给赵高提供了一个谋杀的机会。始皇病重,下诏给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显然是想要扶苏继位。赵高明白,此事有关自己的生死荣辱,须当机立断。当时始皇身边仅丞相李斯在侧,而李斯私心重,容易控制,其他侍从均是赵高安插的同党。还有,以赵高当时的处境看,也只能出此一招,别无选择。秦始皇口授诏书给扶苏时,赵高参与其事。诏书封好后,赵高却扣压未发,欲找机会说服胡亥和李斯,矫诏杀扶苏。但诏书不能扣压太久,万一始皇病情有起色,得知诏书未发,赵高就获死罪。万一始皇弥留不死,李斯又未被说服,反而向始皇告发,赵高也要被杀头。所以,只有在劝说李斯之前杀了始皇,才能万无一失。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也不会有人追问诏书的事了。可见,赵高在扣压诏书的一刻起,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从以上分析来看,赵高作为秦始皇爆毙事件中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曾经郭沫若在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中刚到平源津起身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器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于是一路疲惫交加得赶到沙丘后,只是住宿一夜,第二天就被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右耳流出黑血,而且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置入脑内,秦始皇死了。而幕后谋害者为胡亥为争夺皇位联合赵高将秦始皇置与死地,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清除眼中钉,在这里赵高只不过是一个从犯罢了。其实,据邹邹分析,当时的胡亥只是一个贪图享受、昏庸无道的公子哥,应该是与三国的刘单一路货色。而赵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师,传授秦朝的法律法规,空闲时间一直向胡亥灌输誓当君主的思想,因为本着为自己出发考虑,赵高作为秦始皇身边上传下达的话筒,其重要性不可而喻,这也是当时为什么秦朝的文武百官都要敬他三分的道理,所以在整个秦始皇被杀案件中,没有赵高的主导位置,单凭胡亥的秘密策划,远远是达不到的。秦始皇死后,皇帝的诏书、玉玺均在赵高手中,那么自然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手中,如果他只是一个单单的小太监的话,可以向胡亥敲一笔不菲的过路费。可他没有,而是胁迫李斯与自己假传圣旨,职责扶苏不孝命其自杀,指责蒙毅不忠命其自杀,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一路返回咸阳之时,尸体发臭,竟然以臭鱼迷惑。回到咸阳,当即昭示天下秦始皇驾崩,陷害蒙氏兄弟,诛杀诸公子,最后竟然陷害李斯,将李斯投狱治罪,腰斩于市,典型的杀人灭口。那他为什么要杀秦始皇呢?因为曾经他对李斯所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后必用蒙毅为丞相。而他以为曾经蒙毅治自己于死罪未果,当上丞相之后,肯定会怀恨在心,到时候退居二线的秦始皇说话恐怕也不能管用,为保自己性命,只能将秦始皇杀死之后,假立胡亥为君,方可保住自己性命。真相大白于天下。秦始皇竟然死于一个太监的手上,活脱脱一出宫廷政变悲剧的牺牲品,一代枭雄死得可惜。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对燕太子丹发下毒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的歌声透过二千余年的历史仍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荆轲刺秦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对荆轲满怀敬意,是因为对这个故事做出了“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解读。提到荆轲,就不能不提到那个派他前去行刺的人,也就是燕国太子丹。他与秦皇之间的恩怨就是秦国和燕国这两个

  • 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吕不韦就饮鸩酒自尽,他为什么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就是秦始皇给吕不韦写的一封信,收到这封信之后吕不韦就喝毒酒自杀了。因为吕不韦在秦始皇登基之后依旧掌握大权并且还和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在收到这封信之前吕不韦已经遭到一次被贬,这封信的到来也是给吕不韦一个信号,秦始皇如果知道他的所

  •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杀死吕不韦原因:吕不韦玷污了赵太后乃至自己的名声。在秦始皇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吕不韦将赵姬献给了子楚。在嬴政出生后,各大诸侯国就在传闻吕不韦是嬴政的亲生父亲。在嬴政即位后,母亲赵太后依然和吕不韦私通。后来,吕不韦担心东窗事发,干脆找来代替自己去侍奉赵太后。这不仅和赵太后存在奸情,甚至生下了两个儿

  • 黑旋风李逵喝毒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饮下御赐毒酒,想到李逵将来肯定会为此造反,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便骗李逵也喝了毒酒。李逵知道实情后垂泪道“罢了!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遂毒发身亡。后与宋江合葬于蓼儿洼,二人阴魂相聚。

  • 秦始皇陵墓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基本介绍: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传之无穷。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历史的巨大反差

  • 求秦始皇历史故事 分分钟回答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叫尉缭的人求见秦始皇,向秦始皇讲述了一些外交之道,秦始皇很高兴,下令重赏尉缭。哪料尉缭这个家伙一点都不领情,秦始皇对他待遇这么好,他却把秦始皇骂了一顿想跑,被抓回来之后,秦始皇不但没有惩罚他,反倒仍然封他做了大官,礼遇有加。秦始皇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秦始皇准备灭楚,老蒋王翦说要60万人,年轻将

  •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海港区东南部,传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拜海求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详细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种答法,随便选。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

  •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过程和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兼并六国是历史的趋势,人民的要求。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连年征战使百姓苦不堪言,人民希望结束当时的局面,因此秦始皇兼并六国是人民的要求。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统一大业也是历史的要求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