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何对燕太子丹发下毒誓?

秦始皇为何对燕太子丹发下毒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3/12/18 9:09:4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的歌声透过二千余年的历史仍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荆轲刺秦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对荆轲满怀敬意,是因为对这个故事做出了“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解读。提到荆轲,就不能不提到那个派他前去行刺的人,也就是燕国太子丹。他与秦皇之间的恩怨就是秦国和燕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怨吗?透过史籍中内容稀少的记载,人们还是能够知道,事实远非如此。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开始,秦皇一统华夏的大幕已经拉开,东方幸存的五国陡增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燕国和秦国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人将燕丹派荆轲前去行刺看成是他为了燕国的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拙劣办法,这个办法不仅没有拯救燕国,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但是,燕丹行刺,准备多年,在韩国灭亡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只是由于秦皇的安保措施极为森严,所以既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找不到接近秦皇的机会。国家的行将灭亡,却给燕丹带来了这样一个机会,因为他可以以诈降来接近秦皇本人。每一个统帅都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燕国的投降对秦皇来说,显然是一种诱惑。如果把燕国的生存危机看作是燕丹实施行刺计划的机会而不是目的,那么,历史就显得更加复杂而不合逻辑。除去国家的对立,燕丹与秦皇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私人恩怨。否则,为刺秦行动下达最后命令的人应该是燕丹的父亲燕王喜,而不应该是太子丹本人,如果是这样,后来,燕王喜也就不会在他人的建议下为了取悦秦皇而让太子丹命丧辽东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就有人批评太子丹为泄私忿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燕丹与秦皇并不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他们不仅认识而且相当熟悉。命运将他们联在一起,其实是开始于赵国的首都邯郸。那时候,秦皇还小,不到九岁,燕丹年龄要大一些,可以说是一个大哥哥。秦皇曾经滞留赵国,燕丹也作为燕国的人质而滞留赵国,几乎一样的境遇,拉近了他们的心理距离,他们有了很深很愉快的交往。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史书少有记载,司马迁对此只说了一句话,“少时与丹欢”,这说明当时他们是好朋友。秦皇在九岁那年被赵国允许返回秦国,燕丹何时离开不得而知。总之,邯郸一别,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天各一方。不几年,秦皇的父王去世,他接替了王位,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而燕丹则由于其父的长寿,终其一生,都处在太子的地位,但他也是一代人杰。战国时代,养士之风与交游之风盛行华夏。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养士人数众多,人才济济,影响之大、名誉之高遍及天下。其实在四人之外,还必须提到两个人,一个是秦国的吕不韦,一个就燕太子丹,他们紧随战国四君子之后,吕不韦以《吕氏春秋》为标志,燕丹则以荆轲刺秦为标志,双双加入到了战国交游之风的大合唱中。燕丹据说不爱后宫佳丽,惟以士人为伍,影响所及,遍及燕国,竟成为流俗。后世许多年,燕地人家,男主人极为大方,有客人来访,让媳妇晚上去陪同睡觉,令人匪夷所思。《汉书》特意强调说,此燕丹遗风也。这让齐鲁道德家大为惊诧,非声四起。燕丹虽然是一位当世豪雄,但他却对与秦皇之间的邯郸友谊充满了期待。他认为,既然当年相处比较融洽的小弟弟现在成了最强大国家的君主,那么他,以及燕国也许都会沾到些光吧。不料,事实远非如此。后来,燕丹又来到了咸阳,成为秦皇,当年邯郸城中的那个小弟手中的人质。两人一见面,就打碎了燕丹此前所有的奢望和幻想。秦皇早已不是邯郸城中的那个小孩了,他为人阴狠而且冷酷,或许,他还害怕让人知晓当年的落迫。当年的大哥不仅没有受到礼遇,反而形同囚禁。史书用“秦王不礼”这几个字来表述当时的情况。燕丹请求归国,遭到了秦皇的拒绝。秦皇发出毒誓说,除非“天雨栗,马生角”,否则,别想离开咸阳。这在外交上,是很过分的事情。几十年前,秦昭王也曾以同样的办法将楚怀王留在咸阳,导致楚怀王最终死在那里。人们传说,老天也为燕丹鸣不平,真的出现了“天雨栗,马生角”的奇异。秦皇无奈,只得放燕丹回去。传说毕竟是传说,如此奇事,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虽然提及此事,但明确说不相信。燕丹最终还是想办法逃出了咸阳,从此,幼年的好友成了陌路的仇敌,这就是他处心积虑力图报复的原因。这样的历史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而且复杂的,一厢情愿的事,总会离谱。(阿原创)本博精品博文推荐:趣话种猪与太监制度的起源大学生向课桌上扔垃圾是谁的失败?秦始皇统一之年发生的海市蜃楼夺命陷阱:女大学生家教竟遇恶魔商鞅为何文革结束前后皆得荣宠?车裂不可能是“五马分尸”大思想家荀子如何评论三种“人妖”?刘邦用什么极端手段表达对儒人的厌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吕不韦就饮鸩酒自尽,他为什么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就是秦始皇给吕不韦写的一封信,收到这封信之后吕不韦就喝毒酒自杀了。因为吕不韦在秦始皇登基之后依旧掌握大权并且还和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在收到这封信之前吕不韦已经遭到一次被贬,这封信的到来也是给吕不韦一个信号,秦始皇如果知道他的所

  •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杀死吕不韦原因:吕不韦玷污了赵太后乃至自己的名声。在秦始皇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吕不韦将赵姬献给了子楚。在嬴政出生后,各大诸侯国就在传闻吕不韦是嬴政的亲生父亲。在嬴政即位后,母亲赵太后依然和吕不韦私通。后来,吕不韦担心东窗事发,干脆找来代替自己去侍奉赵太后。这不仅和赵太后存在奸情,甚至生下了两个儿

  • 黑旋风李逵喝毒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饮下御赐毒酒,想到李逵将来肯定会为此造反,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便骗李逵也喝了毒酒。李逵知道实情后垂泪道“罢了!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遂毒发身亡。后与宋江合葬于蓼儿洼,二人阴魂相聚。

  • 秦始皇陵墓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基本介绍: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传之无穷。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历史的巨大反差

  • 求秦始皇历史故事 分分钟回答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叫尉缭的人求见秦始皇,向秦始皇讲述了一些外交之道,秦始皇很高兴,下令重赏尉缭。哪料尉缭这个家伙一点都不领情,秦始皇对他待遇这么好,他却把秦始皇骂了一顿想跑,被抓回来之后,秦始皇不但没有惩罚他,反倒仍然封他做了大官,礼遇有加。秦始皇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秦始皇准备灭楚,老蒋王翦说要60万人,年轻将

  •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海港区东南部,传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拜海求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详细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种答法,随便选。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

  •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过程和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兼并六国是历史的趋势,人民的要求。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连年征战使百姓苦不堪言,人民希望结束当时的局面,因此秦始皇兼并六国是人民的要求。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统一大业也是历史的要求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

  • 秦王赢政合并了哪六国?是什么原因促使秦完成了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韩、赵、魏、楚、燕、齐六国1.民众期望,人心所在。经历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民众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2.商鞅变法,秦国国力上升。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远在诸侯之上,历经多年战争,秦国已经具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实力。3.秦国策略的成功。为了瓦解六国对秦国的联盟,秦国采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