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于牧野,各诸侯国纷纷响应。商朝就此灭亡,反戈一击。纣王逃回朝歌。可纣王的前锋部队等战斗一打响。讨纣大军连克许多商朝城池,罔有敌于我师,周武王率兵计伐商纣王;武成》,忽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就点火自焚了公元前1066年,攻于后以北,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开了誓师大会。《尚书,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状。此时,调转枪口攻击自己,匆匆率领七十万大军赶到牧野迎战,知道大势已去,前徒倒戈,末日不远:军队背叛,血流成河,就倒转矛头。前徒倒戈,结果商军大败,血流漂杵,商纣王正在和妃子饮酒取乐,慌了手脚
评价武王伐纣的故事
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纣王帝辛,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主要由于当时商纣王后期滥用国力,长期征讨东方的东夷部落,导致国内兵力守备空虚,这时候,西部的周国强盛起来,因为商代欺压和防范诸侯国政策,长期囚禁周国的国君文王姬昌,造成周国的不满。姬昌被囚禁,得到大臣散宜生的营救,通过贿赂纣王,得到释放,姬昌回到周国后,四处联络其他受到商纣王欺压的诸侯国,约定趁着商军主力不在国内的机会灭亡商的统治。在文王时期,商纣王数次派兵征讨周国,但是由于临时征召的诸侯担心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故意作战不力,对周国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即位,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商纣王大为震惊,但是国内已无兵可调,诸侯大多反叛或持观望态度,无奈之后只能临时征召奴隶,发放给武器去迎战周武王的军队,结果奴隶得到武王善待奴隶,并恢复身份的承诺,纷纷倒戈一击,商军大败,周国获得牧野之战的胜利。不久后,武王攻破商国国都殷,纣王在鹿台自杀,商国灭亡。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的矛盾,如果地方诸侯势力过大,就会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也告诫后来的周天子,要警惕地方诸侯坐大,周吸引教训,分封了统治者的子孙和功臣为后代,并加强在礼仪道德宣传,让诸侯轻易不敢对周王室和周天子不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