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意思,两个前设,一个是伟大,二是开国。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从此革命性的把中国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奠定中国之后两千年的政治根基,光这个理由就能入围第一名了。
大一统的集权思想、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仍然适用今天的全世界各国。
秦始皇虽然死去千年,但他人亡政却未息,他的道统仍然没断绝。过了千年,道统仍未断绝之皇帝者,可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开启民智,为了百年教育之大计,为了减少国家运行的成本,为了团结全国各个民族,加强语言的交流,加速各民族的融合,新中国在“秦皇道统”之上又加上了一条“言同音”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
依我看,过了万年,就这一套体系仍然没有过时。然而,秦皇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体制剧裂变革的时代。
一般来说,处于这个时期的王朝一般都很短命。因为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执政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休制没有一个完整的上升通道,各种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各种势力或明或暗的交锋,往往都会随着威望卓著的开国者逝去,二世而亡。(具体例子也可参考隋朝的二世而亡)
从“分封制”迈向“集权制”的这一段时期里,有秦始皇的失败,也有项羽的失败。
霸王项羽夺得天下之后,逆天而行,重启分封,最终身死国灭。真是应了那一句话,秦皇激流勇进,虽败犹荣,墨守成规者最终留下了“妇人之仁”的骂名。
(项羽分封,自取灭亡)
后战国时代结束后,承载着“分封文化”的六国旧贵族终于被丧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刘邦面对的压力要比秦始皇要小得多得多,他只要解决掉“功臣集团”,就能稳住国家的阶层架构。
刘邦杀了念念不忘要分封的韩信,解决了三大异姓王,他便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集权制与分封制并存制郡国制,只分封刘家子弟,不分封功臣。
然而,刘家子弟仍然没有逃过“分封与集权拉据战”噩梦,最终爆发七国之乱。由此看出,疆土的暂时统一不算是统一,思想文化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
汉武帝北击匈奴,建立了赫赫声威,他利用董仲舒改革儒学,创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学说,用来打造符合帝国发展的新文化,最终完成了秦始皇念念不忘的“文化统一”。(可参考焚书坑儒事件)
(汉武帝)
到了魏晋南北朝,“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横空出世,这些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把控国家高位,掣肘了中央权力的行驶。
二百余年间,就四次改朝换代:魏北周隋唐。
隋文帝在世的时候,就开始策划如何压制关陇贵族集团,他提出了一个理念科举。
其意图就是大力推动寒门的崛起,来制衡关陇贵族的势力。但隋文帝在世的时候,他仅仅干了一件事,利用谣谶干掉了“李洪”一家,然后无所作为一直到死。
“开皇盛世”的光环看似炫丽无比,实则蕴藏大乱。隋文帝把这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后代子孙来解决,为此他放弃了亲“关陇”的太子杨勇,选择了相同理念的杨广继位。
杨广继位以后,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南北结合,开通了苏杭大运河;为了推行科举,他又开武举,招纳天下勇武之士,然而这一行动被宇文述破坏得一干二净,徒留骂名;又三征高丽,意图通边军功建立起朝庭的赫赫声威(参考汉武帝北击匈奴故事),然而又被政敌所破坏,他一手从奴隶中提拔上来的麦铁杖先死于战争之中。
(隋炀帝急功近利又过于脱离民众)
隋炀帝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却没有关注到最底层庶民的心声。
在一系列阴谋家的推动中,天下三十六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隋朝也步了北周的后尘,被关陇贵族推翻,二世而亡。
等到李唐开国,李世民把隋炀帝黑出翔,但却搞“拿来主义”。
站在长安城头,看着那些士子成群结队去长安考试,李世民开心异常,“自此之后,天下英才入朕囊中耳!”。
不过,他确实是科举制度的集大成者。经过李世民的努力,大唐勉强将“贵族本位”向“官本位制度”推进了一小步。
他一面推进科举制度,一面重用外戚势力,利用长孙氏对关陇贵族重新洗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唐亡以后,“关陇贵族”与“世家门阀”经过五代十国的洗礼,也终于被丧进了垃圾堆。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密谋)
试图分封诸侯、裂土封王者,“分封制”也;试图“不王而王”者,“世家贵族”也。
但宋朝之后,中国进入文官治政时代或君主专制时代,“世家”与“贵族”最终也灰飞烟灭。
秦始皇是大一统理念的开创者,汉武帝是大一统理念的集大成者;隋文帝对“科举制度”提出理念,隋炀帝是推动者,李世民是集大成者。
能保留到现在的就这两大项“大一统”与“公务员”制度。从这个角度出发,能称之为“伟大”的,一定是推动社会休制变革的。
那么,能入围“伟大的开国皇帝称号者”的仅有秦始皇、隋文帝、李世民三人而已。
其余皇帝为了“一家之天下”无不苦心造诣,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在围着那一张注定要倒掉的“凳子”在瞎扒乱转。差距实在太大,无法提名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我是有历史,我来回答。
第一位,秦始皇。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但大一统的秦朝在他手中诞生。制度,文化,规模,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位,汉高祖、朱元璋并列。以布衣之身,创帝王之业,个人气度,创业难度,王朝厚度,都是千古翘楚。
第三位,唐太宗。削平群雄,消灭突厥,功成至伟,开创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虽然太宗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但大唐的大部分局面是他打开的。
第四位,东汉光武帝刘秀,从零开始,允文允武,重开大汉基业。南朝宋武帝刘裕,以南伐北,气吞万里。北朝北周太祖宇文泰,以弱击强,崛起关中,两代人统一北方,奠定中国再度统一的基础,谋略,武功,用人,创革,无不是绝代之雄。
倒数三名:
倒数第三:晋武帝司马炎。坐收父祖之业,虽然平吴,但基本上是敌人先腐,然后摘桃。王朝30年而亡。
倒数第二:后晋高祖石敬瑭。史上最著名干儿子,靠卖国挣来皇位,受窝囊气憋屈死。
倒数第一:南宋高祖赵构。割地请和,毫无骨气,擅杀大将,白白葬送恢复河山的大好局面,千古骂名还让秦桧背了。何曾见过这种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