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生病,有的皇子“亲尝药膳,衣不解带”是作秀还是真孝顺?

古代皇帝生病,有的皇子“亲尝药膳,衣不解带”是作秀还是真孝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4/1/19 18:34:1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尝汤药”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是发生在汉文帝和他的母亲薄太后身上的事,是不是皇帝做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历史上孝子的代表二十四孝的故事做以简单回顾:

在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这里罗列了上古的舜帝“孝感天地”至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二十四位孝子的历史故事,所以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宋以后的总结的,有人说这种说法最早形成于元代。这应该是后人在浩瀚的历史中遴选出的华夏民族孝子的代表,这些都有确贴的朝代和历史记载,由于当时历史上孝子事迹传说确实太多,所以只是总结了二十四孝子作为代表。

纵观二十四孝的历史故事,其中最多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在春秋、两汉及其末年,最多的故事发生地在山东,这可能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春秋时期继承了周礼,又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当时的山东孔子的弟子最多;而两汉及其末年孝子居多是因为当时西汉在国家提倡孝的理念,从皇家带头讲究孝道,所以西汉的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是“孝”字头,比如汉文帝叫“汉孝文皇帝”,汉武帝叫“汉孝武皇帝”等等,而且汉文帝刘恒的“亲尝汤药”还是后人评选出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被确贴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上,在汉文帝时代发生的“缇萦救父”的故事也被详细地记载在《汉书》上,并推动了西汉历史上最大的司法改革,小缇萦的故事总是让人新潮彭拜,痛苦涕零,不过历史总像评书一样吊胃口,遍寻汉书史记,小缇萦的最后命运历史上却没有任何信息,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汉代的皇帝都以“孝”来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刘邦,为了使父亲高兴,给他专门在都城长安附近仿照老家丰邑修建了“新丰”,就是如今的临潼新丰镇,孝道在汉代被推到了顶峰,这种文化氛围在汉长安经久不衰,如今我们讲的文化自信在汉代也是爆棚的,当时的大孝子汉文帝及其母亲薄太后就埋葬我们老家白鹿原的鹿嘴之上,私自觉得汉文帝在做大王时亲尝汤药应该没有问题,几年不换衣服估计不很现实,可能有点夸张,当然二十四孝中好多孝子的故事比较夸张,明显带有神话色彩,这都与当时的文化认知及科学有关,我们学的是这种精神。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见贤思齐,与东部繁荣的文化相比,汉文帝亲尝汤药能挤进二十四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亲尝汤药”的事迹发生在他做代王期间,地点大约在河北,但他和他伺奉的母亲薄太后就埋在我们白鹿原畔;据历史记载,汉文帝一生俭朴,与民休息,这都与他及其母亲曾经生活在心狠手辣的吕后统治时期有关,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他的孝顺可信度很大。

如今的白鹿原历史厚重,那里埋藏着亲尝汤药的主人公,在白鹿原的东面,遥遥相对的秦岭被称作王顺山,这座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孝山”,王顺“担土葬母”的故事和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在这里日复一讲述着,厚重的历史和它所富含的孝文化将永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亲尝汤药衣不解带”说的应该是汉文帝刘恒照顾母亲薄太后的故事……这是中华传统美德“孝”的真实体现!并不是作秀……直到现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亲病三年无一怠,尝药奉母真圣怀。汤释仁孝道德楷,药名文景天下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看古装剧的时候,妃子总是喂葡萄给帝王,为什么不喂其他水果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大家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经常出现的画面,在宫廷皇宫剧中,如果是皇帝和妃子独处的时候,大多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妃子,轻柔的拿起手中娇小的葡萄喂给皇帝吃。就连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其实当时的纣王是不可能吃到葡萄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葡萄,但是他也喜欢被妲己一个劲地喂葡萄。很多人很纳闷,既然是拍电视剧

  • 古代皇帝享受的医疗都是最好的,为什么还是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具有关人士统计200多个帝王超过80岁的只有五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还不如平常老百姓。看来至高无上的皇帝还真是高危职业,那么古代医疗条件最好的是皇帝,为何大多数都很短命呢?孙思邈曾说过:“有药能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痴。”实际上医生可治身体上的病,但心病难医。思想病、政治权力病、贪恋酒色病真正的绝

  • 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一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疗取出骨头。之后老虎为了报恩而成为他的侍者。故事二开棺救活产妇:传说孙思邈一次出诊偶遇出殡队伍,发现棺材渗出鲜血,乃请求开棺并救活棺内难产的妇人与腹中的婴儿。大家好,我是张叔,有幸来解答

  • 商纣王是不是很喜欢吃葡萄?为什么妲己只喂他葡萄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网友提问:小时候看电视剧《封神榜》,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表现纣王骄奢淫逸的时候,都是躺在一个榻上,妲己就没完没了给他喂葡萄。以至于现在看到葡萄,都觉得是骄奢淫逸的体现,不忍直视……所以就想问问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要说明的,是拍《封神榜》的导演和演员历史知识显然十分贫乏,因为他们不知道葡萄在商纣王那个

  • 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奴隶社会吗?这段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在历史上当然经历过奴隶社会。首先奴隶社会的定义:奴隶主占有社会上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使用奴隶劳动,并占有奴隶的绝大部分劳动成果;而奴隶不仅失去所有的生产资料,而且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仅作为奴隶主的一项财产而存在。按着课本的说法夏商周属于典型的奴隶社会,其中尤其商朝最典型,在殷墟出土的陪葬墓里出土了

  • 历史上有哪些不听忠臣良言而灭亡的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榜》里的商纣王不听忠臣良言导致国家朝代灭亡。这里的忠臣有比干、微子、箕子、闻仲等,他不听忠臣良言,而听信宠妃舒妲己妖言,祸害忠臣良将,祸害百姓,导致固若金汤的商王朝一朝崩溃,商纣王亡国亡身,自焚而死。秦国胡亥昏庸,听信赵高一人的谗言,远离忠臣,残害忠良良将,残害兄弟姊妹,导致秦始皇开创的兴盛的

  •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成语〈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金口玉言〉格言〈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故事〈曾参杀猪〉。中华民族五千文化浩如烟海,真知灼见无处不在,现在说三个成语小故事:一,千金买骨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

  • 中国历史上的医神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民族的医学博大精深,历史上的神医很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领略一下神医们的风采。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医学成就也不同。那么他们谁到底是中国古代的神医呢?李时珍:李时珍走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采集草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孙思邈: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非

  • 历史上哪位皇帝心源性猝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心源性猝死,又称心脏性猝死,就是指突然发生、毫无征兆的心脏就停止跳动。中国历史上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皇帝就是元定宗贵由,孛儿只斤贵由是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其前任是孛儿只斤窝阔台。贵由是窝阔台长子,早年奉父命参加对金作战,立有战功;之后又跟随术赤的次子拔都西征,也是战绩卓著。就在贵由在

  • 古代陕西都出过哪些名医?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孙思邈,千金方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功问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