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心源性猝死,又称心脏性猝死,就是指突然发生、毫无征兆的心脏就停止跳动。
中国历史上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皇帝就是元定宗贵由,孛儿只斤贵由是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其前任是孛儿只斤窝阔台。贵由是窝阔台长子,早年奉父命参加对金作战,立有战功;之后又跟随术赤的次子拔都西征,也是战绩卓著。就在贵由在西征途中,窝阔台去世,曾有意立三子阔出之子失烈门为继承人,然而贵由之母马真皇后宣布临朝称制,等候贵由归来。马真皇后称制后五年间,大肆赏赐宗室、大臣,笼络人心,为其子贵由经过忽里勒台选举大汗创造条件。
1246年8月26日,蒙古人如期召开忽里勒台,会上推选贵由为大汗,次年贵由41岁;成为大汗之后的贵由继续仍由其母马真氏把持朝政,废弛法度,滥行赏赐,致使政治日益腐败。1248年春,贵由在其母马真氏去世后,开始再次西征;然而贵由在长期沉溺于酒色之中,身体日趋衰弱,就在大军行至横相乙儿时,贵由突发心脏病而死,时年43岁。直到1266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心脏病除过先天性心脏病,还有后天形成心脏病,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导致心脏病。古代许多皇帝长期沉溺酒色,生活作息不规律,最后导致身体过于肥胖,基本都是疾病缠身,而心脏病就是主要疾病之一。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因为过于肥胖、嗜酒如命、性格冲动,才导致心血管方面出问题而猝死的。
此外中国古代皇帝奇葩之死还有许多,比如:房事过度而亡,汉成帝刘骜死于赵飞燕姐妹肚皮上;乱服丹药而亡,唐高宗李治、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唐僖宗李儇等;掉进茅坑淹死的,晋景公姬就是如厕时掉进茅坑殒命的。
感谢“鉴史以明智”同学邀请我回答。
在下本来就是一名先天性心律不齐患者,关于心脏多有关注。也有兴趣回答您这个问题。毕竟最近发生的艺人猝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两天天气突然转冷,也让我的小心脏有一些不适。
废话不多说,转入正题。
其实只要是被毒死,大概率会发生题主以上的问题。
中国古代三百多个皇帝,被毒死的不少于二十个。要是在这一一列出,在下虽不至于像命题那样,但也足够憔悴。
历史上并非被毒死,而是突发心源性猝死的皇帝究竟有没有?可能有。
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先生,在位一年不到,就突然猝死。
这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也做了不少好事。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国家逐步得以安定,不再穷兵黩武。
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棣大家都很熟,是个好大喜功的主)。据说他也是明代紫禁城第一位在天安门登基的皇帝。
这位在历史上很厚道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实在很短。但并不影响后人对他的赞誉。
朱高炽应该算得上是标准的,中国传统意义上,拥有儒家思想和品性的皇帝。朱棣留下的朝政中,许多不合时宜的经济政策,在朱高炽即位后得到改正。
另外在朱棣执政前后,朝堂当中受到冤屈对待的臣子也都被朱高炽一一平反。
朱高炽也是首位考虑在科考中,平衡地域差别,分区域录取进士的皇帝。他规定录取比例是北方占四成,南方占六成。以免之前录取名额总是被南方人大包大揽。这个科举录取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
即便是现在,高考录取名额依然会有地域上的考虑。
可惜这样的皇帝却短命。还有很多好的政策和制度因为朱高炽的突然死去,而没有办法得以发展。
公元1425年,朱高炽在48岁突然暴卒。死前日理万机,连续几日在处理朝政。估计也是是劳累过度。
但朱高炽死的太突然,让人不免感到蹊跷。所以对他的死,多有猜测。有说是被雷劈死的,有说是被毒死的,也有人说是被后宫佳丽掏空了身体等等。
但最为可靠的,应该是朱高炽身边的一位大太监说的,说他是因为心脏病发作。因为曾经也有几次类似的状况。
朱高炽生前非常肥胖,而且还一直有腿疼的毛病。综合起来看,他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