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是( )?

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是( )?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4/4/14 20:49:59

这个故事就是《皇帝的新装》。它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一个十分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走在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男孩所嘲笑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小官员愚蠢、虚伪、奸诈的丑恶嘴脸。

历史上曾下过罪己诏的帝王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罪己诏”?

罪己诏是指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或政权处于安危时,他会用自省来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由此而发出口谕或文书。

罪己诏它通常在三种情况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出现天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的轻重有所不同。

皇帝颁布罪己诏,从大禹时代就出现过,太久远的时代我们就不再提,下面我来说一下汉代两位帝王的罪己诏。

比如汉武帝时,他颁布过两份“罪己诏”,一是因为淮南王刘安等人谋反时颁布的,谋反事发后,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自杀而亡。受此案牵连而死的列侯豪杰等高达数万人。汉武帝下诏,将他们谋反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没有恩德。

汉武帝时对外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巨大,加上广置宫殿苑囿,把文景以来的积蓄损耗殆尽。沉重的负担,使大量百姓破产流亡,进而沦为“盗贼”。同时,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又导致宫廷矛盾和激烈争斗。一连串的事件迭加,促使武帝反思统治政策。汉武帝此次下诏书追悔以往过错,史称“轮台诏”。

汉武帝之后,汉宣帝也下过“罪己诏”。汉宣帝在民间生活较长,他了解老百姓疾苦,在他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但是后来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深,豪强迅速发展,农民无奈流亡。吏治十分腐败,任意征发徭役,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到后期,竟出现了“兵革不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的局面。

宣帝一方面自责,一方面整饬吏治。他下诏承认造成此局面“是朕之不德也”。并采取措施,监督官员公正执法。

皇帝能够“罪己”,是不把责任推诿的表现,说明为政者的品德高尚、有担当。

但是后来,随着朝政发展,“罪己”的分量被打折扣,“罪己诏”往往成为形式和表演,那么积极意义就缺少了。

比如金朝的金熙宗一方面发布“罪己诏”,一方面却对诏书中“深自贬损”的话气急败坏,把撰写诏书的人残酷杀害!此举不仅让人看出他的心胸狭窄,而且也让人认识到,他所谓的“罪己诏”,不过是耍政治手段而已,世人不能当真。

真心“引咎自责”,是为政者必备的胸怀,也是争取人心,赢得信任的高明之举,比如汉武帝“轮台罪己诏”,把造成国家危机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并适时改变治国策略,就确实难得。

而“罪己”如果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成为推脱责任的粉饰手段,就没有丝毫意义了。

1、什么是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2、罪己诏的起源

罪己诏的起源,古人认为是从禹、汤开始的。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犯罪的人,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3、历史上曾下过罪己诏的帝王有哪些?

1.大禹

2.商汤

3.周成王《诗经》中的《周颂小毖》就是周成王的罪己诗。

4.秦穆公《尚书》中的《秦誓》是秦穆公袭郑惨败后的反省。

5.汉文帝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与?……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6.汉武帝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晚年面对大厦将倾的危难局面,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全面调整了国家的内外政策,不但使政权转危为安,而且也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7.汉明帝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冬十月,出现日蚀。诏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8.唐太宗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9.唐德宗唐德宗即位不久,就先后有号称“四王”、“二帝”的几个节度使举兵反叛。公元783年,长安失守,德宗仓皇逃亡,被叛军一路追杀至奉天城。次年春,他痛定思痛,改年号为“兴元”,并颁《罪己大赦诏》,“分命朝臣诸道宣谕”。

10.唐宪宗

11.宋徽宗公元1125年11月,金兵进逼东京的紧要关头。惊慌失措的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宜先下罪己诏,更革各种弊政,使人心悦,天意回”。

12.宋宁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闰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发非时,下“罪己诏”。

13.金熙宗据史书记载,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雷电震坏寝殿,有火入上寝,金熙宗命翰林学士张钧代拟“罪己诏”,其中有历代帝皇在“罪己诏”中常用的套话:“顾兹寡昧,眇予小子”。金熙宗听信大臣谗言:“此汉人托文字以詈主上也。”立即将张钧残酷处死。

14.崇祯下罪己诏最多的皇帝,史书上说,明朝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罪己诏”没有少下。崇祯皇帝平均三年多点就下一道“罪己诏”。

15.顺治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上干天咎,所以,不断自我反省,屡屡下诏罪己。(清世祖顺治帝《罪己诏》自定十四大罪状)

16.光绪被迫罪己诏

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逃亡途中,慈禧太后既感到由她秉政的政局,已经失控,迫于内外压力,她这才决定和八国联军谈判求和,并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出了一道“罪己诏”。

头条号:说野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干什么?不嫌恶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题主邀请,我来说下清朝皇帝上厕所为何要用烤焦的红枣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不起拿来吃的,而是另有妙用!我记得有这么一篇散文其中写到:一位老太监告诉他:用焦枣,把枣烤焦了,在马桶里铺上一层,枣轻,屎砸下去,枣永远在上面,焦枣又香,遮味儿。这里清晰的告诉我们,这个烤焦的红枣的作用,别说还没有题主所

  • 古代皇帝生病,有的皇子“亲尝药膳,衣不解带”是作秀还是真孝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尝汤药”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是发生在汉文帝和他的母亲薄太后身上的事,是不是皇帝做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历史上孝子的代表二十四孝的故事做以简单回顾:在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这里罗列了上古的舜帝“孝感天地”至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二十四位孝子的历史

  • 看古装剧的时候,妃子总是喂葡萄给帝王,为什么不喂其他水果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大家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经常出现的画面,在宫廷皇宫剧中,如果是皇帝和妃子独处的时候,大多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妃子,轻柔的拿起手中娇小的葡萄喂给皇帝吃。就连电视剧《封神榜》里面,其实当时的纣王是不可能吃到葡萄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葡萄,但是他也喜欢被妲己一个劲地喂葡萄。很多人很纳闷,既然是拍电视剧

  • 古代皇帝享受的医疗都是最好的,为什么还是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具有关人士统计200多个帝王超过80岁的只有五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还不如平常老百姓。看来至高无上的皇帝还真是高危职业,那么古代医疗条件最好的是皇帝,为何大多数都很短命呢?孙思邈曾说过:“有药能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痴。”实际上医生可治身体上的病,但心病难医。思想病、政治权力病、贪恋酒色病真正的绝

  • 药王孙思邈救人无数,有没有关于他的小故事分享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一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疗取出骨头。之后老虎为了报恩而成为他的侍者。故事二开棺救活产妇:传说孙思邈一次出诊偶遇出殡队伍,发现棺材渗出鲜血,乃请求开棺并救活棺内难产的妇人与腹中的婴儿。大家好,我是张叔,有幸来解答

  • 商纣王是不是很喜欢吃葡萄?为什么妲己只喂他葡萄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网友提问:小时候看电视剧《封神榜》,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表现纣王骄奢淫逸的时候,都是躺在一个榻上,妲己就没完没了给他喂葡萄。以至于现在看到葡萄,都觉得是骄奢淫逸的体现,不忍直视……所以就想问问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要说明的,是拍《封神榜》的导演和演员历史知识显然十分贫乏,因为他们不知道葡萄在商纣王那个

  • 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奴隶社会吗?这段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在历史上当然经历过奴隶社会。首先奴隶社会的定义:奴隶主占有社会上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使用奴隶劳动,并占有奴隶的绝大部分劳动成果;而奴隶不仅失去所有的生产资料,而且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仅作为奴隶主的一项财产而存在。按着课本的说法夏商周属于典型的奴隶社会,其中尤其商朝最典型,在殷墟出土的陪葬墓里出土了

  • 历史上有哪些不听忠臣良言而灭亡的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榜》里的商纣王不听忠臣良言导致国家朝代灭亡。这里的忠臣有比干、微子、箕子、闻仲等,他不听忠臣良言,而听信宠妃舒妲己妖言,祸害忠臣良将,祸害百姓,导致固若金汤的商王朝一朝崩溃,商纣王亡国亡身,自焚而死。秦国胡亥昏庸,听信赵高一人的谗言,远离忠臣,残害忠良良将,残害兄弟姊妹,导致秦始皇开创的兴盛的

  •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成语〈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金口玉言〉格言〈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故事〈曾参杀猪〉。中华民族五千文化浩如烟海,真知灼见无处不在,现在说三个成语小故事:一,千金买骨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

  • 中国历史上的医神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民族的医学博大精深,历史上的神医很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领略一下神医们的风采。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医学成就也不同。那么他们谁到底是中国古代的神医呢?李时珍:李时珍走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采集草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孙思邈: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