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君王称自己为寡人是为什么

古代君王称自己为寡人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95 更新时间:2024/1/21 9:50:08

古代君王称自己为寡人是用来警醒自己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为了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要为百姓们谋福利,要成为一个贤君。所以古代的君王就会自称为自己是寡人。春秋时期诸侯王可自称寡人,比较弱小的诸侯王自称孤,而周天子自称“予一人”。战国秦西汉时期,各地诸侯王仍称寡人,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到了东汉末年诸侯王就习惯自称孤,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为魏王,常常自称孤,而孙权称帝后仍自称孤。南北朝时期自称寡人或者孤的都很常见,唐以后自称寡人的就很少了,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更多的是自称本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之后往往皇帝才敢称寡人。

请问古代君王称为朕是何时开始的,历朝君王的自称有那些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古代君主的称谓、探源

“朕”,在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遂成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古代君主的称谓。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如《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总之是为君主专制的神圣,合法性而造说。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为孤、寡、不谷。”显然在“自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

“天子”,“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万岁”,约始约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皆呼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

与君主有关的用语;君主即位叫“践阼”、“践祚”、“登极”、“登庸”、“御极”。皇帝发出的指示,“命为制,令为诏”,后也称“旨”或“圣旨”、“玉音”,全部具有法律效力。皇帝的文告称“皇榜”。清代皇帝的批示或文书称“朱批”、“朱谕”、“上谕”。臣下谄颂皇帝的诏令为“丝纶”、“纶音”。皇帝的容貌称“龙颜”、戴的帽子称“冕”,穿的衣服称“龙衮”,亦称“龙”、“龙袍”。皇帝乘的车称“辇”,外出称“行幸”。皇帝所作所为与所用之物称“御x”。皇帝直接参与或授意的行为称“钦”,所用之印称“玺”。侍奉皇帝称“尚”,如“尚衣”、“尚食”、“尚书”。皇帝死了称“驾崩”,坟墓称“陵”。

秦朝以前,一般人都可自称“朕”。屈原的《离骚》就有“朕皇考曰伯庸”从秦始皇开始,“朕”为皇帝专用。君王还自称“孤”、“寡人”、“不谷”。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两个平民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第一个底层小民做天子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

  •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时期刑罚有很多,如诛九族、夷三族、车裂、五马分尸、炮烙等,要说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凌迟,凌迟之刑罚让多少英雄好汉崩溃。历史上被实以凌迟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崇焕,那么凌迟到底有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要受如此之刑?凌迟到底有多残酷凌迟的刑罚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也称作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君王的宾妃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抄一段书:柏杨《皇后之死冯媛》到了公元前五世纪五○年代,第十一任皇帝刘?]先生(引者注:即汉元帝,和王昭君有关的那位)在位,西汉王朝皇宫里的老奶,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后和命贱如纸的宫女,已有两万余人。一写到这里,柏杨夫人看见,忍不住哎呀一声,要翻白眼。阿巴桑真是不开窍,她如果看见七○年代的情形,恐怕就要

  • 我国古代传说中因治水有功而成为君王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是大禹。传说亮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亮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负责这项工作。鲧采用堤工障水,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教训,改围堵障为

  • 古代有哪些恶心、变态、残忍的案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有位女执政者,她残忍地把自己的情敌四肢割掉,把美女的躯体养在容器里,天天大鸡,大肉的让她吃着!养得白白胖胖,他还要天天和他谈心,听他祷告,讲过去两人争宠的故事!事情的结局更意外,她找了一个平时和她关系不错的老太监!放他两个人一条生路,让老太监背着她,到了扬州,专门从事卖淫活动,这一切都有她从中操

  • 中国古代关于飞行的故事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鲁班与木鹊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鲁班和墨子论道,鲁班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

  • 在古代就是指打猎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巡狩”,亦作“巡守”,是古代吉礼的一种,指帝王巡视所辖国土,了解山川形势、风土民情及各地吏治等,以加强统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数次出巡,后死于中途。隋炀帝南游扬州,清康熙、乾隆数次巡视江南,皆为古“巡狩”制度的继续。帝王被少数民族俘虏北去,如宋代徽、钦二帝为金所虏,明英宗为瓦剌所俘,往往也讳称“

  •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景公喜爱打猎。。。。叫什么题目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

  • 秦始皇真的那么残暴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秦始皇到底残暴不残暴,不是后世的几个史学著作就可以下定论的,残暴在何处?有何证据?为何成为暴君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说道说道。首先,我不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残暴的君王;其次,我不认为秦始皇在位期间有过十分残暴的行为;再次,我认为说秦始皇残暴的都是在为当朝的合法性寻找依据。一、秦始皇在位37年,没有

  • 作为历史上的职业皇帝,雍正皇帝做了哪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是一位好皇帝,在位14年做了很多勤政爱民的好事。但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稳定,说他是明君是实至名归,但是说他做的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就有点过了。毕竟他做的很多事都是循规蹈矩,是对原有制度补充和修改,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任何东西。题目中说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无非是三件事:1.官员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