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与木鹊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鲁班和墨子论道,鲁班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2、万户的故事元末,陶成道以火器神技艺助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开天下,朱元璋以元制授他万户官。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找一历史故事君王出去打猎什么东西丢了手下要去找他说不用了反正都是自己国土给自己的国人也不是损失
希望可以帮助你你好,我记得是这样的:一次楚王兴致勃勃地外出畋猎,随从人员也是阵容浩大。回来之後却发现自己心爱的宝弓遗失在了效外。情急之下,打算动用军队去找他的宝弓。他手下一位官员心想,堂堂一楚君动用军队去找宝弓,这事传言出去还有让其它诸侯笑掉大牙。于是就谏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损于楚。”楚王心想也有道理,遂辍其事。孔子闻之曰:“去其楚可矣!”老氏闻之曰:“去其人可矣!”。这里是原文楚弓楚得〖解释〗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出处〗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到,楚王表达得是一种私人观念。我遗失了东西,无论是谁将其拾走,对我而言都是损失。而楚官表达的是一种国家观念。楚人遗失,楚人得之,这都无损于楚国。孔子则是更递一层,表达一种天下观念。人遗之,人拾之,无损于天下嘛。无论是楚人,齐人,晋人,还是秦人拾之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只要这把弓能物尽其用就行。老子的说法就有点虚无之意了。言下之意,遗失宝弓无论是被人拾去,还是糜烂荒野都是没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