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四章,赏罚治民,讲了什么?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四章,赏罚治民,讲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5 更新时间:2024/2/17 13:04:44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四章赏罚治民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述了古今民众的不同,意在说明治理的对象变了,治理的手段就要随之改变,不能抱残守缺,一尘不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现在看来韩非子在讲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不忘批评儒家孔学,暗指他们不识时务,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还想通过恢复以“孝悌忠顺”为代表的“礼制”来实现国家管理,更为具体的是“先”已逝,臣子还在干“称颂倾慕”这种愚不可及的事。

新时代有新问题,需要新思想、新办法来解决。古代因生存环境险恶,生活物资匮乏,人们想的是如何生存下来,既要防备野兽与自然灾害,又要采集必要的食物,根本没有心思与时间去想别的,所以当时的民众给人一种“密愚”感觉,生活既平静无争,又对生命威胁感到无肋,无法保障生命,看似有些愚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部落发展为国家,农耕成为人们食物与生活物资的主要来源方式,随之人口增加,社会物资丰富,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精神层面发展,化生活逐渐形成,心志开,思想多维发展,对待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现实产生怀疑,思想意识中有了“反抗”萌芽。这时的民众“儇(xuānxiòng)智慧”思想灵活,具有创造思维。

正是民众的“儇(xuānxiòng)智慧”,才有圣贤的应对之策,民众的“儇(xuānxiòng)智慧”是一面双刃剑,既开启了民志,又增加了社会动荡的机率。如不约束,这种“儇(xuānxiòng)智慧”就会走向反面,所以韩非子的策略是“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意思是:君主一定要用赏赐的办法加以劝勉,然后才能使他们进取;同时又要用刑罚的办法加以恫吓,然后才能使他们不敢后退。

民众心智的开启,是人性的回归。但,人性有阴阳两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没有约束与规范的人性,一定是阴阳面战胜光明面,阴暗面会无限地扩大。遏制人性的阴暗面,放大人性的光明面,这就是圣贤的历史责任与贡献。人性如同资本,没有监管与道德的约束,只会无序暴力的扩张,无限贪婪的吸血。反之,有监管与规则,资本则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剂,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发动机。

对人的管理,还是要以人为本,这里的“本”就是人性,人人都是喜赏厌罚,喜欢得到,讨厌失去,喜欢美好,讨厌丑陋,喜好善良,讨厌邪恶。人性,就是硬币的两面,天使与魔鬼的合体。韩非子告诉君主就是要利用人性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性来治理民众。靠古代“以虚名取”的办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的民众。古代没有吃的,你告诉民众明天会打一只兔子来,大家会相信你,现在有那么多的粮食,你却天天说会给你们吃的,这样的鬼话显然骗不了百姓。

既然“骗”不了百姓,最好的的办法就是用赏赐来劝勉民众,让他们通过努力劳作来获得食物,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思想意识。用刑罚来恫吓民众,让他们遵守规则,不敢犯法,心生敬畏。人,是事物的主体,人性,是制定一切法规的基础,脱离了人性的制度,是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也没有任何约束力。

【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

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赏罚,而赏罚又是君主的权柄。所以韩非子一再劝诫君主要牢牢掌握好权柄,才能奠定治理国家的基础,利用好赏罚,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也是确保君权万无一失的唯一办法。人是社会基本组成单元,治理国家就是治理民众,治理民众就从人性出发,这就是韩非子依法治国的出发点。管理企业更应如此。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求写皇帝爱情故事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可以去网上查查...我给你提供些顺治和孝献皇后(董鄂妃):她走了,他虽生犹死,痴情至极,竟使民间传出他为她出家之说,无论真或假,他们真正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堪称传奇。抛弃孤儿寡母让幼弱的他们去独撑大清江山,他们爱情于国于家都显的过于自私和狭隘。感动他们的爱情,但我却从不欣赏。乾隆和孝贤皇后:他们的爱情

  • 清朝皇帝和明朝公主真的有一段爱情故事吗,比如 电视剧刁蛮公主 怀玉公主,是史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假的,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清朝的皇帝列表如下:庙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皇陵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天聪/崇德昭陵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顺治孝陵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1722年康熙景陵世宗:爱新觉罗胤1723年~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佳唱有诗云: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千古佳唱苏轼与其结发妻王弗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 古代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孟信不卖病牛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2、宋濂的故事宋濂小时侯喜

  •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要想告诉君王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简言之:孟子教育梁惠王,老百姓与你的生命感受及欲求是一样的。你身为国君,要让老百姓活得是个人,是与你一样的人!孟子还告诉梁惠王不要把爱民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关键是要让人民得实惠。口惠实不至的统治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骗取人民的信任,但终究会因其虚伪而被人民识破。孟子还字字如刀地警告梁惠王:人民可

  • 在中国历史中,你觉得哪个皇帝最不听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翻译过来就是,我生性就是不喜欢别人劝谏我,高位人劝谏是为了图名,我看不惯。卑贱的人我可以宽容,但早晚要干掉,你们要明白!当然也不能极端,奸臣劝皇帝做坏事皇帝就没有听劝的道理了。

  • 古代诚信小故事,要求要有出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

  • 有关诚信的古代故事(详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彘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善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而他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的事迹,也传为了千古佳话。项羽不纳谏,没有在鸿门宴上面杀死刘邦,所以造成后来刘邦坐大,直到被刘邦灭掉,让人唏嘘。纳谏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

  • 关于诚信的古代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