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自称“孤寡”是谦虚,皇帝为何要“称孤道寡”?

古代自称“孤寡”是谦虚,皇帝为何要“称孤道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67 更新时间:2024/1/16 22:39:12

古代称呼帝王的名称很多,大约有皇、帝、皇帝、天子、孤、寡人、朕、官家、陛下、圣人这么多的名称。

皇皇,大。上帝,天也。《传》。又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是也。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说文解字》

帝《文解字》:帝,也。王天下之也。帝,最高称谓。又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

五帝,亦指五帝时代。原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舜。第二种说法指大(hào)伏羲、炎帝、黄帝、少(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天子天子(tiānz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孤、寡人孤、寡、不谷,均为古代君主自谦之称。《老子》: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战国策.齐策四》: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后用以代称王侯。

君主自谦称呼自己为“孤”、“寡人”,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可以居高临下,而以社稷、人民为重,所谓“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想领导群众尊处高位,就必须言辞谦卑,想处在民众之前享受荣耀,就必须比民众更能吃苦受累。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爱戴。朕朕也是君主自称。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皇帝自称。

官家官家,汉语词汇,读音guānjiā,意思是臣下对皇帝的尊称。宋代臣下经常称呼皇帝为官家。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胡三省注:“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陛下《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圣人圣人也是臣下称呼皇帝的称谓。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皇帝之所以称孤道寡,大部分还是谦虚,当然随着“孤寡”这个词汇的专用,一般的百姓谁敢称孤道寡就是谋反大逆不道了,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圣人出,有大伪”,就已经很好的概括了这种现象,称呼自己“孤寡”的,恰恰是占据天下财富最多的皇帝呀,他们哪里“孤”,哪里“寡”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意志力强到像开挂一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就标题而言,我还是最佩服周总理。以作风严谨著称的周恩来总理,不仅有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而且还有面对着重病不露于脸的坚毅意志。单就这一点而言,党内的同志无人能够跟他相比。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由于长途跋涉和卫生条件太差,几乎所有的红军指战员身上都生满了虱子

  •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人。由于战乱频发,战争所导致的旱灾、饥荒、瘟疫等又接踵而至,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早已是千疮百孔,百姓流散,加上朱元璋的赤贫身份,两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就负担不起三个人的丧葬事务,甚至连一口像样的棺材

  •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

  • 关于古代诚信的小故事 越短 越好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贵族出使佩剑是礼节),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

  • 古时候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

  • 关于诚信的古今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

  • 帮忙找几个古人守信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

  •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

  • 古代人淡泊名利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

  • 古代以一本书治国说的是谁,是那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