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蔡锷一开始劝袁世凯君主立宪,后来却又起兵讨袁?

为什么蔡锷一开始劝袁世凯君主立宪,后来却又起兵讨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62 更新时间:2024/1/26 3:50:20

蔡锷将军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后来又发动了护国运动。这使得他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时的一代英豪。

蔡锷1882年12出生于湖南邵阳。甲午战争大清失败后,他曾写道:

“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从此树立报国之志。蔡锷16岁东渡日本求学。1902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在江西、湖南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蔡锷:

他沿边界行走4000余里。调查民情,测绘地形,为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锷在日本时,与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革命党人相交为友,黄兴介绍蔡锷参加了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昆明新军在蔡锷领导下起义。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推为都督。云南也在蔡锷主持下出现了新气象。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鼓吹“国家统一”,蒙蔽住了蔡锷,他公开表示:

“大权所在,不能不收集中央”。并通电要求同盟会解散,引起了革命党人的不满。蔡将军对老袁一向很崇敬。

1912年,蔡在电中公开称袁“闳才伟略,实近代伟人”;袁宣誓就任大总统时,蔡锷致电说袁“闳才伟略,群望所归”。

1913年9月,蔡将军被袁大头调至北京,封为昭威大将军,进入领导层,成为袁世凯的高级将领。

1915年8月,蔡锷和唐继代表云南,在袁大头的劝进称帝文书上签字,要求参议院举行国民大会更改国体。

蔡和小凤仙剧照:

同意投君主立宪。这个时候的蔡将军是拥护老袁的。据说蔡将军向红颜知已小凤仙解释过自己为什么支持袁大头称帝,蔡锷说:

“他这个人迟早要称帝。再过几年,等他羽翼丰满了,再称帝就没有人能够阻挡了。现在促使他早日称帝,必然会全国群起而攻之。”可见他只是用计麻痹袁大头,他早就准备反袁了。蔡将军发动护国战争时,袁大头一直不信他会背叛自己,直到蔡将军攻入四川后,袁大头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剧照:

蔡锷起初力挺袁世凯,是因为他把袁当成为国为民的总统,会替国家做事。直到袁准备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准备称帝时,蔡锷才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他对袁世凯的行为极为愤慨。

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于是他表面上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梁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

厮混: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并以劣势兵力击败优势袁军,迫使袁取消帝制,一命呜呼。

蔡将军在护国战争中起了很大的号召作用,在不利的条件下,他机智地脱身,辗转到达昆明,用他的声望,壮大了讨袁军的声势。

战争中,在众寡悬殊的条件下,带兵坚持,大败袁军,取得讨袁战争的胜利。他为此耽误了自己的病情,数月后在日本福冈医院逝世。

袁世凯一生精明,最终还是上了蔡将军的当。蔡将军在护国运动中的功绩,必将被后人铭记。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冯生

参考资料:刘达武:《蔡松坡先生遗集》

心腹都靠不住,何况一个外人,你以为我老袁傻吗?哥只是膨胀了而已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言情小说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妻》这本小说看了好几遍,男主特别的痴情,有一次他陪女配碰了一下,女主说脏了,不亲他了,他就要割掉,男主特别强大,女主也很厉害,越到后面越好看,最后就是太甜了,有点腻。

  • 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烛之武作为郑国说客,奉命去劝说秦穆公,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当时,晋、秦相约夹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就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把当时的利弊都说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郑国被灭了,秦国就要直接面对强大如日中天的晋国,晋国吞并了郑国的土地,就会变的

  • 朱元璋只听一人劝,此人死后朱元璋大开杀戒,这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大脚呗!只有她能镇住暴脾气的朱元璋,也许是前生注定的。两个人有夫妻相古时候女子以“小脚”为美,但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长着一双大脚板,好在女人穿着长裙子遮盖着。但有一回出了意外,马皇后在外面行走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呼啦一下裙子被吹了起来,露出了尺把长的一双大脚,让老百姓大开眼界,皇后大脚板的事传得沸沸扬

  • 中国忠诚被误解的人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千古奇冤:岳飞之死南宋政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外有金兵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南下,内有各地溃兵败将组成的游寇集团和农民的反抗武装,极大中兴四将图地威胁着宋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不得不抛开压制武将的祖宗家法,着意笼络重用武将。当时最有名的将领就是南渡后的“中兴四将”。其中,刘光世出身将门,其父

  • 历史上真的是狄仁杰劝说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李氏后代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武则天的晚年,选择李氏还是武氏来继承皇位确实是一件困扰她的问题,当时的皇嗣是李旦,但是武氏的两个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根本没把这个皇嗣放在眼里,他们都想当太子。【刘晓庆版武则天】所以狄仁杰所做的,就是反对武承嗣和武三思成为太子,并且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武承嗣在当太子这件事

  • 自古“成王败寇”,为什么项羽失败后,后人依然敬仰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被鲁迅赞为无韵之《离骚》,说明有较高的文学性。从这个角度说,《史记》中项羽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学形象。由于司马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对项羽寄予了更多的同情与哀怜。以成败论英雄虽为主流意识,但项羽却是个例外,虽败犹荣。始终是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项羽性格特征符合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大多数人对英雄的定

  • 历史上有哪些患难见真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大多数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但却有这样一些人,不随波逐流,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患难之所以能见真情,与患难之人自身有莫大的关系,别人决不可能无缘无故同情怜悯一只可怜虫的,下面就说一个患难见真情之事吧!我觉得要数鲍叔牙算一个,也许大家比较陌生,但说到管仲,相信都不

  •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意思是用真诚感动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真诚来回应。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颐所讲的人生感悟。原文: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译文:我以诚待人,他人会有所感应,他会知道你的诚意与心意。反过来,他也会以诚待你。就是心与心之间的信任。用你的诚恳态度去打动人,对方也会用诚恳的态度来对待你。这

  • 以诚待人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

  • 简单一点的以诚待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