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皇帝太多了,各种不务正业。
职业书画家:
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其瘦金体书法风靡于世,有深厚的书法造诣。代表作有:草书《千字文》、瘦金体《芳诗》、行书《蔡行敕卷》。不仅书法,其画作也是绝世珍品,代表作:《瑞鹤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雪江归棹图》。最后下场,北宋灭亡被金兵俘虏至五国城,囚禁九年受辱而死。
职业猎手:
和宋徽宗同时代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堪称职业猎手,这位大辽末帝酷爱打猎。天祚帝的骑术特别精湛,女真灭辽时天祚帝骑马奔逃,能一天一夜不下马狂奔五百里。不过最后还是被金兵俘虏了,有可能被金兵杀了。
职业和尚: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曾经数次舍身出身在同泰寺出家,并且在同泰寺的四部无遮大会上亲自讲经说法,讲《涅经》。南梁的大臣们每次都要筹钱把皇帝赎回来,前后花费数亿。梁武帝的佛学造诣很深,写了不少的佛学著作。
梁武帝是个非常多才多艺的皇帝,能文能武,擅长音律,能自己创制调音器为乐器调音,还是个棋艺超高的围棋高手。此外梁武帝的书法水平可以和宋徽宗一较高下,至少不输给宋徽宗。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梁武帝写了许多书法理论著作,例如《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梁武帝是比较推崇王羲之的,应该说其书法风格比宋徽宗更大气。
此外,梁武帝还是个文学家,写过不少乐府诗。有一首《河东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可谓家喻户晓。可惜最后梁武帝开门揖盗把北朝悍将侯景给招到南梁,最后被侯景幽闭台城,活活饿死,年八十六岁。
职业运动员:
马球手唐敬宗李湛,酷爱打马球,昼夜不分地打,在位只三年,最后被宦官所杀,年仅十七岁。
职业艺术家:
五代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勖,艺名“李天下”,最喜欢傅粉涂朱,和伶人共戏于庭。最后在叛乱中被流矢射死,与他最爱的演艺乐器一起被焚。
职业木匠:
天启皇帝朱由校,擅长木工活,设计的精巧家具惊叹于世,而且还擅长漆雕、玉石雕刻等工艺。
职业建筑设计师:
嘉靖皇帝朱厚,力作:天坛大享殿(后来改名叫祈年殿),北京旅游的标志性建筑物。怪异的是,嘉靖皇帝本人生前从来没去看过自己的作品。
历史上有些皇帝把朝政撇到一边,而玩起了“无厘头”,所谓“不务正业”、“术有偏攻”是也
文/钱国宏
皇帝,是一国的人王地主,负有执掌朝政、治理国家、抚恤四方的重任。不过,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有些皇帝把朝政撇到一边,玩起了“无厘头”,所谓“不务正业”、“术有偏攻”是也。
汉灵帝刘宏不爱江山爱生意。他曾在后宫建造了一条“商业街”,设有各种商店,然后他和宫人们扮成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史载,当时“商业街”上经营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胭脂、发簪、玉佩、内衣、书、画、琴、棋,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南朝少帝刘义府、南朝齐废帝萧宝卷,也都热衷于经商,都曾在宫中设有“列肆”(市场),皇帝和宫女们一起买东卖西。《南齐书卷七东昏侯》说,“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日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妃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妃决判。”居然还设立了“市场管理员”。
蹴鞠是中国古代一种踢球运动,类似于今天的踢足球。蹴鞠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唐宋两朝时演变为“国球”运动。唐朝的唐玄宗、唐宣宗、唐中宗、唐僖宗等多位皇帝都是“球迷”,经常在后宫搞“蹴鞠比赛”,他们不但布置场地、挑选队员,还亲自上场参赛,于是,唐帝国便出现了“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热闹景象。唐僖宗李儇球技高超,还把球技作为提拔任用官吏的重要依据。当时,四川节度使曾出现空缺。多位大臣都脑袋削尖想搞到这个肥缺。僖宗摆了一场球赛:胜者为官。结果,大臣陈敬暄因场上表现最佳而捞得此位。宋朝时蹴鞠运动更是空前火爆,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都是球迷。小说《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就是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而当了太尉的。宋太祖玩球上瘾,居然在后宫组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女子足球队,《文献通考》记载:“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上海博物馆至今藏有《宋太祖蹴鞠图》。在太宗倡导下,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宋徽宗赵佶也是个球迷,他观看宫女踢球后欣然赋诗:“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唐肃宗李亨是个“棋迷“,不理朝政,却整天与爱妃张良娣在后宫下棋,史称“象棋皇帝”。他的棋瘾很大,常常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明世宗朱厚璁(嘉靖皇帝)竟然因玩猫而20多年不朝。《明宫史》载,嘉靖皇帝在宫内养了数千只猫,他给每一只猫都取了名字,比如雄的称“某小厮”,雌的称“某丫头”,阉猫称“某老爷”。这些猫都由地方出钱供物饲养。嘉靖宠猫“虬龙”死后,他竟然伤心痛哭,降旨重葬,并庄严立碑,亲题“虬龙墓”三字。《明史》载:“帝畜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被称为“蟋蟀皇帝”。这位皇帝不喜政事,却单单喜欢斗蟋蟀,不但每天那样忙于戏斗,还下令让全国各地进贡上等蟋蟀,致使全国“蟋蟀价贵”,百姓怨声载道。《聊斋》中即有“宣德间,宫中尚促织(蟋蟀)之戏,岁征民间”的记载。
明熹宗时期内外交困,战乱频仍,可这位皇帝却置江山于案边,而专心致志地做着“工匠梦”。他用锛凿斧锯制作的各种漆器、床具、梳匣等,精巧绝伦,出人意料,“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迷木工匠术,竟连吃饭、寒暑都忘了,真是痴迷到一定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