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孟优孟本来是楚国的艺人,身材高大,富有辩才,经常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马的生活水平过于优越,肥胖得不得了,生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为死马治丧,准备用棺椁装殓,按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庄王身边的大臣觉得这事太过分,争着劝谏,不同意这样做。庄王大怒,下令说:“如果再有胆大敢为为葬马的事情进谏的,立刻处死!”优孟听说了,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优孟哭涕着回答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堂堂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有什么要求办不到?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庄王忙问:“那怎么办好呢?”优孟回答:“用雕木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会影响很深刻,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2.晏婴齐景公好色贪杯。一次,齐景公抱着美女饮酒七天七夜还不停杯。弦章进谏:“您饮酒七天七夜了,我请求您停止。不然,请您把我杀了。”这时,晏婴入见。齐景公说:“弦章这个小子竟然这样阻止我饮酒作乐。如果我听从他的,不是臣子反过来管我了吗?如果把他杀死了,我又舍不得。”晏婴回答:“弦章幸遇明君!如果他碰到殷纣那样的昏君,早就死了。”齐景公闻言便停止饮酒。
更多文章
用三句话概括魏征劝谏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主如果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但要是只相信一个人的说法,那就不可避免是昏聩的君王了。宋朝权奸蔡京、童贯当国,内外忧患频仍,当时便有民谣在百姓中流传:“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注:音“盖”)。”古代劝谏昏君的文言文很多,现举一例:《晋灵
古代进谏成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时大臣,关姓始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
历史上大臣讽谏君王的故事 好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房玄龄、杜如晦
千金买骨是哪个国家的君王招贤纳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千金买马骨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昭王时期发生的是。典故: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
求一个求贤若渴的的故事,古代(记忆模糊大约在春秋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是。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为上[2]大夫。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先遇上郭隗,后有乐毅等接踪而来。招贤纳士的成
历史上“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经典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曹操光脚迎接许攸,最终荡平天下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就伟业历史告诉我们凡是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是都有一套的燕昭王求贤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房玄龄、杜如晦
了哪几个求贤若渴,敬重人才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彭越归汉经过郦食其的劝说,彭越归降汉朝。可是,第一次拜见刘邦时,刘邦洗着脚接见了他。彭越哭着走回家,说:“汉王为什么不尊重我?郦食其劝说我降汉的时候,说的好听,其实唉!”到了自己的家又哭了,原来自己家的摆设和汉王家是一模一样的。突然萧何在后面说:“汉王对待你是很好的,如果他不尊重你,他会花很多时
古代皇帝把头上的冠拿掉.帮助大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绝缨之宴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古代帝王中民为贵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公元632年(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公元633年(贞观七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公元633年(贞观七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