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启示:吃喝玩乐人人都喜爱,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满意请采纳
更多文章
古人之君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是那篇文言文里的?顺便求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满意回答检举|18:10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②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④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⑤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⑥死马而捐⑦五百金!”涓人对⑧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⑨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⑩,
"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的千里马的故事,表达了什么主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语文字】千金市骨【汉语拼音】qiānjīnshìgǔ【成语意思】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成语性质】褒义词【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近义词】千金买骨、燕昭市骨、死骨千金【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典故】千金求马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
听信谗言的君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申。太子申秉持忠孝的观念,自杀身亡。晋国上下都为太子申的就死感到惋惜。春秋时期,晋献公废嫡立庶导致晋国大乱。晋献公是晋武公之子。因晋武公当了三十九年的国君,所以晋献公继位时年龄已不小。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公子夷吾(后为晋惠公)都有贤
有关劝谏君王的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的。有承天景命一词,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很著名。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出师表
历史上有哪些治国之才出色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能打仗、会打仗的皇帝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半吊子”,比如明英宗朱祁镇,非要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兵败土木堡,连自己都成了俘虏;而这样的皇帝,当然不会放在这里说了,因为这里要说的,是用兵很厉害的五位皇帝,来看看都有谁吧。TOP、5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虽然没能跟随朱元璋一同开创大明霸业,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这句话是后来网友们自己编撰的,出自朱棣在北伐战役成功时对大臣们说的话。原文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被形容为天子
汉武帝的主要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事迹:汉武帝本名叫做刘彻,是西汉时期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创建了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和察举制度,并且颁行了推恩令,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做出了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的规定,有效的抑制了当时一些富商的势力。在对外方面,汉武帝
请问哪首文言文里有(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这一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策燕策一》关于“千金市骨”的典故原文: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注释:①涓
靠读书来治国理政的古代君王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啊。例如唐文宗“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惟,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恭之”,皇太极谕曰:“朕读史,知金世宗真贤君也……“,康熙”自幼读书,寻求治理“等等。这些都是用读书来治国的。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文帝父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隋文帝,当他还是后周一个官员的时候,十分小心翼翼,做事不张扬,赢得了当时
有没有关于治国的小故事,古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立木为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