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没有关于治国的小故事,古代的

有没有关于治国的小故事,古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3/12/15 12:51:08

立木为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扩展资料:

意义:

“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立木取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富民强;一个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立木为信

帝范》—诚信治国1、盛世明君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一)为了让你更好的继承大唐基业,开创太平盛世,作一代明君,我追溯前代君王的盛绩,博览史书,将他们治国要旨汇聚成册,作为对你的训诫。[评点]唐太宗在序文中说:“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可见,自古帝王即位就是君权神授,国君奉天承运,要证明自己是一个有道明君,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有神论和天命论。皇帝高居九重之上,以九五之尊仍自称天子,要受到天意的管辖和约束,不时要下诏罪己,向天忏悔。周朝兴起时,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到岐山,向文王宣喻天命。周武王即位之初,向老臣师尚父讨教治国之道,尚父乃述《丹书》中的言语,说道:勤政敬天战胜懈怠的人,事业就能昌盛;怠忽职守战胜恭敬的人,事业就会衰亡;为政公义战胜私欲的人,事业就能顺利;私欲战胜公义的人,事业就要受到挫折。只要在“敬”、“公”二字上做功夫,这即是所谓保存之简便、做起来容易、能让子孙万世效法的治国之道。唐太宗说自己为政“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可谓深谙此道。唐太宗仁政爱民,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博施于民而济众,百姓因此能循礼守法,安居乐业,君民共享太平伟业。太宗英名远播,业垂后世,大唐盛世万古流芳。<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2、[故事二]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3、[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提倡君王实施仁政,汉元帝最讲究仁政,他们为何却被称为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他过于讲究仁政,结果导致皇权威慑力大幅度下降,奸臣因此变得愈加肆无忌惮,从而使朝堂以及社会越来越混乱。汉元帝从太子时期开始就非常强调仁政,甚至有时他还会对汉宣帝的严厉行为提出纠正。而汉宣帝却多次教导过他一味强调仁政并不利于治国,但是汉元帝却不曾真正理解他父皇的这番教导,以致于汉宣帝都说太子将会祸

  • 致力于实施仁政的汉元帝,为什么却被后人评价为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汉元帝是汉宣帝之子,在汉宣帝时期可以说整个汉朝发展的非常兴盛,所以汉元帝接手的是一个鼎盛的江山,他这个人是一个实行仁政的君主,但是很不幸的汉朝在他手上居然由盛转衰,所以后来很多人评价他是个昏君。第一个原因是,汉元帝是一个比较爱好文学艺术的君主,但是这样的人不一定能管理好江山,在处理政事方面其

  • 战国四君子实施仁政,为什么被秦打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过秦论》中贾谊所说的亡秦与你说的败六国的秦不能说是一回事。贾谊说的是一朝,你说的是华夏割据中的一国。四君子施仁政,统一之前的秦国施的也不是暴政啊!贾谊文章中也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那是几百年的积累。四君子的仁政是个人行为,他们只是王族的明星,不是王族的老大。秦国几百年的努力是国家行为,高下自然有

  • 古今中外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

  • 关于诚实的名人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

  • 有关诚信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2.郭汲守信: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

  • 历史上最不幸的皇帝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活得最憋屈的皇帝既不是汉献帝,也不是光绪帝。因为这二位都是都不是“独一无二”的“憋屈”。汉献帝受制于权臣,无论是董卓、李、郭汜、曹操,都是手握重兵,威震天下的“狠人”,受制于彼等不算丢人。而且这些人做事基本都留个面子,没有让汉献帝过于难堪。光绪帝受制于慈禧太后,但是那毕竟是母后,有纲常孝道摆着

  • 历史上几大王朝末代帝王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几大王朝?真拿不准是指哪几个朝代。就选择封建社会的开创朝代、中继时期、末代王朝,看看大秦、北宋、晚清三大王朝末代帝王都分别有怎样的下场吧。一、秦朝:子婴秦王子婴,是秦朝公子扶苏的儿子,号称秦三世,秦朝最后一位帝王。公元前207年9月,秦朝丞相赵高企图当皇帝,命令女婿阎乐带兵闯进皇宫,将秦二世诛杀。杀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穷兵黩武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穷兵黩武导致国家破身亡的国君不少,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期的齐愍王。一,野心勃勃的齐愍王把手中的一手好牌打成烂牌。齐愍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的第六任国君,父亲是齐宣王,爷爷是齐威王。威、宣时期的齐国是最强盛的诸侯之一,被列为战国“七雄之冠”。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愍王即位。齐愍闵王为

  • 古代君立长立幼都有过哪些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①朱元璋立嫡孙朱允文当继承人,导致了靖役之靖。失败例子。②清康熙因过早立嫡长子允为太子,最后未成功上位。失败例子。③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霍光辅政,后成功上位。成功例子。④唐太宗立嫡幼子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辅政,后成功上位。成功例子。细节在某种时候,是绝对可以决定成败的。比如秦始皇生命中遇到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