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唯一位列“二十四孝”的皇帝,以孝治国,他都做了什么?

我国唯一位列“二十四孝”的皇帝,以孝治国,他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1/15 17:37:00

孝道是人类生存下来延续的根本,幼辈孝敬长辈,表达了长辈对自己多年抚养之情的回馈,更让两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更强烈。古今中外,历史上下,多少名人都说过人们要学会孝敬,这说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在我国,有一个可以被冠为孝道之首的皇帝刘恒,因为他的孝道使得他在位期间,朝廷一度达到了繁荣的时期。孝,可以有很大的力量。

中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封建制度的国家,这个时候,阶级固化和权力的等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孝道其实在某种程度是是符合统治者们对于管理下级的权力需要的。但是我们也不排除皇帝本人是真的看重孝道这个原则的。中国历代皇帝中,大一统的秦始皇觉得自己开创了历史上没有的功绩,统一全国以后,加重了对于社会的压迫。后来汉朝接手了秦的成果,在汉朝时代,出现多位有能力的帝王,而汉文帝刘恒给人留下了别开生面的印象。汉高祖一辈子有许多个儿子,这多个儿子中,也有不少都当了皇帝。刘恒作为第四个儿子,成为了西汉的第五个皇帝。刘恒前期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态度,直到后来才开始他辉煌的作为皇帝的一生。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他的领导班子开了长达几百年的汉朝的统治时代。在称帝以前,刘邦就娶了貌美如花还身价不错的吕雉。在刘邦的人生早期,他以流氓和无赖著称,妻子吕雉算得上是一个官家小姐,吕雉可以说和刘邦是陪伴了一辈子的一个女人,但刘邦对吕雉根本配不上吕雉对刘邦的好。当时刘邦答应吕雉,如果日后称帝,就把吕雉生下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是当了皇帝后的刘邦又有了更多的貌美嫔妃,他早已无视了当初对吕雉的承诺,后来,吕雉将自己儿子的竞争对手斗败,让自己的儿子登了基。刘邦去世后,吕雉马上把所有刘邦宠幸的妃嫔弄下台。而刘恒的母亲薄姬因为并不受刘邦重视,吕雉也就没有管薄姬,这为薄姬争取到了一条生路。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平定叛乱以后就封了儿子刘恒为王,刘恒就一直呆在自己的封地上,保持着低调和沉稳的政治立场。刘邦去世以后,吕雉迫害了刘邦生前宠爱的妃子们。但却放过了薄姬,于是薄姬就回到了儿子刘恒的封地,和儿子居住在一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刘恒心里知道,母亲并不受父亲刘邦的重视,而自己被远远的分到代国,同样是因为不受重视,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

而且刘恒的本性十分纯良,更是十分孝敬母亲薄太后。在他当上皇帝以后,也从来没有忘记对母亲的孝敬。有一次薄太后生了病,刘恒听说以后,日夜照顾自己的母亲。薄姬所服下的汤药,刘恒也要亲自尝过冷热以后,才让母亲服下。而此时的刘恒已经是汉朝的帝王了。放在现代来看的话,就相当于一个国际公司的总裁放下手上十万火急的工作,来照顾母亲一样。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作为一个帝王,刘恒手下有无数个仆人来服侍,会更方便。但刘恒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证明孝道,试问有这样一个仁义的皇帝,臣子哪能不忠心跟随呢?刘恒还把自己的孝道推广到了治理天下道理中。在他登基以后,刘恒作出了和过往皇帝一样,但又有不一样的行为。由于他是被人扶持上位,手底下没有多少可以真心实意去用的人,于是他把为数不多的几个心腹安置到守卫皇城的重要官职上,随后刘恒大大封赏那些把自己送上位的人,表示感谢。随后他也在慢慢地发展着自己的威慑力。

古代皇帝登基以后,一般会有大赦天下的政策,这没什么好说的,刘恒当然也大赦天下了。但他颁布的第二道指令就是对于80和9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非常优惠的抚恤待遇,同时让各地的诸侯可以不用来朝廷述职,这样体贴百姓和诸侯的休养政策也为大汉朝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还有一件事情更能体现汉文帝刘恒对于国家孝治的理念。

汉文帝在位期间,有一个叫淳于意的官员,淳于意当了官以后发现朝廷中有一些比较腐败的现象,他就不愿意和这些人同流合污,当时淳于意是一个名医的徒弟,于是就辞去官职去当了一个医生。但是淳于意在行医治病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医疗事故,一个治病的病人因此而死了,淳于意摊上事了!就由此得罪了权贵。按照汉朝的法律,淳于意是要获得严重的刑罚的,他要被脸上刺字,或者被砍去左右脚。

淳于意的女儿当然不愿意父亲就这样变成一个残疾。就去写信给汉文帝,信中说,自己是淳于意的女儿缇萦,自己的父亲给人治病,发生了误诊而得罪了权贵,按照法律来说,父亲要变成残废,如果这个人有悔过之心并想改过自新,但受了肉刑就很难再改正了。淳于缇萦还表示,自己愿意变成奴婢,只愿给父亲一个赎罪的机会。这样的一个孝女当然感动了同样是孝子的刘恒。而且废除残酷的刑罚也在汉文帝的政治计划中,于是刘恒就下令废除了肉刑。

而汉文帝刘恒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作为一代贤明的帝王,刘恒的政治能力不比汉武帝突出,也比不上亲爹刘邦有独到的眼光,能挑选到辅佐自己的大将。但是刘恒将自己遵守孝道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元代的时候有人写了一本关于孝道的书,叫《二十四孝》,里面记录了二十四个从古至元代的感天动地的孝道故事,而汉文帝刘恒照顾母亲的故事就被写在这本书里,而且文帝刘恒是唯一一个被记录在这本书里的皇帝,在元旦以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300多位皇帝,而只有汉文帝刘恒一个人被记录在了《二十四孝》中,这其实也侧面的体现了刘恒的孝名远扬。

《二十四孝》在我国古代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这里也能看出汉文帝有多孝敬薄太后。而且汉文帝刘恒上台的是因为诸侯将外戚的势力拔出干净以后所推选出的一个皇室正统后代,上台时也没有什么势力,但好在刘恒的思想刚好顺应了古代帝王的统治需求,同时,刘恒更是一个爱护百姓的人,而刘恒在位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没有外戚的扰乱,而少数民族的入侵也只是在边境地区,国内的大片地区都处于风调雨顺,人民和乐的大状态。后来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推行同样的治国理念和相似的民生政策。整个国家相对安稳的去发展开拓,就开创了属于汉朝时期的盛世时代——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代少有的国家比较繁荣富强的时代之一。

结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了汉朝盛世的图景,在刘恒即位期间,人民受到的压迫相对更少,人民就有了更多的力量去发展民生。父子俩休养生息的利民政策对汉朝本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汉文帝刘恒本人的孝贤行为也被记录在了我国古代一本专门讲述关于孝道的书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那里有古典小故事,是劝君王如何治理朝政,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典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虽然故事短小,但是富含哲理,我在惠天有声故事网听过劝君王如何治理朝政,治理国家的,也有劝说管理者如何管理公司、管理人的,如?《跟帝王学用人》、《跟帝王学管人》、《跟帝王学谋势》、《跟帝王学处世》……惠天有声图书网上面这些书还有一个名字,叫《霸业》、《霸气》、《霸术》、《霸道》

  • 唐朝皇帝治国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 以色列君王的权责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以色列是共和制国家,没有君王!以色列的象征性国家元首是总统,具体执政的是总理,回答完毕!问问题之前最好查一下,免得被人笑话!九年义务教育任重道远!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但是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可能更为妥当一些,犹太人的成功例子,全球瞩目。美国人讲,美国虽然富有,但美国人的财富,

  • 历史上的以色列为什么会灭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以色列人在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定居时间大约有千余年,其中作为独立以色列国的时间只有几百年。题主询问的“以色列灭国”大致包括两层内容(1)公元前8世纪以色列独立国家的灭亡(2)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把犹太人轰出今天的以色列这块土地,完全成为流浪民族。(1)以色列人流浪了上千年后才在今天的巴以地

  • 以色列建国始末,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恩怨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恩怨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归纳起来最根本的就是领土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古代以色列部分,各位就当是看故事吧。古以色列人古时被称为希伯来人。由于年代久远,只有《圣经-旧约》中有记载,可以看作是神话与历史的结合。根据《旧约》记载,距今大约三千年前,雅各的爷爷亚伯拉罕从美索不达米亚(位

  • 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三代君主所罗门这么厉害,王国领土却不是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背景:不信教;学习古代以色列研究专业。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所谓以色列联合王国有多少史实可以确认?二、所罗门是真人吗?三、古代以色列(包括犹大)在全盛时期在古代近东/中东处于什么地位?第一个问题:关于所谓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历史真实性这个话题,其实最终还是涉及《圣经》内部各部分是否可以

  •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应许之地,如果你曾经接触过这个词,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会如此纠葛了。两个种族在争夺同一片领土,是否该有个先来后到的道理?一、先看看以色列早期的神话,图个乐吧。在西方世界,上帝有多个称呼,在基督教中,上帝被称之为耶和华,而在犹太教中,上帝则被称之为雅威。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亦或是流传的

  • 欧洲历史上,大卫王、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和查理大帝都有哪些重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这几个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个性鲜明,功绩卓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卫王。作为普通读者大卫的形象大部分来自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经》中有记载,最为人所知的是他战胜歌利亚的故事。大卫王是以色列的第二任君主,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代大帝,智慧无双。旧约圣经称大卫是“被上

  •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近代以来,犹太人的建国运动又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更是被犹太民族定义成了“复国”。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就在迦南,即当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统一的以色列国,定都大卫城(今耶路撒冷)。(古以色列国与现代以色列版图高度相似)早在公元前2000年

  • 求历代君王陵替论(文言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知道,高级知识分子差不多都熟悉前代所发生的事情,用以砥砺品德。所以他们才心理健康,神采四射,每天向前进步。《书经》说:“君王应该不断学习,时刻不停的全神贯注。”《诗经》、《书经》、《春秋》,每部书都在说明得失的轨迹,保护无偏无私的正规法则,使后世从记载中得到教训和警惕。西汉王朝司马迁,整理皇家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