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01 更新时间:2024/2/21 16:44:39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庄王在侮辱大家,因而对庄王此举表示不满.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一天,优孟跑进大殿,仰天痛哭.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庄王听后,只得取消了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直至前611年,楚庄王依旧在花天酒地,依偎于国君而生存的诸大夫心急如焚.一日,大夫伍举进见庄王.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大夫苏从又来劝.楚庄王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苏从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楚庄王终于被感动,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便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大干一番事业.“庄王葬马”以及“一鸣惊人”是楚庄王人生的一个缩影.从最开始庄王昏庸无道,到最后大彻大悟做明君,都表现在这两则寓言里.------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名小白.齐襄公时国内爆发危机,公子小白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投奔了鲁国.不久,齐襄公被杀.为使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追上公子小白猛发一箭,直射心窝,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原来那一箭正射中小白腰带的铜钩上,管仲被骗.然后小白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于是威胁兴兵伐鲁,要回了管仲.齐桓公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齐桓公对管仲建议言出必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比干,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商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海瑞,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对此十分不满,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时单独上疏,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在此之前,他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书,十分愤怒,把上书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海瑞不要让他跑掉.”心情正郁闷不高兴,阁臣徐阶来奏事,嘉靖皇帝便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一百,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过了两个月,嘉靖皇帝死,明穆宗继位,海瑞和何以尚才被释放出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映月读书。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

  • 我国古代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

  • 古人读书可以刻苦到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古人读书非常用心刻苦;尢其在晋朝有一位叫车胤,夏天的夜里用装有萤火虫照明夜读。还有些在乘月亮之光夜读;有些用芦苇草篇成片写字,练字。可见古代人是多么用功学习,虽然贫寒,都想尽办法多读点书,都说读书才有前途,等得秋闱待考,争取功名,光宗耀祖!俗语日;这就是古人创意!谢谢!古人刻苦读书的各类励

  • 邹忌讽齐王纳谏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缘起。第二层: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讽喻齐王进谏的内容。第三层:写齐王虚心纳谏的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果。《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

  • 古代那个把墨当成作料沾着包子吃的爱读书的人是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把墨水当成作料沾着包子(实际上是馒头)吃的人是王羲之。王羲之介绍: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着“书圣”之称。王羲之的书法善于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各体等多种字体,其自成一家,对后世书法界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更是有着“天下第一

  • 勤奋读书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勤奋读书的五个典故: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2、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

  • 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头悬梁锥刺股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战国时期,苏秦,政治家。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 古代皇帝都怎么称呼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有许多称呼,比如“小君”、“小童”、“子童”、“梓童”,但只限皇帝一个人使用,或是皇后自称。要属用到最多的、最合适的就是“梓童”了。春秋战国时候,各诸侯王的正夫人以“小童”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意思是说,诸侯王称自己的老婆为

  • 请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凿壁借光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汉代又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二、头悬梁锥刺股悬梁讲的是孙敬,刺骨讲的是苏秦。1、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