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评价古代官员的时候,往往非忠即奸,非清即贪。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民间口口相传,戏文为增加感染力,小说、电视剧为丰富情节,吸引眼球,从而产生了以讹传讹的现象。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混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自有过人之处。和绅也不例外。和绅旗人出身,御前侍卫起步,且为人精明,处世圆滑。所以很会揣摩圣意,善于为皇上分忧。而皇帝做为至高无上的君父,自然不喜欢臣子整天对自己指手划脚,推三阻四。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导致历朝历代都会有溜须拍马之徒围绕着皇帝左右,即使明君身边也不乏此人。
另一种原因,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想接受,那就是皇帝明明知道臣下有贪腐行为,而不处置,甚至还委以重。比如我们熟知的北宋名相寇准,大明首辅张居正,还有这位和绅。当然,和绅与前两位的名声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替皇帝分忧解难,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能让皇权不受威胁,能让皇帝放心。这才是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精明的皇帝往往不让一家独大,成尾大不掉之势而难以驾驭。所以在利用忠臣直臣治理天下的同时,也会有意培植多方势力分权制衡,互相攻讦,皇帝居中调合,以保皇权的绝对领导。所以古代戏文中就产生了“潘杨斗”、“严海斗”、“纪和斗”等等,在这些争斗中,皇帝才是最终的赢家。
前言:在古代,无论是皇帝用人直接关系到朝堂的兴衰,一位明君必须具备多种条件,首要的一点就是慧眼识人,能够依靠用人来左右朝局,创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难道他不知道和是巨贪?他心里清楚的很,只是,和可以为这个朝堂带来的是更多的利益,作为一个左右朝堂政局的重要人物,再加上和又是有才又是非常擅长溜须拍马,这样的人,古代皇帝为什么会不喜欢呢?
一,清高宗乾隆,和的简单介绍
1.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这位皇帝属于比较幸运的皇帝之一了,在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的双重努力下,乾隆继位后,清朝国力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巅峰状态,国力强盛稳定,经济发展迅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2.再介绍一下我们这位和和大人,和大家都不陌生,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纪晓岚乾隆皇三人组拍了五部,吸引了多少观众粉丝,宰相刘罗锅里也有和角色。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真的是惟妙惟俏人物角色入骨三分。和,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陪伴左右。
二,为什么说和与乾隆堪称绝配呢?到底和有什么过人之处?
1.和情商高,懂得怎么和乾隆说话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视剧介绍的很清楚,我们这位和大人,很能揣摸乾隆的心思,乾隆有些小的举动,和立马心知肚明,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和就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乾隆面前怎么掌握好尺度,该说真话说真话,该拍马屁就拍马屁,而且即使是说假话,也能让乾隆听着很有道理,这样的人乾隆皇帝会不喜欢吗?
2.和会替乾隆理财
虽然乾隆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在享乐上也耗费了大量财力,和执掌内务府前,国库一直处于亏空状态,但是和进入内务府后,国库便开始充盈起来。他还通过设立议罪银等方式帮乾隆搞到钱。这样的管家谁不喜欢?(这里多说一句,乾隆不是一个昏君,其实和贪墨也好腐败也好,其实心中都有数,只是为什么不动他,因为和能为这个朝堂创造更大的利益,也是左右朝堂局势的重要人物。
3.和有远见,有能力,有格局
和在官场上算得上是一个“暴发户”,到了后期更是身兼数职。可以说,和已经成为了当时清朝的总管家。不论事务大小,和都能妥善处理好,这和他本身的才华是分不开的。
4.和长相清秀
根据史书记载,和长相清秀,是个十足的美男子!而根据野史记载,乾隆对美男子也颇有兴趣,甚至曾经有过男宠。更有野史记载,乾隆小时候曾因为失手害死一名女子,而和身上一个特殊的胎记让乾隆误以为他是之前的宫女投胎,所以对她心生几分愧疚和怜爱。
综上所述,和的能力,和的溜须拍马以及理财能力都是乾隆对他喜爱的原因,但是最关键的一点:留和是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真的岁数大了老糊涂了,未尽然,老皇帝难道不知道和弄权,是个巨贪?左右逢源之术,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给自己做稳江山铺平了道路,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真的是深谋远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