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皇权到底靠什么维持,手底下那么多人都会服他吗,尤其是手握军权的大臣?

古代的皇权到底靠什么维持,手底下那么多人都会服他吗,尤其是手握军权的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1/16 14:23:45

古代的皇权到底靠什么维持?不同的朝代,皇帝维持皇权依靠的政治制度不同。

在奴隶制的周朝,周天子通过“分封制”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把天下划分成若干个小国,把治理小国者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中行使中央赋予的各种权力,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己收税,并且允许世袭。诸侯们得到了权益,自然而然地会忠于周天子。皇权就是借诸侯之力维护的。后来诸侯王日益坐大,形成尾大不掉,导致国家衰亡。

秦朝: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由中央直辖。全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开始使用“皇帝”称呼。皇帝下面设三公九卿,通过三公九卿对郡县行使行政管辖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在继续实行郡县制的基础上,推行刘姓诸侯王封藩制。刘邦希望依靠同姓宗室来帮助自己维护皇权,统治国家。但是,随着藩王军事、经济实力的加强,有了与汉中央叫板的资本。到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七国之乱”,这种以同姓宗室来维护皇权的做法也不靠谱,汉武帝刘彻时期实行推恩令,事实上就是削弱由姓藩王的实力,以加强了皇族权利。

南北朝时期:无所谓皇权了,“城头变幻大王旗”,权利都掌握在军阀手中,朝代更新周期短。纵使有了皇权,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隋朝:实际上二世而亡,前后经历不足30年,是依靠名门望族的军事、政治人物(如关陇集团)来维持皇权的。制度不如门阀官僚一句话有用,隋朝实际上也灭于名门望族。

唐朝:推出三省六部制分化了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加强了皇权。缓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弱,政权不稳,迫不得已用藩镇制度,导致了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皇权。

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有新气象:收财、军、政三权归属中央,抽取地方精兵强将充当禁军,又设一职多官,并且军官轮值。似乎皇权有所加强,可政令不畅,推诿搪塞成政坛便饭,减弱了国力,导致了靖康之耻!

元朝:废三省六部设行政省制,各省对丞相负责。结果,元末丞相权力大到足以左右皇位的废黜与继承。

明朝:老朱处心积虑地废除了丞相,设锦衣卫,结束了皇权与相权相争的局面,加强了皇权。在文化上,用八股文禁锢人们的思想以加强皇权。明神宗时期设太监势力坐大,皇帝不上朝,太监乱政。事实上,减弱了皇权。刘瑾、魏忠等权宦都出自明朝。

清朝:清用明制,废除亲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增设军机处,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达到了顶峰。

总结:皇帝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职业,掌控天下靠利益分配来维护个人权力,各士族、官僚、地主、皇亲、国戚等都是其人力资源,起决定作用的是军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器!简单来说,拳头,只要拳头大,什么思想、法理都能找(编造)出来。

所谓君权神授、世袭罔替等等,都是人为制造出的理论,为什么会有人制造这样的理论,因为制造者知道自己这么说了,就能获得更大利益,也即来源于理论最大获益者君主的奖赏。

早在部落时期,就出现了等级制度,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什么样的人能够当首领?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一切都显得很现实,只要能够带领部落存活下来、繁衍壮大的人,就能担当首领,往往就是部落中武力值最高或者生存经验最丰富的的几位。

鉴于当时的情况,这类首领的交替是很频繁的,指不定哪天首领就挂了,新的能者上位,继续带领部落。等部落发展扩张到一定程度,农业勉强可以自给,武力强大到只有我揍人、没有人揍我的程度,首领的更迭速度就下降了。

安稳下来的首领,开始有精力琢磨以后的事,当他挂掉后,首领之位传给谁呢?左看右看,自己儿子好像不错啊。

这时候,各种宣传包装就出来,务必将首领及其儿子打造成伟大的、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也就是贤人。既是贤人,部落的军事力量等等,也可以接手一下吧,首领儿子的拳头就越来越大。

等到首领去世,有人跳出来说首领儿子就是最贤良的人,他不继任谁继任?别管首领也没有指定继承人,我们就认定他了!如果有人表示反对,简单,揍他!对于任何敢否定贤人的人,都可以安上十恶不赦的大罪修理他。

一番较量,拳头大的首领儿子上位了,家天下开始,再按照这种循环来几次,家天下的法理自然就会占据时代的统治地位。

这种法理完全是建立在拳头基础上,如果你拳头不大就敢这么搞,那就是找死。比如你说天下是你家的,凭什么?君主凭他手里的军队,谁敢说个不字,咔嚓掉,你一介平民,凭什么?

还是凭拳头,比如成汤的拳头比夏大,那就是革命,而不是篡位;周的拳头比商大,那就是伐,而不是叛。

皇权社会也一样,始皇帝说他们家要统治万世,陈胜起来说不行,于是开打,打着打着秦朝废了,暂时的大拳头项羽实行了分封。又有人不服项羽,又打,打着打着项羽自刎了,刘邦成了大拳头,建立了汉朝。

这个拳头并不只是皇帝个人的实力,而是与皇帝利益关系密切群体的实力,最为明显的就是幼主在位时,比如西汉前少帝在位,为什么没人敢篡位?因为皇帝的祖母是吕后,吕后可以临朝称制,如果这个皇帝换成了陈平,那跟吕后就半毛钱关系没有了,吕后的利益往哪放?她必然会坚定打击这些敢于篡位的。

这就是权臣篡位的第一个难点:难以积攒挑战皇帝群体的实力,因为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独大,会把权力机构不断分割、细化,让他们相互平衡牵制。任何一个权臣,想把这些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都是很难的事。

至于第二个难点,则是皇帝的唯一性。

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有皇帝托孤,并没有给予宗室、外戚多少权力,也就是皇帝群体的实力很弱,按说这是篡位的最佳时机,可皇帝没这么傻,他们会托孤给一帮大臣,而不是一个。

这些辅政大臣,都是手握重权,于他们而言,幼主虽然高高在上,王朝实际的最高权力,却是由他们分掌,等于小范围的元老院。

辅政大臣地位再高,与其它辅政大臣之间,也只是同事关系,而非臣属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权臣想取代皇帝,其实就是威胁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因为这意味着他想彻底凌驾于其它同事之上了。

这样一来,权臣篡位的真正阻力,并不是皇帝群体,而是他的同事,只要他无法迫使这些同事,都愿意对他磕头下跪,变成他的臣属,他再位高权重,也是很难取代皇帝的。

总而言之,权力永远站在力量一边,没有力量,讲什么法理都是扯淡。比如皇帝都说君权神授,宗教跑出来说他们就是神权代表,在中国这是找死,因为宗教没有跟皇帝抗衡的力量,如果有,那就是西方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那种情况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是如何进行人才招聘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想要获得人才非常难,因为读书人太少,知识基本被垄断。所以在科举制度之前古代人才招聘大致只有这几种手段。一、贵族内部的人才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天子嫡长子继承天子,庶子分封诸侯;诸侯嫡长子继承诸侯,庶子分为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继承爵位,庶子为士人。在这样一层层的阶级梯队下,基本上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

  • 察举制作为古代第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代察举制可以称之为古代的“选举”制度,在两汉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两汉政治军事输送了大量人才,两汉的强盛,察举制功不可没。起源早在汉高祖刘邦曾时期,经下过一道著名的诏书,叫做《高祖求贤诏》,要求官吏应该劝贤进能。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候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

  • 古代君王纳谏的例子,有成语的更好,越多越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周文王康熙乾隆雍正武则天还有战国时期战国时最多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举例:太宗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太宗主动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发表意见。魏徵就是以直言极谏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简意深,值的探讨。再好的玉,来于石,无石别无玉;石是玉之本,玉是石精华。故此,引伸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其一。其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意更深,吾为之而深省、深悟而深解。①为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在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由石出玉者数不不胜数,玉中还有精华。而这些

  • 历史上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始终相爱两不相疑的帝王夫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历史上帝王大多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有一个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个人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的母亲怀上他之后,就遭到万贵妃的嫉妒,生下他后更是多次遭到万贵妃的谋害,童年时期们坎坷经历,使他懂得了后宫的险恶和人心的叵测,对后宫的争斗深有体会。朱佑樘

  • 历史上深情的帝王都有谁,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光武帝刘秀:结发妻子阴丽华始终相知相守,谱写了一段人间佳话。汉宣帝刘询:南园遗爱、故剑情深,见证的是一位贫女与一位帝王最平和温情也是最旷古绝今的爱与思念。吴越王钱:“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一句话,出自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形容吴越王期盼夫人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的立场上表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

  • 历史上有哪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实话实说,我喜欢宋词是从读过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开始的。当年也就15岁的样子,当读到“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我突然感到面前出现了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正满脸哀怨地向我走来。后来,我又看了有关陆游和唐婉电影,深深地被打动了,同时心里恨透了陆游的妈、唐婉的恶婆婆。陆游和唐婉是多么般配

  • 中国古代推崇皇权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十子刘彻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彻本来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甚至刘彻出生后的第四年,汉景帝就已经立刘荣为太子。这种情况下,刘彻最后竟然不但被立为太子,而且还继承了皇位。(刘彻剧照)之所以会有这样,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刘彻捡漏了。他捡了什么漏呢?本来,刘荣当太子当得好好的,但是他的母亲出问题了。汉景帝的姐姐刘嫖有些贪图小便宜,为了

  • 大家觉得古代历史上哪一个皇帝最具有传奇色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都称得上是传奇人物,然而能战败被俘,从此失去皇位,又重新登上皇帝宝座的,历史上只此一位。今天说的是明英宗朱祁镇。一、顺风顺水,初登大宝朱祁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老早就确定了太子之位,没有兄弟争位那些糟心事而。老爹朱瞻基又给他留下了阵容强大的辅政大臣。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

  • 朱元璋为何能成为史上最传奇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从一个放牛娃、流浪儿,最终成为开国君主,实现了从草根到皇帝的逆袭,这个过程绝不是偶然的。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朱元璋能够崛起并能够成功夺得天下,在农民起义的各路英雄中脱颖而出,固然与当时时代大势分不开,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在朱元璋本身。朱元璋能时刻根据不同场景,精准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