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种才高八斗的人,本身骨子里就有一种高傲,桀骜不驯,清高,不受拘束等特点,而这种特点恰恰是走仕途作官的大忌!唐玄宗什么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巅峰。这在封建君主时代,可是会自认了不起的(虽然前人基础好)。试想一下,两个高傲的家伙能尿到一个壶里才怪!这跟高力士进不进谗言没有一点关系。据我所知,高力士可是有史以来很著名,很正派的一个宦官,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称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位李白先生:
唐玄宗晚年的时候宠爱年轻貌美的杨贵妃,并把他的亲近都封了官。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天都在宫里饮酒作乐,这时间一长啊,宫里的一些老掉牙的歌词都听腻了。他就想在宫里找人给他填些新诗词,就这样,贺知章推荐李白进了宫。
这个李白啊,自称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是凉武昭王李的后代(人家也是贵族后代好不好?)。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今天的巴尔喀什湖南),五岁的时候,他父亲才千里迢迢拖儿带女回到内地。在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廉乡(又称青莲乡)定居下来。~这李白与苏大学士可是我们四川最具文化影响名人哦。
李白从小天资聪颖,五岁时就能通六甲(不是身怀六甲哦),十岁时读遍诸子百家的书,连佛经,道书他也读。20岁前后李白就游历了四川的名胜古迹,并作了《登锦城敬花楼》,《白头吟》,《登峨眉山》等名诗。~搁现在可直接参加《最强大脑》选拔赛了。
雄伟壮丽的山川开阔了李白的视野,养育了李白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李白决心像历史上有些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他又不愿像当时读书人那样走科举入仕的道路,而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学问,品德或者声誉一举成名。~谁年轻不作点不切实际的梦呢?
公元742年,李白应召入宫,十余年间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要实现了,李白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于是他口中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高高兴兴的去见唐玄宗去了。李白到了长安以后,被安置在翰林院,以才华出众经常为皇帝起草诏命。或陪着皇帝出游,写些宫廷题材的诗文。陪伴之余,则在繁华的长安市上游冶饮酒(这家伙最好这一口,据说一次能干掉两斤二锅头)。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对他们的饮宴状况,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有生动的记载,李白的风采最为出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看看,牛Ⅹ不?居然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让你当官才见鬼了。
由于他本人的桀骜不驯,不但官僚显贵容不得他,就连唐玄宗也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把他晾在一边。李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经过一番思索,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就这样他怀着怨愤而又眷恋的心情告别皇帝,告别京城,这时距应召入宫才三年时间。他的名篇《蜀道难》,《行路难》,《月下独酌》以及一部分《古风》都写于这个时期。
李白最牛叉的时候,在皇官是什么样子呢?下面用个图片说明:
离开京城的李白,又结交了很多当时的文人墨客,饮酒作诗,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他的创作高峰期。著名的《将进酒》就在这一时段写出的,大概有十年时间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沦陷,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之中。此时的李白已经年近花甲,他认为此天下大乱之际,正是壮士立功之时(也不想想自己年龄,文化人就是感性)。他进永王李的幕府,玄宗幸(逃)蜀(不管事了),太子即位称帝。安史之乱还未消停,皇家兄弟又先干起来了,结果永王战败,李白进了局子,然后被流放,差点杀头。~作诗就作诗,喝酒就喝酒,你哪是玩政治的料?这不,差点小命没了。
最后朝廷大赦天下,李白高兴的不得了,立马写下了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不是很舒服的赶脚?
遇赦以后的李白又做了很多诗。如《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豫章行》,都是不朽诗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中,他这样描写庐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竟然还能写出如此豪壮的诗句。从古到今能有几人?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顽强而执着的追求着惊世骇俗的功业。一直到临终,他还写了一首《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是上天赐给人们的伟大诗人,他的豪放与无拘无束注定他是为诗而生,不是走仕途的料。学会了仕途的厚黑,就不会有这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了。这又岂是一个高力士进不进谗言所能改变的?自古以来,文人骨子里天生的清高(别提低调俱乐部)就很难在仕途有大前途!倘若有,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文人了。
因为君主专制就是这样啊没有高力士唐玄宗也是到了晚年自以为是糊涂了同时李白本人不适合这种专制制度下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