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昭襄王
对自己的最大功臣白起却是兔死狗烹。在白起长平之战立下旷世奇功后,听信宰相范雎谗言,下令停止攻势,错过了灭赵的最好机会。后来回过神来,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却遭遇败绩。战事不利时试图让白起出山重新挂帅,白起反对继续作战,秦昭王不听,就先把白起贬为庶人,最后赐死。
二、汉武帝
在位期间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根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馀人。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馀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於是闻有逮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有馀岁而相告言,大抵尽诋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馀人。
这冤假错案无辜受牵连的人数是用十万来计算的。而且最后祸害到了太子的头上,太子被汉武帝身边狐假虎威的宠臣逼得起兵造反,后来兵败被杀。这直接导致汉武帝失去了继承人,后来立了一个年幼的太子,还先将太子的母亲杀死。小皇帝即位,即汉昭帝,几个顾命大臣争权,还造成了很大的动荡。
三、朱元璋
朱元璋是极度猜疑、残忍之人。也许因为幼年阴影,他内心对读书人和官员有发自潜意识的仇恨。每个朝代都有告密,但只有明朝将特务政治制度化,成了朝代的“名片”。
曾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很少有善终的,胡惟庸一案前后诛杀3万人,蓝玉案前后诛杀1.5万人。相传蓝玉是被剥皮而死。
经过一番折腾,跟着打天下的功臣所剩无几。清朝人还编造了一个《火烧庆功楼》的故事,虽然情节上为了丑化明朝有很多夸张,但朱元璋大杀功臣,却是事实。
我想刻薄寡恩的帝王莫过于洪武皇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一个放牛娃出身,做了好些年的游僧。他的父母本身就是被官府的苛捐杂税逼死的,而在做游僧的途中又见到了千千万万贫苦百姓被贪官们欺负得体无完肤,这让朱元璋恨极了贪官污吏。
当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朱元璋已经发现了曾今的旧部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盘剥欺压百姓的路上,朱元璋该提醒的提醒,该罚的罚,可是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出现一个词:淮西勋贵。
淮西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淮西勋贵就是那帮从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子侄们,像蓝玉、徐达、汤和、李善长都是淮西勋贵。
建国开元后,朱元璋并不吝啬赏赐,这些跟随着他打天下的人都封侯拜相了。
后来朱元璋通过刘伯温调查驸马欧阳伦,开始看到了曾经的兄弟子侄现在是如何盘剥百姓、嚣张跋扈,朱元璋杀心已起。
先是封自己的儿子为王,然后削减了淮西勋贵的军权,又一面命令锦衣卫配合刘伯温暗中搜寻证据。
后来淮西勋贵势力太大,让朱元璋觉得已经威胁到皇权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下手了。
1.先是洪武十二年,胡惟庸案。
借胡惟庸私藏贡品一事,抓捕了胡惟庸等人,胡惟庸栽赃他人避过一劫。
洪武十三年,有人密奏胡惟庸造反,朱元璋立即将胡惟庸朋党全部抓捕,还未判刑,又加上了投敌叛国的罪名,以牵连更多官员。
胡惟庸一案,除了胡惟庸朋党,朱元璋还杀了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
2.空印案
洪武十五年,由于各地税银到帝都过程中肯定会有损耗,所以一般户部会把公文空着,等到税银到京,检查清点后,按实际到京数量报上去。
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做法,但是朱元璋觉得这是各级官员相勾结,从中牟利。杀了数百人。
3.郭桓案
户部尚书郭桓伙同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不仅是这些人被杀,还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被牵连,也都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4.蓝玉案
蓝玉先是打了洪都保卫战,后又多次征讨蒙古,恃功自傲,不尊皇命。
后锦衣卫指挥使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讲蓝玉及手下将校都处死,并株连家人,最终这起案件牵连者多大1.5万余人。
说起刻薄寡恩的皇帝,可能真的没有比朱元璋更甚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