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禹治水时,发生了哪些故事?

大禹治水时,发生了哪些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1/19 7:08:20

根据考古发现,一个由中国人领导的研究小组称,这场大水发生在公元前大约190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蒙特戈梅里教授是地貌学家,为该期刊撰写了一篇评论并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讨论了这些考古新发现。如果那场洪水的确是禹帝传说的来源,那么夏朝的建立大约是公元前1900年发生的。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负责治水。

治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讨论治水方略。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希望他们推荐人才,于是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2)鲧治水无功。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当舜继承朝政后,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人们都推荐禹。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于是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3)调查水情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禹的工作。禹当时结婚才四天,洒泪和恩爱的妻子告别后就踏上了征程。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根据实际观察和地形走势,提出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4)三过家门不入那时候人们都生活简朴,禹跟人们一样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也跟一般百姓无异。传说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时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也很想回去看一看妻儿,但是临时紧急事发,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便骑马飞奔而走。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正带着众人赶路,于是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5)挖山开道要让水流入大海,必须挖山开道,经禹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从这些山间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6)开凿龙门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禹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烧山炸石的方法,他选好地方,让人们堆上柴草烧山,当晚大雨倾盆,炸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顺利将水引了过去。传说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7)划定九州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根据地理形势和气候异同,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并根据与帝都远近划分不同势力范围: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

上古传说,需要考古发现支撑。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不少都有三宫六院,为何汉宣帝被有些人称为“最深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时,戾太子全家惨遭屠戮,刚刚满月的刘询被扔进监狱,后来又充入掖庭。他的整个童年都是灰色的,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原是昌邑哀王刘的侍从官,后来因犯了罪被贬到掖庭当差。掖庭令张贺本原是戾太子的家吏,对刘询十分照顾。张贺得知许广汉家中有一个女儿

  •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哪些惨无人道的屠俘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说,屠杀俘虏是一件历史悠远的事情。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多有“用羌”之类的记载,就是商人将羌族的俘虏用来作为祭祀的牺牲或者殉葬的奴隶。而到了战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也是震动诸国的战争,战争从未改变。中外历史上大大小小战争无数。每次战争的结果无不是血流成河,死者枕藉。胜利一方往往获得

  • 秦始皇病重时,为何仍然坚持要东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想从齐人相士徐福那里收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七次东巡,招见了声称能搞到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并施以重金。秦始皇几次催问,徐福皆以渡海到蓬莱仙岛取长生不老药被大鱼所拦,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在山东烟台芝罘射杀大鱼,(有射鱼台)徐福在烟台芝罘率三千童男童女及能工巧匠,东渡扶桑,再没敢回来

  • 民间传说中哪个帝王的传说较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传说中轩辕黄帝的传说较多。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化的一种形式。民间传说即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历史。是历史的文化,是文化的历史。民间传说有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又有历代文人对其真实人物有艺术加工的一面,在真人真事的生活基础上,用文学想象力进行了艺术加工,把民间美好的愿望和理想编入传说故事之中,让听故事的人

  • 从古至今,经常听到美人一词,且有君王为美人而不早朝,你认为美人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承蒙错爱而应邀。本人认为:古代君王心目中的美人除了貌美之外,还应该是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甚至对于政治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譬如西施、赵飞燕、王昭君、貂蝉、杨贵妃、武则天等等。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叙说的是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代君王心目中的美女形象。所谓的四大妖姬,其实也都

  • 中国古代皇帝是怎样选择临幸妃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皇帝临幸妃子的方式,《周礼》里面就规定了:“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遍。“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说的是女御81个人,一共陪天子九个晚上,也就是每晚平均9个人;世妇27个人,三个晚上,同样也是每晚9人;九位嫔一起一共一个晚上,

  • 朱元璋小时候就有当皇帝的征兆,你相信这些民间传说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刘伯温是一个迷信的人,看到朱元璋呈现出来一个天字,就觉的是天意。个人觉得,只是个传说……感谢邀请,吉人自有天相在中国古代不止是朱元璋,各路开国皇帝在成为皇帝后,都喜欢让百姓觉得自己是顺上天之意,把自己描述成天意不可为,然后不信就开始传播,这些传说有一定的可信,如果没有皇帝相,怎么当的皇帝刘秀,即

  • 孟子“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推恩足以保四海”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它的重点是紧挨着它前面的“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句话,“举斯心加诸彼”,这是孟子由《诗经大雅思齐》中“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段话中引申出来的,通俗的讲也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思。这是孟子非常著名的一个观点,也是儒

  • 杞人忧天是不是民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

  • 商朝的奴隶从哪里来?商朝的奴隶都是什么人组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商朝是一个奴隶社会,而我们对其了解多根据《封神演义》,无论如何奴隶社会都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奴隶不被当做人,下面我为您解释一下商朝的奴隶社会。奴隶的来源说实话,东方的奴隶社会没有西方发达,商朝也是如此,并没有像古罗马那样十分完善的奴隶市场。所以商朝时期的奴隶大多来自于战犯,商朝时期不像封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