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是什么?

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20 更新时间:2024/1/20 3:59:24

谢谢邀请!

在三国争霸中,孙权似乎是个最没出息的。自己没创业,继承的是父亲和兄弟的产业。既没有曹操横扫北方的霸气,也没有刘备曲折创业的经历。似乎是个坐享其成的官二代,富二代。征讨合肥,十万兵马不敌张辽的八百勇士。可谓是很熊的一个。

其实不然。孙权其实是最成功的一位,熬死了曹操,气死了刘备,自己偏偏就是不称帝。十五岁当县令,十九岁挑起整个吴国的担子。赤壁之战破曹操,奠定了三国争霸的局势。夷陵之战灭刘备,彻底伤了蜀汉的元气。自己直到70岁寿终正寝。算是一个很牛逼的人了。

纵观孙权的一生,孙权的智慧是:能忍则忍,否则就下杀手,一击致命。

孙权的祖上是孙武,人称“孙子”。孙权最大的本事就是装“孙子”,给谁都能装孙子。

给刘备装孙子。明知道刘备的野心,还是忍气吞声让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强占半个荆州。还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刘备这个半老头。目的就是联手对抗曹操,让刘备在荆州方向对曹操形成威胁。

关羽装孙子。为了孙刘联盟,孙权弯下腰,主动要跟关羽洁为亲家。被关羽打脸:“虎女焉能嫁犬子!”

孙权一直在忍,为了大局利益,一忍再忍。那么,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是什么?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军摩陂。魏略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十二月……权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及令王市马,又遣光等归。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关)羽,传其首。

这是孙权有一次装孙子。

刘备势力大了,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坐稳了益州和汉中。荆州方面成了刘备威胁东吴的一柄尖刀了。东吴同曹魏对抗了几十年,呈现一个平衡状态。刘备势力的做大,成了新的威胁。威胁东吴的,不是曹魏,而是刘备的蜀汉。

刘备在长江、汉江上游,顺江而下,可以直接插入东吴的心脏。

关羽的傲慢和无礼,刘备的强大,都让孙权不安。孙权只有在夹缝中寻求平衡,寻求生存空间。

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有:

1、讨好曹操,自己甘愿做孙子,保住江东的平安。

2、将曹操推上风口浪尖,背上逆贼的名声,成为众矢之的。

3、曹操称帝,将受到北方,以及刘备的打击,无暇顾及东吴。

4、曹操要想称帝,要想坐稳,必须拉拢东吴势力的支持。

5、曹操称帝后,孙权可以平安封侯,可以退出战争的风口浪尖。

孙权其实是没有野心的,他只想保住江东的平安,维持住父兄留给他的家业。

“生子如当孙仲谋!”,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孙权这个碧目紫髯家伙的评价,说明他有能耐。作为晚辈,能跟煮酒论英雄的两位人中之龙相匹敌和同日而语,足见其本事是很大的。

当时,孙权拿下了荆州,与刘备的矛盾公开与白热化了。为避免北方与西方同时受敌,所以摧眉折腰、向曹操邀宠、要跟曹操结盟。他故意放低姿态,态度很诚恳,表面上要臣服于曹操,希望曹操能够做皇帝。实际上,内心里巴不得曹操早死。

1.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孙权的目的好识破。

1)让曹魏紧锣密鼓地搞称帝活动,忙个不亦乐乎,没精力来对付自己,自己有时间陪刘备玩!

2)曹操一称帝,势必引起刘备的义愤,会加深魏、蜀的仇恨,曹、刘二人会重新杠上。这样,自己就可以坐山观虎斗,逍遥几天了。

3)曹操如果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天下人都会对曹操口诛笔伐,曹魏内部也会生变,曹操会像袁术一样招来天下人的征讨,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是一石三鸟之计!

但这雕虫小技瞒不过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将计就计。他的策略是:既然你心甘情愿地臣服于我,那就把你的宝贝儿子送我陪我玩几天。孙权懵圈了,老子一草一木都不会给你,何况自己的儿子!

2.孙权不简单,真有两把刷子。

曹操已年过花甲,在古代,寿数不低了。曹操是有雄才大略的主,肯定有篡位称帝的心思。孙权看得很准!风口浪尖上撺掇曹操称帝,以此讨好他,易让曹操产生好感!

孙权上书称臣,还称说曹操称帝是天命。

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魏略》

曹操知道这是江东小儿要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曹操明白:孙权也想称帝,只是实力不允许、又不想背负汉贼的骂名罢了。他是让自己出头,再找机会为大汉报仇,这样就可以收买人心,也可以师出有名了。

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重整汉室江山的旗帜,网罗了无数的人才。如果曹操自己称帝,就是彻底地背叛了大汉王朝。那么,曹魏内部会不战自乱,曹操不希望有这样的结果,而孙权求之不得发生这样的事。

3.曹操称帝的条件不成熟。

足智多谋的曹操不会上当,这有前车之鉴,袁术得印后自己设立了皇位。屁股还没有坐热,他的部下、孙权的哥哥孙策就占着江东的地盘,宣布独立。此后,天下诸侯对袁术深恶痛绝,极力声讨、征伐。很快袁术军事集团就灰飞烟灭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曹操比袁术有智慧。曹操这时尽管已经完成了中国北方的大一统。但他审时度势:刘备、孙权等的军事力量还在,称帝时机并没有成熟。如果成熟了,孙权你个龟儿子不向老子献媚,老子也要在至高无上的皇位上坐几天。

4.曹操高瞻远瞩,没有篡汉体现了自己的高明。

曹操生前有加九锡封魏王之举,这是一种试探,他要看看朝中谁会反对自己称帝.果不其然,后来,冒出来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汉臣来指责曹操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曹操做事是有计划与原则的,不是孙权能忽悠到的。

曹操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是要为曹家夺取天下。如果,如果他这时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自然会前功尽弃,这得不偿失。所以,他不会接受这个虚伪的江东小儿的劝进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不只是装饰,古代君王戴的“门帘”帽隐藏着怎样的大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古代很多帝王戴的帽子前后都会很多串珠子,就像“门帘”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那么皇帝帽子前面的门帘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而这个似“门帘”的东西,就是旒。据史料记载,旒由12寸长的五彩丝绳组成,一共24根,上面穿着玉珠,用来显示戴此帽者的身份尊贵。在古代,

  •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与皇帝的帽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冠冕堂皇”主要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或者正大的样子,寓意做人做事表里不一,该词语的释义跟皇帝的帽子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拆分后的词语“冠冕”是指古代皇帝、官吏的帽子。“冠冕堂皇”一词出自清代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八十四回。其中记载着“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

  •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你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历史名人亦或身边的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江山毁于妲己,吴王夫差江山亡于西施,董卓霸业坏于貂禅,石崇富贵失于绿珠,吴三桂因陈圆圆而成了明之判臣,咸丰的妃子因擅权而割地赔款使生民涂炭。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流传后世成为一代佳话一日,赵匡胤在前往山西太原途中的一个道观中,偶然看见大殿中关着一个弱女子。一打听,原来这位少女是蒲州(今永济)人,名叫

  • 历史上有哪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最痴情的八位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西楚霸王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

  • 楚汉传奇,古代皇帝:皇帝头上带的是什么啊,为什么要挡住脸面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和皇帝可以带缀饰,皇帝比王多,皇帝9,王6,王这个字你也看的出来,就是士带冠的意思这就是古代身份的象征,就像现在军队的肩章,就是等级身份的象征珠帘,说白就是为了增加皇帝的神秘感,有利于统治那种帽子叫冕冠,前后各有12旒。汉朝的时候最兴这种冠。曹操是东汉末年,时代应该是不错的。冕板以木为体,上涂玄色

  • 中国古代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漫漫长河,男女欢爱繁衍后代而生生不息。在万家灯火的市井炊烟中,谁可曾知道:中华大地上,有多少凄美的爱情,因外界阻挠,而不得善终?一曲《梁祝》,唱尽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绝美遗憾。祝英台女扮男装,对同道求学的梁山伯暗生情愫,暗示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可是书呆子梁山伯不解其意。(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

  • 古代君王帽子前面悬挂着一个“门帘”,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门帘”叫做冕旒,它的作用就是提醒皇帝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威严。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场合,皇帝如果总是咋咋呼呼大惊小怪,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失体面。因此,皇帝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冕旒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皇帝只要有一点小动作,分量极重的冕旒就会随之晃动而打在皇帝脸上,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打脸场景,皇

  • 史上有哪些下场悲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朝代,分为南宋和北宋。960年,后周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宋武帝就是宋朝一位很贤明的君主,有南朝第一帝的美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他的第六个儿子。刘义宣是宋武帝的第六个儿子,生母为孙美人,与刘义隆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义宣刚开始时被封为竟陵王,在文帝朝历任刺史

  • 简述晏樱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二桃杀三士典故漫画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

  • 悬赏古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沟通协作一箭易折,十箭难断选自《魏书》【导读】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本文写吐谷浑国王阿豹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们要团结一心,比喻生动,说理深刻。【译文】(吐谷浑)阿豺有儿子二十个: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我要用。然后吩咐弟弟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