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臣听说君王没吃过婴儿就把自己的孩子献给君王吃了,这是那个典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臣听说君王没吃过婴儿就把自己的孩子献给君王吃了,这是那个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4 更新时间:2024/2/29 5:38:15

这是齐桓公之死的典故,齐桓公晚年昏聩,宠幸奸臣易牙竖刁等,有一次齐桓公与易牙聊天说到自己一生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唯一没吃过婴儿肉。本来是无心之言,但易牙听后回家就把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给清蒸了送给了齐桓公吃,从此齐桓公对易牙更加宠幸。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既是忠臣又是权臣?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什么是权臣?能废皇帝,能杀皇后,这才是权臣!干了这两件事还能名垂青史,与周公同名,这就更不得了了。历史上有这样的人吗?有!

侍奉武帝,托孤重臣霍

霍光,西汉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早年随其同父异母兄霍去病入朝,侍奉汉武帝。

霍去病去世后,霍光被任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宫禁20多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深受汉武帝信任。

巫蛊之祸后太子刘据被迫自杀,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去世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于金日,上官,桑弘羊共同辅政。四天后汉武帝去世,时年太子方8岁,登基为汉昭帝。四朝元老,中兴汉室霍光奉汉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并挫败大臣与皇子的反叛阴谋,稳定朝廷大局。

霍光历任汉武帝,汉昭帝,昌邑王(先立后废),汉宣帝四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缓和汉匈关系。让大汉朝从汉武帝常年军事斗争所导致的国库亏空中逐渐恢复过来,为昭宣中心的盛世,打下了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外戚世家,权倾朝野(卫子夫剧照)汉武帝时期,由于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霍去病的功勋,卫霍两家的势力在朝廷内外十分庞大,霍光也因此受益。

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霍成君是霍光的女儿。霍光的女儿还分别嫁给了辅政大臣金日,上官桀的儿子为妻。通过各种政治婚姻,霍光的势力无人能能比,如日中天。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皇帝及皇太后亲自祭奠,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

霍光一生叱咤风云,把持朝政,尽力国事。但其死后两年,汉宣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逐渐削弱霍家的势力。再加之霍光之妻毒杀皇后事情泄露,霍家子孙反叛阴谋败露,最终被族诛。

历史上的忠臣对君主忠心无二,权臣在君主面前说一不二。即是忠臣又是权臣,西汉的霍光算是一位,他历经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发迹要从武帝开始。

霍光(?一公元前68年),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中期的权臣,政治家,和大司马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公元前121羊,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出击匈奴,凯旋归来把10多岁的异母弟霍光带到长安照顾,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在宫中任郎官,后又任侍中。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武帝任霍光为奉车都尉,后又升任光禄大夫,待奉武帝左右,先后出入宫禁20余年,从未犯过一次错误,得到武帝的信任。

公元前91年,卫太子刘剧受奸臣江充等人巫蛊之祸而逼死,武帝决定立8岁的刘弗陵为储君,并计划让霍光辅佐。公元前87年,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少主昭帝刘弗陵,以霍光为主。在辅佐期间,金日去世,霍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上官桀,桑弘羊两位辅佐大臣,二人联合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计划杀霍光废帝立燕王为帝,让霍光和昭帝发现后,及时平叛,燕王和长公主自杀而亡,上官桀和桑弘羊灭族,稳定了局面。从而霍光得到昭帝信任,一人独揽朝政大权,培育自己的亲信,发展霍氏人员。霍光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大赦天下,鼓励发展农业,对外匈奴上也缓和了局面,又恢复了和亲政策,武帝穷兵黩武政策,在耗尽国力的情况下,逐步得到恢复。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崩逝,无子女。为了延续大汉的江山,霍光和众臣商议给昭帝续子,迎19岁的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为昭帝之子,并继帝位,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没想到刘贺一上台,不想当傀儡皇帝,就想扳倒霍光自己掌控天下,老谋深算的霍光哪能让他得逞,联合众臣上奏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太后,指责刘贺荒淫无道,犯下1000多件罪行,罢黜了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又打回了封地。

汉江山再次陷入无主的局面,权倾天下的霍光再次选主,与众臣商议,迎立流落民间的卫太子18岁孙子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刘病已在民间早就听说霍光权倾天下,为了不在象刘贺哪样废掉,刘病已小心对付霍光,还加封尊重霍光,朝政大权还是霍光说了算。直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汉宣帝亲自和上官皇太后到府上吊唁,以皇家礼仪厚葬霍光,并且陪葬武帝茂陵旁。宣帝这才临朝执政,打压霍氏集团势力,两年后霍家以谋反罪灭族。

汉宣帝评价霍光,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

结语,霍光侍奉武帝,辅佐昭帝,摄政宣帝,是忠心为国的忠臣,又是权倾天下的权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圣人和贤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能人贤者数不胜数,他们的事迹都汇聚于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历史上的圣人不多,能称的上是圣人而且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历史上的圣人贤士的很多思维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人所沿用。老子: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史人。他提出了以“道”为核

  • 古代君王被手下大臣架空后,有什么好办法夺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培养自己心腹,总体来说,内有出谋划策的人,外有诸侯呼应,利用外戚进行牵制,处处示弱,让人觉得自己是傻子。第一部是找人发言发起改革措施,看是否有人呼应,看清对方实力,第二掌握内卫权利,给一些好处,挑拨和策反对方,其实最快速的是直接扑杀首脑。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所用的人不一定是饱学之士,也不一定是

  • 你知道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文人贤士不屑于向权贵和势利小人折腰吗?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谢大圣书童邀!中国历史上,不屑于向权贵和势利小人低头的贤士,举不胜数。古代智贤,讲究气格,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魏征,杜甫,岳飞,文天祥,方孝儒,等等,等等,他们的正气歌,唱响华夏,光耀千秋,鼓舞士气民心,危难中前仆后继,拯救社稷苍生。孟子的一生,践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条,传

  • 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君臣关系最融洽的是哪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应该是秦国的秦孝公和商鞅吧,因为当时秦国很乱而且弱小,秦孝公一直想强大秦国但找不到良策,遇到商鞅后觉得找到了方法,所以大力支持商鞅的变法,解决的内乱强大了秦国,所以我觉得他们应该比较融洽李世名和魏征(1)烽火传递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

  • 历史上,皇帝与丞相的合作,有哪几位可称得上明君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丞相的执权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秦武王时代已经设立这个职务,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相国,相邦,尚书令,平章政事等都实行承相(宰相)的职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务出现以来,出现皇权和相权之争。皇帝总是想方设法弱化丞相职权,明太祖朱元璋干脆废除一千多年丞相制度,权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但历史也不泛

  • 古代女中豪杰樊梨花的动人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其一生故事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视

  • 历史上一些反应皇帝与宰相的关系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唐太宗与魏征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

  • 古代求贤纳士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燕国弱小常被强国欺凌,燕昭王为奋发图强,向郭隗(wei)问计,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君王,想用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等了三年也没买到。一个臣子主动要求去帮助他寻找,三个月就找到了,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两黄金买回了马骨。君王很生气,这

  • 古代皇帝应该有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什么时代的什么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真爱,古代就是现代也有被包办,和各种情况,有情不能在一起的事实,很多古代和现代爱情故事片,有很多情人如天仙配、牛郎织、不是被王母以犯天规,生生被撤散,留下辛酸的爱情故事。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谢谢邀请:一、人生若只如出见,清纳兰容若与其早亡妻子卢氏的爱情。二、《桃花扇

  • “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宋朝的哪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狸猫换太子”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当时,(北)宋真宗赵恒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宋仁宗赵祯)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