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祖谦: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吕祖谦: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0:25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婺州人,祖籍淮南寿州,郡望东莱郡,人称“小东莱先生”。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许国公吕夷简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祖谦出身于“东莱吕氏”,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调补南外宗学教授,累迁直秘阁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逝世,享年四十五岁。宋宁宗时,追谥为“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追封开封伯。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人物生平

家世显赫

吕祖谦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1137年4月9日)。他出身官宦世家。九世祖吕梦奇,唐末五代时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乃吕蒙正、吕蒙亨之祖父;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于寿州;七世祖吕蒙亨,官至大理寺卿,其从父兄吕蒙正,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六世祖吕夷简、五世伯祖吕公弼、五世祖吕公著,皆曾入朝为宰相。高祖吕希哲,自其以下,包括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吕弸中、父吕大器等,皆为朝廷命官。如此一代一代连续不断地在朝为官,在宋以前和以后的历朝中不多见。

吕氏家族除官位显赫外,学业上也颇有建树,清人王梓材在校订《宋元学案·范吕诸儒学案》所加按语说:

“谢山(按指全祖望)《札记》:‘吕正献公家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考正献子希哲、希纯为安定(按指胡瑗)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按指尹焞)学案》。荥阳孙本中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十七人,凡七世。然荥阳长子好问,与弟切问历从当世贤士大夫游,以紫微,不能不为之立传也。”

足见吕氏家学之深厚。全祖望的计算尚不准确,吕氏家族当入学案(指《宋元学案》)的,七世尚不止17人。所以《宋史·吕祖谦传》说:“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吕祖谦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建炎年间,其曾祖父吕好问携全家避难南迁,诏提举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洞宵宫,封东莱郡侯,卒于桂州(遗骨后移葬于婺州武义县城东明招山)。其祖父吕弸中始定居婺州。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年—1145年)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

少时科试

吕祖谦在《除馆职谢政府启》中,对自己作了如下概括:“自其少时既夺移于科试,及乎壮齿,又堙废于隐忧,竟失全功,徒怜初志。”这是颇合实际情况的。吕祖谦儿时,随父亲在福建任所,他先从师于林之奇,后随父至临安,又从师于汪应辰和胡宪。林之奇字少颖,一字拙斋,学者称三山先生,是吕祖谦伯祖吕本中的门弟子。据《宋元学案》称,吕本中“教之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称高弟”。从这个意义上说,吕祖谦又成了他伯祖吕本中的再传弟子,足见其在学业上,受其伯祖影响最深。

据《宋元学案》称:“先生于学,博综诸家。”这对吕祖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胡宪字原仲,是著名学者胡安国的侄子,从胡安国学,因居住在籍溪,故自号籍溪先生。“先生质本恬淡,而培养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望之枵然,如槁木之枝,而即之温然。虽当仓卒,不见其有疾言遽色。人或犯之,未尝校也。”这些个人修养,亦对吕祖谦有很大影响。

绍兴十八年(1148年)四月,吕祖谦祖父吕弸中致仕,吕祖谦得恩补为将仕郎。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为右迪功郎,授严州桐庐县尉,主管学事。这时,他才二十五岁。但吕祖谦并未看重这些官职,他甚至并没有去上任,而一心要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这年四月,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孝宗特下诏“减二年磨勘,堂除差遣”。史臣在这里还特别注明:“祖谦既中选,赐同进士出身,相继放进士榜,又登上第,故有是命。”吕祖谦由此而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其制词说:“尔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看来仕宦的生涯已向吕祖谦展开了坦途,但他的命运不济,实际上,他所谓的“隐忧”也随之到来了。

就在吕祖谦连中两科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的妻子韩氏(韩元吉之女)去世,所生男亦夭折。

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他的母亲去世,归葬婺州。由于为母亲守丧,他只得以教授学子为业。

乾道五年(1169年),他再娶韩氏(为原配之妹),并到严州任所。

乾道六年(1170年),他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1171年)五月,第二任妻子韩氏又去世,所生女亦夭折,在精神上给吕祖谦带来了极大痛苦。

乾道八年(1172年),父亲因病告归,并以这年二月去世。在守丧的三年中,他仍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

淳熙三年(1176年),守丧期满,因李焘的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这一年,正四十岁。这时,他已疾病缠身。

淳熙四年(1177年),又娶芮氏为妻。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其妻芮氏又去世,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吕祖谦病故,享年四十五岁。

嘉定九年(1216年)正月,宋宁宗赐吕祖谦谥号为“成”。

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改谥吕祖谦为“忠亮”。后追封开封伯。

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王拱辰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

  • 萧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为何会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在中国史上,仅有5位帝王最终被饿死,其中有一位是开国皇帝,此人正是南梁武帝萧衍。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南北朝时期,南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叫萧衍,他是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岁,也是在帝位上待得比较长的皇帝之一,足足四十七年。高寿且位久,皇帝当到萧衍这个份上,应该是不虚此

  •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魏文帝曹丕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魏国黄初七年(226)五月,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氏魏国的魏文帝曹丕崩殂,年仅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

  •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

  •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 关羽失荆州是真的是必然的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对为何说关羽失荆州是必然的,看一下刘备当时的目的就知道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过此时他派大将曹仁镇守荆州。面对荆州这块肥肉,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打败了曹仁,之后这块地方被孙权和刘备共同拥有。不过此时刘备所占领的地方比较多,而且刘备还派

  • 有哪些与鲁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东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

  •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

  •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思想家、历史学家。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度还被现代人改编成了儿歌。故事里的有两个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司马光,一个是被救的孩童。没错,司马光就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不过比起他所写的这本史书而言,可能很多人更为熟悉的

  • 赵抃:北宋时期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赵抃(1008年-1084年),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