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时期朱元璋分封了多少大臣?爵位完整传承的为何会越来越少?

明朝时期朱元璋分封了多少大臣?爵位完整传承的为何会越来越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3/12/8 8:29:56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了明朝开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封赏功臣,其中,封爵者36人(不包括死后追封的功臣)。

之后,随着明朝统一战争和对外战争的持续,朱元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封赏了近30位功臣爵位。

这总计60余人(总计应有150多人,其余的是死后追封),就是朱元璋钦定的明朝第一批勋贵了,按照规则,他们的爵位全是世袭的,也就是与国同休。

不过,与国同休显然对明朝的首批勋贵们及其后人来说,是个很奢侈的想法,朱元璋发出去的免死铁券大多变成了废铁。

至明末,洪武朝的这批勋贵中,能把爵位完整传承下去的,根本就没有几家,反而是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封赏的靖难勋贵大多传承下去了。

洪武朝的勋贵及其家族凋零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其一是受洪武朝的各种大案的清洗和牵连。

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杀功臣的皇帝,“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两大案,就把勋贵们灭了个七七八八。

其二是明成祖朱棣执政的永乐朝的部分清洗。

“靖难之役”时,原洪武朝存活下来的开国勋贵们,在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争斗中,大多选择了支持朱允炆。

因此,朱棣登基后,对这些躲过了洪武朝大清洗的开国勋贵家族,又来了一次小规模清洗,把本就所剩无几的开国勋贵家族,又扒拉下去几家。

其三是永乐朝至明末的二百多年中,陆续犯罪或其它原因,导致爵位被除的。

勋贵们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因为特殊的身份,站在了权力斗争的最前面。

在长达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勋贵因为权力斗争失败,或得罪了皇帝,被清算。

比如汤和传下来的信国公的爵位,汤和的儿孙没有被洪武朝的大案牵连,也没有被永乐朝的清洗牵连,却在明英宗正统朝时,永久的失去了国公爵位。

原因是,汤和的后人基本都没有等到袭爵,就早亡了。

明朝的爵位承袭是有一定规则的,老的勋贵故去后,需要继承人(按顺序应是嫡子、长子、或朝廷指定)成年后才能袭爵。

如果继承人没有成年,就需要等着成年,且继承人成年后,还需要向朝廷申请,等到朝廷认可后,才能正式袭爵。

而且,从申请到获得许可的时间,有可能长达数年,能否尽快袭爵,这就需要看袭爵者及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关系,以及跟皇家的关系是否亲密了。

汤和家族很倒霉,汤和死后,他活着的儿子、及之后的孙子、曾孙,全没能等到袭爵就死了。

等到明英宗执政时期,汤和的玄孙成年了,申请袭爵,可朝廷却以汤家已经四十多年没能袭爵的理由,把汤和传下来的爵位给废除了。

这个理由实在是很强大,估计是汤家得罪了皇帝或别的权贵,或者因为汤和的教导,汤家远远躲离朝廷争端,影响力越来越小所导致。

明朝到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执政时期,对部分失去爵位的开国功臣家族,重新授予了爵位。

但这些开国功臣的后人获得的爵位不再是朱元璋曾经赐予的爵位,且都是降低等级授予。

还有一个前提是,这些被废除爵位家族的先辈不能是朱元璋钦定的大案中的谋逆之臣,朱元璋定的案子,后代子孙也不好翻案。

比如前面说的汤和的后人,在嘉靖朝,就被皇帝降低一等,重新给了个灵璧候的爵位。

那么,朱元璋执政时期封赏的爵位,有没有完整地传到明末的?

也是有的,只不过数量实在是很稀少,经过我的统计,朱元璋封赏的爵位,只有四个传承到了明末,受爵者都是牛人。

第一个完整传承到明亡的是魏国公徐达的爵位。

徐达的继承人、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在“靖难之役”时,是帮助建文帝朱允炆反对朱棣的顽固分子。

朱棣登基后,把徐辉祖削爵囚禁,但徐家的背景太强大,徐达的长女是朱棣的正妻,也是永乐朝唯一的皇后。

因此,朱棣虽然恨徐辉祖这个大舅子,但没有废除徐达传下来的爵位,让徐辉祖的儿子徐钦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徐钦后来因犯了错,一度被朱棣削爵,可没几年后,等到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当上皇帝了,又马上给这位表兄弟复了爵。

此后,徐家的这个魏国公的爵位就一直顺利传承至明末,传了十一代,是洪武朝勋贵家族中,唯二有不间断传承的。

第二个完整传承到明亡的是西平侯沐英的爵位。

沐英生前只是西平候,这个爵位传到第三代西平候沐晟(沐英次子,他的长兄、第二代西平候沐春无后)时升了级,在永乐朝时进爵黔国公。

此后,沐家就是以黔国公之爵传承,后代袭爵者虽然也有得罪了朝廷被削爵获罪的,但因为沐家的地位特殊,云贵地区离不开沐家的镇守。

所以,沐家部分袭爵子孙的获罪,并不影响沐家爵位的传承,至明末,沐家的黔国公爵位传了十三代(不包括三任西平候)。

沐家的爵位,是除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外,洪武朝时期的勋贵中,又一个有不间断传承的。

第三个传承到明亡的是武定候郭英的爵位。

武定候郭英还有个兄长是巩昌侯郭兴,不过,郭兴因为被牵连进“胡惟庸案”中,爵位被朱元璋废掉了。

郭兴被牵连进谋逆案中,并没有牵连到郭英。

这或许跟郭英的姐姐(或妹妹)郭氏是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生母),也或许是郭英确实谨慎小心,没有跟胡惟庸来往。

反正,郭英是顺利躲过了洪武朝时期的大清洗,他一直活到永乐朝,且郭英的孙女郭氏还是明仁宗朱高炽的贵妃(明仁宗死后殉葬)。

另外,郭英有两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还有一个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跟朱家皇室的关系相当亲密。

因此,郭英的武定候爵位,在明朝后来的二百多年中,虽然被停爵好几次(基本上都是郭氏子孙争夺继承权,让朝廷头疼,干脆不管),但又很快复爵。

郭英的武定候爵位,最终断断续续的传承,传了九代,虽然传承有间断,并非完整,但好歹也传到了明亡。

第四个传承到明亡的是诚意伯刘伯温(刘基)的爵位。

刘伯温虽然死得不清不楚,但朱元璋赐给他家的爵位还是传承下去了,只不过,中间中断了好几代。

刘伯温的第一继承人、长子刘琏在父亲死后,没等到袭爵(刘琏早已成年,没能马上袭爵是因为有阻扰),就因跟胡惟庸的党羽起了冲突被害死。

刘琏的长子刘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时袭爵,永乐朝时,刘廌病死,明成祖朱棣把他家的爵位给停了。

这一停就停到了嘉靖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明世宗大封开国功臣后人,刘家的爵位又续上了(此前是停爵而不是削爵,所以是续),刘伯温的八世孙刘瑜成为第三代诚意伯。

此后,至明末,从刘伯温算起,刘家的诚意伯爵位一共传了六代,虽然中断了一百多年,但也算是把朱元璋给的爵位传承下去了。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

  • 正史中张郃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军时,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率兵追击,张郃劝谏说,不能追,但是,司马懿不听,张郃无奈,只能执行命令。最终,遇到诸葛亮埋伏,中箭战死。张郃之死,能避开吗?张郃为何不放缓

  •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

  • 刘备说过马谡不可重用 诸葛亮为何还要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对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为何会得到诸葛亮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之所以重用马谡,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马谡在早期表现出来的才能,也跟马谡和诸葛亮是老乡并兼是襄阳当地名士有关系。我是长史如歌,我用心聆听岁月里流淌的旋律,以文章再现历史中跳动的音

  •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

  • 纵观吕夷简的一生,他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

  •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 朱棣两次下令将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两次下令:“凡北京和山东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者,悉关京师。”一时,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接受诘问。六根清净的尼姑和道姑究竟犯了什么事,竟让朱棣

  • 孙权都已经拿下荆州了 孙权为何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孙权拿下荆州后,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在襄樊战场跟曹魏死磕的时候,后背却被东吴捅了刀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白衣渡江”,随后,关羽一败涂地,不久被东吴军队擒杀。综合史料来看,杀死关羽这个指令,是由东吴最高统治者孙权做出的。那么

  •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对乾隆主动提出退休,在当太上皇的三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代,只要一天当上皇帝,到死就还是皇帝,在没有被篡位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会一直干到驾崩为止。所有的皇帝在劳累的同时,也享受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哪怕在他们年老之后,完全有机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