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名悬案“烛光斧影”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晚上召见还是晋王的弟弟赵光义商议军国大事。没想到第二天赵匡胤暴毙宫中,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皇位就传到太宗一脉。
多年来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这就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一直没有定论。
北宋靖康年间,金兵攻入东京汴梁城,掳走徽钦二宗父子皇帝以及皇室宗亲、嫔妃宫女数万人,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
这时还是晋王的赵构幸免于难,在临安称帝建国南宋,史称宋高宗。赵构的儿子,后来夭折。
有一次高宗赵构正在后宫临幸,有阉人报告说金兵来袭击,赵构受到惊吓,从此fang事不举,自此一直没有皇位继承人。
赵构自认为年富力强还有机会生育,可老天一直没有眷顾他。后来赵构自觉年事已高,渐渐力不从心,自己百年以后,国家不能一日无君。但太宗一脉早已无人继承皇位。
无奈之下赵构想起太祖一脉,这一脉只剩下赵和赵琢。赵自小入宫,被赵构收为义子,聪明好学,而且研习为君之道,最后赵构在56岁时禅位给赵,史称宋孝宗,自己做了太上皇。
宋孝宗对赵构也是言听计从,孝道有佳,两人相安无事,赵构得以活到81岁,寿终正寝,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实属高寿。
宋孝宗赵成为南宋第二个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从此以后,南宋皇位传入太祖赵匡胤一脉。
北宋一朝的开国皇帝为宋太祖赵匡胤,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前追溯,就要提到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了。
宋宣祖赵弘殷画像
赵弘殷在五代时期,就已经是一位有名的大臣和骁勇善战的将领,后周建立伊始,就被册封为天水县男,官拜检校司徒,与儿子赵匡胤一起执掌禁军。
赵弘殷一生有五子,长子与第五子早逝,赵匡胤乃第二子,赵光义为第三子,赵廷美为第四子。
自从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老三赵匡义,老四赵匡美为避皇帝三哥赵匡胤的名讳,一个改成了赵光义,一个改成了赵廷美。
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弘殷57岁去世,做了大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也刚50岁就英年早逝。
豪杰也罢,开国皇帝也罢,壮志未酬身先去,这姑且不论,只是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按照后继者赵光义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规定,兄终弟及!也就是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未能承继大宝,而是由赵匡胤的三弟赵光义延续了大宋皇位。
宋太宗赵光义
这样一来,北宋自赵光义之后的7个皇帝至南宋宋高宗赵构止,都不是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后裔,而直到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55岁的时候,顾忌朝野上下的一些说法,加之也看淡了这些人间是非,据说当时金国与宋朝都有民间传闻,说得绘声绘色,俱传金太祖完颜阿古达面相酷似赵匡胤,乃为宋太祖盛年早逝,嫡系后人未能父死子继,故迁怒于太宗一脉,致使争斗不休!
宋高宗赵构
再有,当时的金国,拘禁着很多宋朝的王室成员,金国高层一直试图在北方扶植一个由北宋赵匡胤嫡系后人牵头的傀儡国,这样一来,对于南宋赵构的政权来说,是有着极大威胁性的。
另外,做了36年皇帝的赵构幼子早夭,身体原因,再不能诞下龙子,也有些心灰意冷,高宗生母韦太后、右仆射范宗尹等时有力劝,故此,赵构决定还政与太祖一脉,传位与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赵,即宋孝宗。
宋孝宗赵
也就是说,自南宋高宗之后,凡8帝,享国祚117年,尽是宋太祖赵匡胤近支一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