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晋是如何结好的?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又是怎样登上国君之位的?

秦晋是如何结好的?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又是怎样登上国君之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1/22 20:55:24

这应该是两个问题: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国君之路。

一,秦晋之好。

东周时期,周室控制力衰弱,各诸侯相互攻伐,同时,各国君位也成争夺目标;为增强自己的力量,相互联姻以为外援,秦晋两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第一次联姻的。

秦穆公即位五年,因无正宫,就向晋国求婚;此时正是晋献公在位,就将长女伯姬许给了秦穆公。题外话,秦穆公在迎亲过程中,发现了一位人才,就是“五大夫”百里奚

晋国之乱

晋献公五年,晋伐骊戎,骊戎将两个女儿送给献公求和,即骊姬、少姬;之后,骊姬得宠,生子名奚齐,一年后,少姬也生一子名卓子;在这之前,晋献公已有子:申生,世子,齐桓公侄女齐姜所生;重耳,犬戎主侄女孤姬所生;夷吾,小戎允姓女所生。秦穆公夫人为申生同母妹妹。

骊姬仗着晋献公宠幸,欲使其子继国君位,迫害世子申生,逼使申生自杀了;重耳、夷吾闻信各自出逃,重耳逃奔翟,依靠其母族;夷吾逃至屈城,献公发兵讨伐,夷吾投奔梁国。

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病重,将奚齐托付大臣荀息,并任荀息为相,主国政;献公死后,大将里克将奚齐杀死于葬礼上,荀息复立卓子,里克又在朝堂上杀了卓子,荀息为此自杀。

秦穆公迎夷吾入晋里克等大臣杀了奚齐、卓子,派人到翟地迎重耳,想立他为君;重耳觉得国内政局不定,安全没有保障;随其逃难的谋士狐偃也认为:乘先君丧葬、国家动乱之机归国继位,有损忠孝之名。因而,重耳对使臣表示: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具更立他子。

里克等大臣无奈,只得派使臣去梁国迎请夷吾;夷吾想去,其臣吕省、芮说:“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强国之威以入,恐危。”于是,派芮为使臣,厚赂秦国,说:“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秦穆公即发兵送夷吾进了晋都,继位为晋惠公。

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继位后,背约不与秦河西之地,怕支持重耳的大臣叛乱,杀了里克等重臣。

惠公四年,晋国发生了饥荒,向秦国借粮,秦穆公派士卒送粮到晋都绛。

次年,也是秦穆公十四年,秦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不仅不借,还乘机发兵攻秦。

秦晋两国在韩原发生大战,晋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想杀他祀天,穆公夫人(惠公的姐姐)穿丧服劝阻,才与惠公定城下之盟,放其回去;之后,惠公使太子圉到秦国为质。

重耳逃亡之路晋惠公归国后,总担心重耳危胁其位,派人去杀重耳;重耳闻之,便带领跟随的贤士们逃住齐国。

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时,卫君不接待他们,在五鹿这个地方,没吃的了,饥饿难耐,向路边的农民乞讨食物;农民将土放碗里给他们,重耳发火,跟随的贤士赵衰阻止道:“士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到了齐国,齐桓公荣重招待他们,还选宗族女子给重耳为妻。不久,桓公死了,齐国内乱,政局不稳。

重耳留在齐国五年了,喜欢妻子,不想离去;赵衰、狐偃等人在桑树下商量,被齐女待者听到,告诉了齐女;齐女杀了待者,并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不想离去,齐女说:“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具不求,何时得功?”。之后,齐女与赵衰等合谋,将重耳灌醉,放在车上拖走;路走远了,重耳才醒,重耳发火,要杀狐偃;狐偃说:“杀臣成子,偃之愿也。”…。于是,又开始了流亡之路。

路过曹国,被曹国国君羞辱。

路过宋国,宋襄公刚被楚国打败,听说重耳贤名,以国礼相待。

路过郑国,郑国不待见。

重耳到达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礼相待。……成王问重耳:“你将来返回国家,如何回报寡人?”……重耳回答道:“万不得已,与君王发生战争,我将退避三舍。”…。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期间,晋太子圉逃离了秦国;秦国不满,秦穆公听闻重耳在楚国,就请他到秦国去;楚成王以厚礼相送。

晋太子圉逃离秦国晋太子圉在秦国为质时,秦穆公选宗族女子给他为妻。

秦穆公二十二年,即晋惠公十四年,晋太子圉听说晋惠公病重,说:“我兄弟多,国君百岁后,秦留下我,晋国会另立他人。”乃与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秦女不从,子圉还是逃回晋国。

次年,惠公辛,太子圉继位,即晋怀公。晋怀公继位后,怕秦国打他,于是命令国中凡是跟随重耳逃亡的人,必须限期回国,不回灭其家族;为此,杀了狐偃的父亲狐突。

重耳回国重耳到秦国后,秦国送宗族女子五人给重耳为妻,其中包括原子圉的妻子。

晋怀公继晋国君后不久,秦穆公以晋重臣为内应,发兵送重耳回国;秦兵与支持重耳的军队打败晋怀公,晋怀公被杀。

重耳继晋君位,即晋文公。文公初立,原支持怀公的大臣叛乱,秦穆公协助文公平定了叛乱。

秦晋之间恩恩怨怨,牵扯不清。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直到晋亡。这与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没有太大的区别!重耳的流亡及国君之路,即有他不断的努力,也与其跟随的贤士们的帮助分不开的;当他危险时,得到帮助;当他愤怒时,有人点醒;当他饥饿时,有人割股;当他迷失时,有人将他拖入正途;当他得意时,有人使他清醒。

欢迎点评、转发。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秦晋之好的好与不好

联姻作为政治交易的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是盛行多年的,也影响了后世的历史人文走向,当然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秦晋之好到底有多好?秦晋之好的始作俑者秦穆公得到了其想得到的吗?

秦晋之好始于穆公,《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四年,迎妇於晋,晋太子申生姊也”。秦穆公娶了个夫人是晋献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的老公)的女儿,太子申生的亲姐姐,其母亲是大名鼎鼎齐桓公的女儿,秦穆公为何要向晋国求得这门国际政治婚姻呢?一是此时晋强秦弱是现实,秦穆公需要稳定的发展空间与时间;二是晋国是大国、天子同姓、爵高位重,听起来好听;三是此时秦国西边戎狄未绝其乱,秦晋之间尚有小国相隔,有待一口一口吃掉。通过婚姻,秦穆公基本得到了其想要的时间和空间,国力发展很快,于是,也就幽了老丈人一默,(秦穆公五年)“秋,缪公自将伐晋,战於河曲”。虽无下文,《史记-晋世家》也未见记载,看来是乘晋国内乱而进行的小规模试探性冲突,不过看来联姻这种交易用途不明显啊。

晋献公死了,骊姬的儿子继位了,杀死了太子申生,这下子,秦穆公就成了晋国新君的“候选人”姐夫,可以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干涉晋国内政了,在晋国内乱经历两次弑君之后,秦穆公终于成功,其中一个内弟主动投怀送抱,“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於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这个小舅子不中,背信弃义。要说是两个国家,土地不让也就罢了,可是姐夫、小舅子财帛分得也太分明了,“晋旱,来请粟。(秦穆公)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这个姐夫还是大方的,可小舅子就有点不够意思了,第二(或许是三)年,也就是(秦穆公)“十四年,秦饥,请粟於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这事弄的,不借粮也就罢了,还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了,嘿!接下来撕破脸皮开掐,用战争的手段捉住了小舅子,通过晋国大量外交活动,姐夫终于放了小舅子,“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割地还不算,又要太子做人质,哪里还有亲情仁义,但秦穆公一方却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河西之地啊。

时间过得真快,太子外甥成人了,(秦穆公)“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外甥抛下老婆回去当了国君,根本不相信鬼话,继续与秦穆公为敌,秦穆公大怒,你小子不听话啊,找您叔,秦穆公“乃迎晋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後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找着先不说干架的事,先把您老婆嫁给您叔,好玩不?后来重耳通过在这个怀赢面前近乎下作的表演、又通过“诗朗诵”的方式与穆公快乐沟通而求得穆公发兵相助,(秦穆公)“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这舅婿俩倒是合作干了一件大事勤王,开始合作扩张,没多久(秦穆公)“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一句利益分配的劝说,合作完蛋了,嘿。不过秦穆公还是常常惦记着这个中原小国,三十三年春,秦国长途奔袭郑国,中途灭了晋国的小弟滑国,而滑国的大哥晋国“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发兵遮秦兵於,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晋国发威,打掉了秦国的精锐门牙,从此秦晋之好便更是纯粹的政治婚姻了,连故事也不好听了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有明君昏君,为什么就是没有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暴君,比如秦始皇帝嬴政,三国时吴皇帝孙皓,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石虎,南北朝时期宋前废帝刘子业,南北朝宋后废帝刘昱,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宇文,隋朝炀帝杨广等等。可到了宋朝,却只出现过昏君明君,而没有一位皇帝是暴君。其实,之所以宋朝没有暴君,跟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的仁义之治有莫大关系

  • 明朝嘉靖之后还有几个皇帝都叫什么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朱厚)嘉靖,46年明穆宗(朱载)隆庆,6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8年明光宗(朱常洛)泰昌,1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7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17年南明明安宗朱由崧弘光,16441645(监国)潞王朱常1645(监国)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明义宗朱以海(监国)益王朱慈1645明定宗朱硕明

  • 清朝有多少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2个,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太极(天聪),世祖福临(顺治),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雍正),高宗弘历(乾隆),仁宗(嘉庆),宣宗宁(道光),文宗(咸丰),穆宗(同治),德宗(光绪),末帝(宣统)天命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崇德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顺治世祖章皇帝福临太宗第九子康熙圣祖仁皇帝玄

  • 北宋和南宋有哪些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与北宋的划分是按照首都迁移划分的。宋朝是由赵匡胤发迹于宋州,黄袍加身以后钦定的国号。起初,宋朝定都汴梁,又称东京(位于今河南开封)。靖康之变时,金朝军队攻陷东京,并掳获宋徽宗、宋钦宗及宋朝宗室数万人北上。是年公元1127年,北宋亡。当年五月初一,宋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位于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

  • 北宋后来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回答。并不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名悬案“烛光斧影”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晚上召见还是晋王的弟弟赵光义商议军国大事。没想到第二天赵匡胤暴毙宫中,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皇位就传到太宗一脉。多年来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这就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一直没有定论。北宋靖康年间,

  • 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像他们这样的皇帝,属于中国历史在册的,认可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刘备,孙权,他们都属于正史的一代皇帝。他们虽然没有一统江山,在位时间比较短但是他们却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肯定,被历史认可写入了正史,所以它属于正史,是得成为三国的三位皇帝,曹丕、刘备和孙权都是正史认可的皇帝。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而以上三人是三国各自的开国皇帝。三个国家之间没有从属关系。陈寿是晋朝

  • 宋朝皇帝之中,哪些是太祖子孙,哪些是太宗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线分为北宋和南宋,南、北宋各有9位皇帝,宋朝的帝位继承呈现出与隋唐、明清等朝代不一样的现象,仔细观察两宋时期的帝位继承情况会发现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北宋首位皇帝以外全是脉出太宗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但是年仅50岁便离奇去世,继任者并非太祖子嗣而是太祖之弟赵光义。

  • 北宋的皇帝,为何个个好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立制度,不杀谏官。朝野文臣都可上奏章。臣工悦见皇帝批复后的奏章。君臣意见不同,或相互理解存在问题,仍可继续上奏探讨。臣工有时嘲讽朝政,文宁顶撞皇帝,只有降级去职,闲置待补的处理,决无杀头的风险。有的大臣想做学问,借故招致付闲,奏事采用激烈。北宋君臣感情关系比较亲和,力求诚实信用。有的大臣以忠谏外

  • 太原号称龙城,历史上出过几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从太原走出的,帝王实在太多了,简单列举这么几个。1,战国七雄的赵国。有默契的,晋阳之战,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后来赵国就把晋阳作为了首都,总共使用了72年,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太原的最早建城历史。2,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就是汉文帝。汉文帝作为刘邦的儿子,被封在太原,称为代王。后来就是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开

  • 清朝皇帝姓名、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11年。年号天命。2:太宗皇太极,在位17年,年号天聪祟德。3:世祖福,在位18年,年号顺治。4:祖玄烨,在位60年,年号康熙。5:世宗胤祯,在位13年,年号雍正。6:高宗弘,在位60年,年号乾隆。7:仁宗yong二声琰,在位25年,年号嘉庆。8:宣宗x宁,在位30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