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两个问题: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国君之路。
一,秦晋之好。
东周时期,周室控制力衰弱,各诸侯相互攻伐,同时,各国君位也成争夺目标;为增强自己的力量,相互联姻以为外援,秦晋两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第一次联姻的。
秦穆公即位五年,因无正宫,就向晋国求婚;此时正是晋献公在位,就将长女伯姬许给了秦穆公。题外话,秦穆公在迎亲过程中,发现了一位人才,就是“五大夫”百里奚。
晋国之乱
晋献公五年,晋伐骊戎,骊戎将两个女儿送给献公求和,即骊姬、少姬;之后,骊姬得宠,生子名奚齐,一年后,少姬也生一子名卓子;在这之前,晋献公已有子:申生,世子,齐桓公侄女齐姜所生;重耳,犬戎主侄女孤姬所生;夷吾,小戎允姓女所生。秦穆公夫人为申生同母妹妹。
骊姬仗着晋献公宠幸,欲使其子继国君位,迫害世子申生,逼使申生自杀了;重耳、夷吾闻信各自出逃,重耳逃奔翟,依靠其母族;夷吾逃至屈城,献公发兵讨伐,夷吾投奔梁国。
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病重,将奚齐托付大臣荀息,并任荀息为相,主国政;献公死后,大将里克将奚齐杀死于葬礼上,荀息复立卓子,里克又在朝堂上杀了卓子,荀息为此自杀。
秦穆公迎夷吾入晋里克等大臣杀了奚齐、卓子,派人到翟地迎重耳,想立他为君;重耳觉得国内政局不定,安全没有保障;随其逃难的谋士狐偃也认为:乘先君丧葬、国家动乱之机归国继位,有损忠孝之名。因而,重耳对使臣表示: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具更立他子。
里克等大臣无奈,只得派使臣去梁国迎请夷吾;夷吾想去,其臣吕省、芮说:“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强国之威以入,恐危。”于是,派芮为使臣,厚赂秦国,说:“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秦穆公即发兵送夷吾进了晋都,继位为晋惠公。
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继位后,背约不与秦河西之地,怕支持重耳的大臣叛乱,杀了里克等重臣。
惠公四年,晋国发生了饥荒,向秦国借粮,秦穆公派士卒送粮到晋都绛。
次年,也是秦穆公十四年,秦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不仅不借,还乘机发兵攻秦。
秦晋两国在韩原发生大战,晋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想杀他祀天,穆公夫人(惠公的姐姐)穿丧服劝阻,才与惠公定城下之盟,放其回去;之后,惠公使太子圉到秦国为质。
重耳逃亡之路晋惠公归国后,总担心重耳危胁其位,派人去杀重耳;重耳闻之,便带领跟随的贤士们逃住齐国。
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时,卫君不接待他们,在五鹿这个地方,没吃的了,饥饿难耐,向路边的农民乞讨食物;农民将土放碗里给他们,重耳发火,跟随的贤士赵衰阻止道:“士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到了齐国,齐桓公荣重招待他们,还选宗族女子给重耳为妻。不久,桓公死了,齐国内乱,政局不稳。
重耳留在齐国五年了,喜欢妻子,不想离去;赵衰、狐偃等人在桑树下商量,被齐女待者听到,告诉了齐女;齐女杀了待者,并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不想离去,齐女说:“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具不求,何时得功?”。之后,齐女与赵衰等合谋,将重耳灌醉,放在车上拖走;路走远了,重耳才醒,重耳发火,要杀狐偃;狐偃说:“杀臣成子,偃之愿也。”…。于是,又开始了流亡之路。
路过曹国,被曹国国君羞辱。
路过宋国,宋襄公刚被楚国打败,听说重耳贤名,以国礼相待。
路过郑国,郑国不待见。
重耳到达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礼相待。……成王问重耳:“你将来返回国家,如何回报寡人?”……重耳回答道:“万不得已,与君王发生战争,我将退避三舍。”…。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期间,晋太子圉逃离了秦国;秦国不满,秦穆公听闻重耳在楚国,就请他到秦国去;楚成王以厚礼相送。
晋太子圉逃离秦国晋太子圉在秦国为质时,秦穆公选宗族女子给他为妻。
秦穆公二十二年,即晋惠公十四年,晋太子圉听说晋惠公病重,说:“我兄弟多,国君百岁后,秦留下我,晋国会另立他人。”乃与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秦女不从,子圉还是逃回晋国。
次年,惠公辛,太子圉继位,即晋怀公。晋怀公继位后,怕秦国打他,于是命令国中凡是跟随重耳逃亡的人,必须限期回国,不回灭其家族;为此,杀了狐偃的父亲狐突。
重耳回国重耳到秦国后,秦国送宗族女子五人给重耳为妻,其中包括原子圉的妻子。
晋怀公继晋国君后不久,秦穆公以晋重臣为内应,发兵送重耳回国;秦兵与支持重耳的军队打败晋怀公,晋怀公被杀。
重耳继晋君位,即晋文公。文公初立,原支持怀公的大臣叛乱,秦穆公协助文公平定了叛乱。
秦晋之间恩恩怨怨,牵扯不清。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直到晋亡。这与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没有太大的区别!重耳的流亡及国君之路,即有他不断的努力,也与其跟随的贤士们的帮助分不开的;当他危险时,得到帮助;当他愤怒时,有人点醒;当他饥饿时,有人割股;当他迷失时,有人将他拖入正途;当他得意时,有人使他清醒。
欢迎点评、转发。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秦晋之好的好与不好
联姻作为政治交易的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是盛行多年的,也影响了后世的历史人文走向,当然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秦晋之好到底有多好?秦晋之好的始作俑者秦穆公得到了其想得到的吗?
秦晋之好始于穆公,《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四年,迎妇於晋,晋太子申生姊也”。秦穆公娶了个夫人是晋献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骊姬的老公)的女儿,太子申生的亲姐姐,其母亲是大名鼎鼎齐桓公的女儿,秦穆公为何要向晋国求得这门国际政治婚姻呢?一是此时晋强秦弱是现实,秦穆公需要稳定的发展空间与时间;二是晋国是大国、天子同姓、爵高位重,听起来好听;三是此时秦国西边戎狄未绝其乱,秦晋之间尚有小国相隔,有待一口一口吃掉。通过婚姻,秦穆公基本得到了其想要的时间和空间,国力发展很快,于是,也就幽了老丈人一默,(秦穆公五年)“秋,缪公自将伐晋,战於河曲”。虽无下文,《史记-晋世家》也未见记载,看来是乘晋国内乱而进行的小规模试探性冲突,不过看来联姻这种交易用途不明显啊。
晋献公死了,骊姬的儿子继位了,杀死了太子申生,这下子,秦穆公就成了晋国新君的“候选人”姐夫,可以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干涉晋国内政了,在晋国内乱经历两次弑君之后,秦穆公终于成功,其中一个内弟主动投怀送抱,“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於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这个小舅子不中,背信弃义。要说是两个国家,土地不让也就罢了,可是姐夫、小舅子财帛分得也太分明了,“晋旱,来请粟。(秦穆公)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这个姐夫还是大方的,可小舅子就有点不够意思了,第二(或许是三)年,也就是(秦穆公)“十四年,秦饥,请粟於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这事弄的,不借粮也就罢了,还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了,嘿!接下来撕破脸皮开掐,用战争的手段捉住了小舅子,通过晋国大量外交活动,姐夫终于放了小舅子,“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割地还不算,又要太子做人质,哪里还有亲情仁义,但秦穆公一方却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河西之地啊。
时间过得真快,太子外甥成人了,(秦穆公)“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外甥抛下老婆回去当了国君,根本不相信鬼话,继续与秦穆公为敌,秦穆公大怒,你小子不听话啊,找您叔,秦穆公“乃迎晋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後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找着先不说干架的事,先把您老婆嫁给您叔,好玩不?后来重耳通过在这个怀赢面前近乎下作的表演、又通过“诗朗诵”的方式与穆公快乐沟通而求得穆公发兵相助,(秦穆公)“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这舅婿俩倒是合作干了一件大事勤王,开始合作扩张,没多久(秦穆公)“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一句利益分配的劝说,合作完蛋了,嘿。不过秦穆公还是常常惦记着这个中原小国,三十三年春,秦国长途奔袭郑国,中途灭了晋国的小弟滑国,而滑国的大哥晋国“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发兵遮秦兵於,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晋国发威,打掉了秦国的精锐门牙,从此秦晋之好便更是纯粹的政治婚姻了,连故事也不好听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