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的历代皇朝有多少

中国的历代皇朝有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1/21 13:28:11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一种版本: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四五朝统一于隋接盛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后是民国社会主义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代王朝的顺序是什么?

一、我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

展开全部

奴隶社会

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

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

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阳城(今河南洛阳)(今河南登封)夏王禹夏王启夏王少康

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今河南滑县)有穷王夷羿

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商(殷)王盘庚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你最喜欢哪个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的宽容大度、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用、汉昭烈帝刘备的坚韧不屈、秦始皇嬴政的气吞山河、明太祖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宋仁宗赵祯的求同存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白璧无瑕亦有微瑕,但瑕不掩瑜,各自的优点都非常突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个人都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佼佼者,他们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是一时之人杰,当时无其他任何人可以与他们相比。不过如果硬要让我从他们之中选出我最喜欢的,那我选择唐太宗李世民。

有很多人说李世民为了当上皇帝所使用的手段非常恶劣,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才登上了帝位。但我们想想历史上又有谁的底子是非常干净的呢?秦始皇赢政,虽然他当上最高统治者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在位期间所做的那此事情,例如修长城,拒匈奴等等可以说是弄得民不聊生,后世的我们只能说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汉武帝刘彻,虽然他在位期间将匈奴打得不敢南侵,只能求和,但结果却是国内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宋太祖赵匡胤更是直接篡位,将孤儿寡母赶下台等等包括其他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拿这一点说李世民是不合理的。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中可以说是完美的,在个人才能方面,军事上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便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了。他不仅个人军事能力出众,而且他还懂得止战,在战胜突厥之后他并没有像汉武帝那样一直继续用兵,而是选择与民休息,减轻百姓负担;其他方面李世民是少有的没有屠杀开国功臣的皇帝,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他们几乎是将有功之臣屠戮殆尽,而李世民却选择的宽容。在他的治下各民族百姓可以更好地和睦共处,对天下所有民族都敞开的胸怀,在他的朝堂上站立着各个民族的大臣,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给了后世所有人以一个骄傲的国家“唐”,至今散落在全世界各国的唐人街正是他的努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据传他身高超过2.10米是历史上最高的皇帝,事实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也说了据传了,没有考古陵墓谁也没有证据。历史上歌颂身材高大一般跟这位人物的功绩有关。汉宣帝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常平仓,实行汉家制度,可能加上身高确实不低,才被人传颂。当然身高两米+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历史人物价值不在于身高的嘛……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我从饮食上来说说这个问

  • 周朝的第12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5l年5、穆王满55年6、共王紧扈l2年7、懿王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l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l4年-ll、宣王靖46年12、幽王宫ll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父

  • 西系做皇上 其都城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秦朝始皇帝以后才有皇帝一词!之前称

  •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之最”都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中国一共出了400余位皇帝,想要得到“皇帝之最”可不容易。1、继位时最年幼的皇帝与最年长的皇帝前者是东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刘肇驾崩时他还未满百日,邓太后为方便自己临朝听政,立他为皇帝。后者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7岁的老太婆了。2、寿命最长的皇帝与最短

  • 请问一下为什么周朝君主称“王”,汉朝君主称“帝”,唐、宋君主称“宗”呢?另外封号尊号谥号有何不同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弄清楚谥法制度。夏、商君主多称名,如禹、汤、桀、纣等。周代的“王”前期是身前称谓,到周孝王之后才算是谥号。东周、秦帝王多称谥号、尊号。如周显王、秦始皇。汉、隋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唐、宋至元,由于谥号字数太多,不便称呼,人们又习惯于称帝王的庙号,如

  • 大理国的国舅爷历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

  • 西汉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皇帝顺序列表: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D公元前188年9

  • 中国历朝历代,谁做皇帝时间最短,为什么会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第一名: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器重。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

  • 汉朝历代皇帝排行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

  • 单就功绩而言,排名前五的皇帝分别是谁?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帝国,书同之,车同轨,造长城。刘彻。横扫大漠,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隋帝杨广。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勾通南北。刘秀。整顿旧山河,常以少胜多。谋略多自决,文武将帅多听命,真真有才学。李世民。水能载丹,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