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据传他身高超过2.10米是历史上最高的皇帝,事实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据传他身高超过2.10米是历史上最高的皇帝,事实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56 更新时间:2023/12/6 22:47:31

也说了据传了,没有考古陵墓谁也没有证据。历史上歌颂身材高大一般跟这位人物的功绩有关。

汉宣帝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常平仓,实行汉家制度,可能加上身高确实不低,才被人传颂。

当然身高两米+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历史人物价值不在于身高的嘛……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我从饮食上来说说这个问题。因为皇上是真的不太能吃好一顿饭……皇帝是注定孤独的,这份孤独还体现在吃饭这件小事上。

有着全国最好的厨子,有着全国最好的食材,有着全国最好的厨房,皇帝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吃吃了吗?让我们直面事实:清代皇帝吃得很憋屈,吃饭都要按照祖宗的规矩……

规矩一:不能随便吃零食。在饮食上清朝皇帝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

一般早膳在卯时(早6点半到7点半),晚膳在酉前(下午两点至三点),两膳之间有一次点心时间(下午茶),晚餐以后大约7点还有一次晚点。

在具体饮食上,一般用完正餐后会上果桌,果桌上就是各种水果以及点心零食,加上下午茶的点心时间,还有晚点的时间,感觉的确很丰富。

但除了这些时候,是不能随便乱吃东西的。

《延禧攻略》皇后用餐的场景,从吃的东西和种类来看,应该是正餐后上的果桌。

规矩二:太监先吃,皇帝再吃

在用膳之前,待膳太监会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牌,查看变色不变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还有就是检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起会否产生毒素反应。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如果饭菜中含毒,银牌就会变色,皇帝也不会食用,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弄不好就要杀头。

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太监再亲口将每道菜尝一口,谓之“尝膳”,确保万无一失。验证无误后,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监将自己喜欢吃的菜点盛至碗中,开始享用。

规矩三:吃不过三口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他的皇帝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将皇帝用膳总结为16个字:“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无论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连吃三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规,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谋害皇帝。

皇上用膳时,皇帝身后会有四名太监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吃饭还得被人看着……)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将菜朝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便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撤”。而且此后十天半月都不会再有这道菜。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传膳不劝膳”。

我们可以用同理心感受一下:假如你最喜欢吃的是火锅,吃了三口,有人给你撤了,并且告诉你半个月都不能吃了,心里得多难受。

皇帝,注定是孤独的帝王,在吃上也逃离不了孤独。按照规矩,清代奉行严格的身分差别,要求紫禁城里所有人都是皇帝的下属,就连皇后、太子之类的人也没有资格陪皇帝吃饭。

所以皇帝吃饭,永远是一!个!人!

即使被乾隆皇帝宠得不行的富察皇后,都不可能陪乾隆一起吃饭。(因此皇上斥责璎珞侍膳不合规矩,但还是接受了璎珞陪她吃饭,真是口嫌体正直呢..)

当然有个例外是过新年的时候。为了庆祝新年,新年皇帝皇后才能好好一起坐下吃顿饭,但是如果太后也在现场,这顿饭也不好吃了。

紫光阁赐宴图

为什么?因为清代注重孝道,太后如果在现场的话,皇帝和皇后势必要侍膳,就是陪太后吃饭。但是这个陪吃饭不是像今天陪谁吃饭,清代的侍膳全程要站着的,皇帝皇后也不例外。

被欺负的皇帝

光绪在吃上也不容易。有次吃货瑾妃送了一笼自己家做的点心给皇帝,皇帝吃了赞不绝口说: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点心,以后我不吃御膳房做的,你们家给我送来好不好。

根据《清稗类钞》,瑾妃这次进贡的点心是笼饼(馒头的古称)。

结果瑾妃面有难色,向皇帝吐槽:宫外要送东西进来,要层层贿赂太监侍卫才行,送进来一笼点心,已经花了一百两黄金了(没写错,是黄金!)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幽禁起来在瀛台,太监故意欺负他,每次吃饭都故意摆一些臭掉的菜,让他饿肚子。如果请御膳房换菜,御膳房就跑去向慈禧太后告状,慈禧太后就骂光绪不懂得节俭。

所以,所谓胖不起来,无非是“管住嘴,迈开腿”。而皇宫很大,皇帝吃不好,所以自然是很难胖起来的。相比之下,如今的普通人在吃方面的享受都比皇上要幸福得多。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古代皇帝的胖子真的很多。

在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是不容易发胖的,因为粮食都吃不饱。

而且,光吃粮食也不容易发胖,关键要吃辅食,也就是吃肉。

但古代中国老百姓很少吃肉,就算毛时代1个月也不过二三两肉。

相反,皇帝则可以敞开吃。

以溥仪为例,即便被废掉了,1个月就有810斤的猪肉,240只鸡鸭的供应。

如果不爱运动,加上消化系统很好,皇帝想不胖都难。

比如明代的朱高炽就是大胖子。

朱棣的儿子中,只有朱高炽最成才,能力最强,为人精明强干,又仁爱、儒雅,是个做皇帝的好材料。

可惜,朱高炽是个很胖的胖子。

明史避讳皇帝,自然不敢写他有多胖。但是,他胖到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地步,可见绝非普通的胖,而是已经胖到家了。

父亲朱棣曾经专心培养儿子朱高炽。读书倒还好办,反正就是坐着。

而朱棣是马上的皇帝,自然也要培养儿子朱高炽的运动能力。

谁知道,朱高炽太胖,自己根本骑不上马。在仆人帮助下上马以后,马匹负重太大,没2天就累瘫了,只能换马。

虽然肥胖不影响做皇帝,但会导致各种疾病。朱高炽这么年轻就这么胖,这样下去恐怕也不可能长寿。

无可奈何下,朱棣下令给朱高炽进行减肥,每顿只能吃以往一半的份量。

朱高炽哪里忍得住,整天饥肠辘辘,叫苦不迭。

太子麾下自然有很多马屁精。一个太监和大厨联手,每天晚上偷偷给朱高炽加餐。

这样减肥了几个月,朱高炽一斤没瘦,反而又胖了。

朱棣大怒,查清楚实情以后,将太监和大厨都杀了头,借口是欺君之罪。

搞笑的是,随后朱高炽确实少吃了,但不运动,加上消化能力非常强,就是不瘦。

最后连朱棣也灰心了,放弃了让儿子减肥,一度想废除太子,让二儿子朱高煦做皇帝。

只是,朱棣没有这个机会。在北征返京的途中,朱棣突然病逝。

朱高炽在众大臣的帮助下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搞笑的是,朱棣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做皇帝很辛苦,朱高炽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开始生病。

同时,由于父亲死了,没人再敢管他,朱高炽更是大吃大喝起来,身体更胖了。

结果,上朝的时候,肥胖的朱高炽已经到了在别人搀扶下,仍然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地步。要知道,当时他才47岁,并不算老。

当了8个月皇帝,朱高炽这个皇帝颇为合格,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大事。

谁知道,一天晚上,朱棣最怕的事情发生了。朱高炽突然就在睡梦中死了。

根据今天的分析,朱高炽应该是由于过度肥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当晚突发心肌梗死。这种病,中医是救不了的,其实当年西医也治不了,只能等死。

其实,朱高炽的死并不完全因为肥胖。说起来,朱高炽虽体弱,却非常好色,有大量内宠,有10子7女。

他的好色在今天看来,似乎也是疾病,性瘾症。

甚至在老爸朱棣办丧事期间,朱高炽都去找妃子过夜。在当年,这是天大的事情,属于不孝。

其实胖子皇帝还多的是。

《清史稿》和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由于过度肥胖出现了高血压、中风等病症,可能这就是他猝死在盛京的原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朝的第12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5l年5、穆王满55年6、共王紧扈l2年7、懿王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l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l4年-ll、宣王靖46年12、幽王宫ll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父

  • 西系做皇上 其都城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秦朝始皇帝以后才有皇帝一词!之前称

  •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之最”都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中国一共出了400余位皇帝,想要得到“皇帝之最”可不容易。1、继位时最年幼的皇帝与最年长的皇帝前者是东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刘肇驾崩时他还未满百日,邓太后为方便自己临朝听政,立他为皇帝。后者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7岁的老太婆了。2、寿命最长的皇帝与最短

  • 请问一下为什么周朝君主称“王”,汉朝君主称“帝”,唐、宋君主称“宗”呢?另外封号尊号谥号有何不同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弄清楚谥法制度。夏、商君主多称名,如禹、汤、桀、纣等。周代的“王”前期是身前称谓,到周孝王之后才算是谥号。东周、秦帝王多称谥号、尊号。如周显王、秦始皇。汉、隋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唐、宋至元,由于谥号字数太多,不便称呼,人们又习惯于称帝王的庙号,如

  • 大理国的国舅爷历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

  • 西汉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皇帝顺序列表: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D公元前188年9

  • 中国历朝历代,谁做皇帝时间最短,为什么会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第一名: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器重。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

  • 汉朝历代皇帝排行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

  • 单就功绩而言,排名前五的皇帝分别是谁?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帝国,书同之,车同轨,造长城。刘彻。横扫大漠,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隋帝杨广。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勾通南北。刘秀。整顿旧山河,常以少胜多。谋略多自决,文武将帅多听命,真真有才学。李世民。水能载丹,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古代皇帝的年号是怎么确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所熟悉的康熙、光绪、宣统等等实际上是皇帝的年号,并不是皇帝的名字,以康熙皇帝为例,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单独称康熙并不等同于皇帝本人,只有称呼康熙帝才是康熙皇帝本人。那么,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年号在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纪年,比如崇祯十五年,康熙二十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