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帝国,书同之,车同轨,造长城。刘彻。横扫大漠,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隋帝杨广。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勾通南北。刘秀。整顿旧山河,常以少胜多。谋略多自决,文武将帅多听命,真真有才学。李世民。水能载丹,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谢谢你的邀请!我是太阳下的奔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1、秦始皇秦始皇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我想很多人会说,他是中国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嘛,所以被称为“始皇帝”!但不是这样的,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从13岁登基开始,在秦国先王打下雄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武备,他先后灭掉了其它牛逼的6国,在40岁的时候就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不仅统一了中国,使疆域大大扩展甚至南到百越,到了现在的越南北部。他还推行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兴修水利,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并开始修建了秦朝的“万里长城”,尽管有点惨无人道,焚书坑儒,但是他做出的成绩也是很厉害的。这也为什么秦始皇可以被称为“千古一帝”。
2、汉武帝第二位皇帝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他十六岁登基,是汉景帝第十子。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他为巩固皇权,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帝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3、隋文帝第三位皇帝是杨坚,他是我们熟悉的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亲自经历过宗室权臣专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废除了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发明了科举这种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贵朝廷专权现象,也使很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实现抱负。他结束了中国300年的乱世,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改革,还废除了一些等级制度,使得老百姓逐渐安居乐业,恢复社会生产,使得隋初国力大增,那段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4、明太祖第四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都知道朱重八,那是他的小名。他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逐渐在红巾军中混上了老大的位置,后来就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了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他还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做过放牛娃,还是给他们村里地主放牛那种。1344年,迫于生活压力进入皇觉寺,后混饭混到25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等等。经过他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5、清圣祖第五位皇帝是清圣祖康熙大帝。康熙(1654~1722),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福临第三子。以八岁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康熙帝一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叛准噶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凋敝。他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逐渐的生产得以发展,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