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请问一下为什么周朝君主称“王”,汉朝君主称“帝”,唐、宋君主称“宗”呢?另外封号尊号谥号有何不同呢?

请问一下为什么周朝君主称“王”,汉朝君主称“帝”,唐、宋君主称“宗”呢?另外封号尊号谥号有何不同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1/22 20:15:06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弄清楚谥法制度。

夏、商君主多称名,如禹、汤、、纣等。周代的“王”前期是身前称谓,到周孝王之后才算是谥号。东周、秦帝王多称谥号、尊号。如周显王、秦始皇。汉、隋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唐、宋至元,由于谥号字数太多,不便称呼,人们又习惯于称帝王的庙号,如唐高宗、宋太祖。明、清两代,一个皇帝般只用一个年号(汉、唐时有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用十几个年号的),于是人们又习惯于用年号来称谓皇帝,如称朱翊钩(明神宗)为万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为乾隆皇帝。

这里我着重说一下谥法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一、先秦时期谥法

周王的称号,现在已发现的礼器铭文中昭、穆、共、懿的王号都是生称。从孝王开始,就不见生称周王尊号,而是死称美名(谥号)了。这就是说,谥法由穆王以前贵族称颂故去的父祖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终于被周王室所接受,作为追荣天子的典礼之一,自此,周王再没有生时的尊号,只是死后加以谥号。于是,到周孝王时(约前909年~前895年),谥法正式成为周朝制度了。如果说,初期的谥法,不过是人们赞美先人、寄托哀思、诅咒恶人的一种方法,那么,从孔子开始,儒家就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引导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

为了管理谥法,儒家设想了周王朝春官系统之下,由太师负责天子之谥,太史负责王子弟之谥,小史负责诸侯卿大夫之谥。在许多场合,孔子借解释时人谥号的机会,把谥号释义与礼教结合起来。

在礼书中,为了正名分:他们认为给谥应有一定的资格规定:“生无爵,死无谥。”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有爵,故有谥。“妇人无爵”,士无爵,故妇人、土都不应有谥。特别强调“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旨在堵塞那些在激烈竞争中得势的新贵们荣耀其先祖的企图。

大约与孟子同时,有人伪托周公编写了一篇专讲谥法的著作,这就是后来被编入《逸周书》中的《谥法解》(又称《周公谥法》)。《谥法解》编造了谥法产生的经过,阐述了谥法的基本原则,并用主要篇幅,列出一百来个谥字,一一予以解释。

这是谥法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而且是最有价值的经典性文献,它承前后,既对西周中期至战国中期的谥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又对孔子及儒家关于谥法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还为今后谥法的实行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践的参考。

孔子及其后学对谥法的改造,为谥法在中国长期实行并发生重要影响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汉代谥法

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长期征战,终于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赢政自认为“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为了“称成功传后世,而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发布《废止谥法制》说: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到了汉代,刘邦听取博士叔孙通的建议,重新启用谥法制度。西汉的谥法比较严格。他们首先把谥法作为神化皇帝的工具,规定皇帝的谥号,必须到南郊祭天,在继位天子参与下,由太师宣读谥策,称天以谥,然后藏之于金匮之中。

从刘邦之子刘盈开始,谥号第一字都用“孝”字,对后代帝王谥法很有影响。其次,对给谥资格有严格的规定,百官有爵为侯伯,则给谥,否则就不给谥号。封侯者,若因罪夺爵,亦不予谥,根据这一规定,连太子也不给谥号,因为《士冠礼》中说:“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士无谥,太子也不应有谥。反过来,太子以外的皇帝诸子,却都封王,王子弟封侯,从而都有谥号。妇人无外行,不另给谥号,而是从夫之谥。如刘邦谥高皇帝,皇后吕雉称高皇后。

第三,在朝廷中正式设立管理王公列侯谥法的职官。景帝中元二年,朝廷设大鸿胪,为九卿之一,掌诸侯王列侯之事。凡诸侯王薨,由大鸿胪负责奏其行迹,代表朝廷参加葬礼,致读诔文赐予谥号。而列侯之薨,则由大鸿胪的属官大行令(行人)参加葬礼,宣读诔文致赐谥号。

汉宣帝时,谥法有了变化。原来从高祖至昭帝都是子继父位。昭帝刘弗陵21岁病死,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等人于是挑选了武帝的曾孙刘询(本名病已)继承大位,是为汉宣帝。

刘询的曾祖母卫子夫本为武帝皇后、祖父刘据为武帝太子。宣帝即位后,追念曾祖母卫子夫的厄运,予以改葬,谥为思后,同时让礼官议其祖父母、父母的谥号。大鸿胪根据谥法,提出其祖父刘据谥为戾、祖母为戾夫人,其父刘进谥为悼皇,母谥为悼后。

这一次给谥活动,有三层意义:首先它打破了妇人无谥的旧规,第一次给皇后谥号;第二、这是历史上首次以藩属继承皇位者追尊自己的生父生母为皇、为后;第三、戾是恶谥,它给后人树立了榜样,说明谥法不能私亲,连皇帝也不应因其亲而违背谥法的严格褒贬制度。

东汉时,帝后的地位更为尊崇。明帝谥生母阴丽华为光烈皇后,从此皇后皆别有谥,皇帝庶母及蕃王承统也都给其母后以谥。皇后谥号之前照例冠以帝谥。如章帝窦皇后谥作章德皇后,顺帝梁皇后谥称顺烈皇后等。

三、魏晋南北朝谥法

魏晋时期,礼官进行了君臣可否同谥、谥号之轻重是否在字数多少、妇人可否给谥和给谥是依其功德还是爵位共四个方面的辩论,两项争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其一,确定了臣子不必讳避君主之谥的原则;其二破除了非爵不谥的传统,改为公卿无爵亦可依功德给谥。

南北朝时期的谥法,南朝和北朝差别较大。南朝为汉族世族政权,其谥法固守汉晋之旧,谥例较严。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都是鲜卑贵族政权,北齐则是鲜卑化了的汉族政权。

北朝谥法总的特点是过于宽滥,表现之一是肆意追尊先祖与子弟。天兴元年(398年)十二月,拓跋称帝,竟一下子追尊其21代28位祖宗为皇帝,其中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而是临时编造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之举。

表现之二是宗室和诸臣得谥者众。据王圻《谥法通考》所录计算,宋、齐、梁、陈四朝,宗室谥109人,诸臣谥249人;北朝之魏、周、齐五朝,宗室谥168人,诸臣谥619人,为南朝给谥的一倍多,还不包括得谥的宦官和僧人。

表现之三是谥号过于溢美。谥号本应依其生前行为而定,有美有恶,然北魏臣溢,却恶谥极少。尔朱荣曾发动河阴之变,杀死太后、少帝及百官2000余人,又专断朝政,威迫庄帝,而被庄帝亲手杀死,死后竟得谥为武王。难怪时人哀叹当时“号谥之加,与泛阶莫异,专以极美为称,无复贬降之名。”

四、唐宋时期的谥法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宋达到鼎盛,同样,在谥法史上,唐、宋谥法也发展到极致。唐朝统治者在谥法上杂取北朝谥法的宽滥和南朝的严谨,分别用于帝王和臣僚,使谥法方面成为封建皇帝尊大溢美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方面又成为其驾驭臣僚的褒贬手段。

唐朝皇帝称号的尊大溢美,肇始于唐高宗和唐玄宗。唐高宗永徽六年(655),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不久就垄断朝政,在树立党羽培植私人势力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影响。上元元年,她追尊李治六代、五代祖为皇帝,增高祖之谥为神皇帝,太宗谥为文武圣皇帝,又别出心裁,上高宗尊号为天皇,自已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为其临朝称制以后最终篡唐打下了基础。

这一举动,不仅开了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破了皇帝谥一、二字的旧例,更开创了在皇帝活着时叠加谀词上尊号溢美的恶例。后来,武建周,称自己的尊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唐玄宗的尊号初为开元神武皇帝,到天宝八载,加至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同时给自高祖至睿宗的五先帝皆加“大圣皇帝”之谥。天宝十二载,玄宗尊号增至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次年给列祖列宗谥号各改为7字(如太宗由文皇帝改为文武圣皇帝,又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此后,帝王活着时,尊号越加越长,无不圣神文武孝德齐备,死谥的字数越改越多,也是用遍睿智圣献文武惠孝的谀词,连那16岁继位,不到两年就被宦官杀死,只会击的唐敬宗李湛,竟也上以“文武大圣广孝皇帝”的尊号和得到“睿武昭愍孝皇帝”的谥号。以其一生,何武?何孝?何睿?皆不可得言。

宋朝谥法沿用唐制,但更为严密。其皇帝上尊号的制度到宋神宗时基本停止,但皇帝谥号却比唐时更为溢美。太祖初谥16字,其他皇帝多为初谥6字,后加至16字。宋神宗赵顼的谥号,从元丰八年到政和三年曾4次改易,最后增至20字。皇后谥2字,称制者为4字,妃嫔也有不少得谥的。

宋代礼官虽一再强调谥法要彰善瘅恶,不可阿私,但皇帝却以之“供恩泽之具。”宋代诸臣谥号几乎全为2字,开后代臣谥2字的定例。另外,不管礼官如何争议,终宋之世518名臣谥,只有秦桧、向宗回两人最终定为恶谥。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中期以后藩镇跋扈,造成社会混乱,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局面的再现,巩固中央集权,实行重用文人、抑制武官事权的办法。这种政策反映到谥法上,是大臣谥号皆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142人,为“武”者仅20人,两者相差甚为悬殊。

五、元明清时期谥法

蒙元谥法自世祖忽必烈实行,每帝皆有汉蒙两种谥号。汉谥一般4字,世祖为6字。元顺帝给其父明宗加至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11字。其蒙语谥号,译音有2字、3字两种,如世祖为薛禅可汗,成宗为完泽笃可汗等。皇后谥般为4字。诸臣三品以上者许请谥,皆为美谥而无恶谥死节之士,虽布衣亦赠以谥号。

元代谥法与历代比较,最为突出的是追谥历代名人甚至其父母。如为了表彰忠烈而追谥比干为仁显忠烈公,箕子为仁显公;为了倡导诗文,而追谥杜甫为文贞。

在明朝前期,作为帝王自我尊崇和驾驭臣下祸福荣辱手段之一的谥法,吸收唐宋和辽金元各朝的经验,赐谥之权完全掌握到了皇帝一人手中,成为他任情褒贬的工具。洪武年间,只武臣有谥,文臣无一人得谥。

从明仁宗以后直至清末,谥法成为僵死的制度,表现之一是各种人谥号的字数固定。明代皇帝17字,皇后13字,妃2字或4字,亲王1字,郡王2字,诸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皇后16字,妃1字或2字,公主额附2字,和硕亲王1字,多罗郡王2字,诸臣2字。

表现之二,是各种人的谥字各有规定,谥解也各不相同,明代谥字谥解分三种:一为皇帝亲王所用的一字谥50个;二为郡王诸臣嫔妃所用二字谥409个;三为嫔妃专用的四字谥23个。清代谥字谥解分五等:有列圣尊谥71字,列后尊谥49字,妃嫔谥41字,王、贝勒谥75字,群臣谥71字。圣、神、聪、睿、中、高、章、信、渊宽、元、熙、光等谥只有皇帝可用;慈字只有皇后可用;逊、悯等字只有嫔妃可用;修、克、比、仪、信、哀、隐、殇等字只有王、贝勒可用;桓、泰、确、理、愍等字只有臣谥使用。翰林出身或为大学士者例谥文字。

表现之三,是由于赐谥权高度集中,使谥法随遇性很强,明代规定臣僚三品以上,清朝规定一品以上赐谥,但程序上既不让家属故吏请谥,也取消了驳议、论枉,任何人应否得谥,和给什么谥号都出自“圣裁”,而且明代每5年才集中给谥一次。这样,一方面,有些该得谥者往往被遗漏,另一方面,能讨得皇帝欢心者,即使非常卑微也可得谥,甚至是极美之谥。以至明代有奶妈、方士得谥的。

表现之四,是基本取消恶谥。明代除诸王以外,大臣只有例恶谥。清代则无一恶谥。

为什么周叫王。

商周及以前的君王被称为人皇与天皇地皇并称三皇,换句话说商纣是和天平起平坐的。并且商纣又叫帝辛,他的父亲是帝乙,可以自称皇帝没有不妥,只是当时没有这样称呼而已!但等周王朝推翻了商朝以后周王自称周天子,相当于自降身份成了天的儿子。当然就不能和天平起平坐只能称王!

等到秦王朝结束战国七雄的乱局的时候,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功盖寰宇,其内心的那种雄心壮志已经不满足于统一天下,甚至在泰山封禅,内心不惧天神魔鬼。无形当中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国家的君王而是代替周天子甚至是超越周天子的人神鬼魔之主,所以自称皇帝。

历史上都知道秦汉本一家,汉高主刘邦一生最崇拜的人是谁不是其他人正是秦始皇。所以无论是法令文字度量衡甚至是军队仪仗,相比较秦王朝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汉朝的也被称作皇帝。

这种习惯其实是被一直沿用的,一直沿用到唐朝唐唐玄宗才被有所改变,在这之前的所有的皇帝在世或者去世以后都被称作皇帝前面加上他们的尊号,比如说唐高祖就被称为大武皇帝无论生前还是死后。

但这种习惯到了唐玄宗的时候改变了皇帝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上尊号,死后把尊号改一改叫做谥号,于是各种好词开始堆叠起来了,记录的话太过复杂,于是就出现了“宗”,而这些“宗”大多都是庙号。

至于封号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指要后来的皇帝对前世的皇帝甚至前朝的皇帝进行追封称号。第二种,大国皇帝对小国皇帝进行封号!

希望对大家有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理国的国舅爷历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

  • 西汉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皇帝顺序列表: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D公元前188年9

  • 中国历朝历代,谁做皇帝时间最短,为什么会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第一名: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器重。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

  • 汉朝历代皇帝排行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

  • 单就功绩而言,排名前五的皇帝分别是谁?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帝国,书同之,车同轨,造长城。刘彻。横扫大漠,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隋帝杨广。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勾通南北。刘秀。整顿旧山河,常以少胜多。谋略多自决,文武将帅多听命,真真有才学。李世民。水能载丹,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古代皇帝的年号是怎么确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所熟悉的康熙、光绪、宣统等等实际上是皇帝的年号,并不是皇帝的名字,以康熙皇帝为例,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单独称康熙并不等同于皇帝本人,只有称呼康熙帝才是康熙皇帝本人。那么,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年号在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纪年,比如崇祯十五年,康熙二十年等等

  • 清朝有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1644--1911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一、世祖福临,年号为顺治,在位18年。二、圣祖玄烨,年号为康熙,在位61年。三、世宗胤zhen,年号为雍正,在位13年。四、高宗弘历,年号为乾隆,在位6O年。五、仁宗yóng琰,年号为嘉庆,在位2

  • 唐朝历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

  • 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依次有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要是全部答完篇幅太长了,简单来说说吧。【说声抱歉,暂时先把皇帝列完了,称帝原因暂时只写到三国时期,写的脑瓜疼,等有机会再完善吧】秦朝(2位)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二世胡亥,沙丘政变后为帝。汉朝西汉:16位(含前后少帝、王莽、更始帝)。汉高祖刘邦,楚汉争霸后称帝。汉惠帝刘盈,继位。

  • 历史上,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的延续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朝代的更迭是历史必然,如果说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的延续;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所有的朝代都是炎帝与皇帝的延续”。刘秀的族谱可以追溯到刘邦,他是刘邦的九世孙,那么三国的刘备呢,他的族谱同样可以追溯到中山晋王;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蜀汉也是西汉的延续呢。刘邦、刘秀甚至刘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介贫民夺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