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如霄上,俯临欣目前,一身亲七代,百岁待旬年。
这是乾隆八十八岁时作的诗,他说自己身经七代人,再活上十年就百岁了。此时他的玄孙载锡虚岁十三,乾隆就忙着为载锡娶福晋。乾隆自号十老全人,自诩多福多寿,玄孙已经十三岁了,再添子嗣自己就可再多见一代人。
一提到乾隆子孙后代,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嘉庆,道光,咸丰,那要这样算乾隆连重孙咸丰也没见过。
其实这只是继承帝位的这一支,别忘了嘉庆帝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上面还有十四个儿子。
上文说的乾隆玄孙载锡就是乾隆长子永璜这一支的。
永潢:乾隆长子,生母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永潢二十岁时,孝贤纯皇后去后,永潢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乾隆斥责其居丧其间与三阿哥永璋(时年13岁)不够忧戚伤感,不成体统。永潢失了圣心,意味着失了储位,郁郁寡欢,两年后去世。
永潢早逝,乾隆很伤心也后悔。追封定亲王,丧仪“齿序居长,礼当从优”。乾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长子也看的很重。永潢去世后,对于他的儿孙很关注。
永潢有二子:长子绵德为嫡福晋所生,次子绵恩为侧福晋所生。绵德袭定亲王。
绵德后因私交官员,降为固山贝子,改由绵恩袭定亲王。这样绵德由大宗变小宗,绵恩由小宗变大宗。乾隆说过:绵德绵恩俱为朕皇长孙。
戏剧性的是,绵恩只有一子奕绍,奕绍子载铨无子。绵恩这一支无后嗣,又从绵德这一支过继绵德曾孙溥煦为载铨之子。也就是说定亲王这一爵位最终还是绵德后人所袭。
上文说的载锡就是绵德的孙子,乃奕纯之子。
乾隆八十八岁时,写下一身亲七代,百岁待旬年。希望自己再活十年,活到一百岁。
这七代自然是一脉相承的七代: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乾隆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乾隆不但想活一百岁,还想再见一代人,所以玄孙载锡岁十三,乾隆就给他娶亲。可惜,乾隆第二年就驾崩,不仅没活到百岁的心愿没实现,就连载锡年龄太小也没有孩子。
乾隆见到过七代人:上至祖辈、父辈和同辈,下至子辈、孙辈、曾孙辈和玄孙辈。
祖辈的代表人物,就是祖父康熙。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驾临雍亲王府,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刚满十岁。交谈过程中,聪明伶俐、乖巧可爱、机灵活波的弘历惹得康熙龙颜大悦,之后便将其带回宫中抚养,亲自教导其学习。
父辈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父亲雍正。雍正是乾隆的父亲,乾隆自然见过自己的父亲。雍正即位后,在弘时失宠的情况下,康熙末年得到康熙宠爱的乾隆得以被看中,被秘密立为储君,之后经常亲自教导他为君之道。
同辈的代表人物,就是兄长弘时。弘时是雍正的第3个儿子,但是因为前2个儿子早夭,所以弘时实际上是雍正的长子。弘时与弘历从小就生活在一起,雍正登基后,也是一起进宫。
子辈的代表人物,就是儿子嘉庆。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为遵循此前许下的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的诺言,在这一天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给琰,即嘉庆。但是,乾隆是放位不放权,嘉庆即位后,乾隆仍然控制朝政大权,嘉庆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
孙辈的代表人物,就是孙子道光。乾隆对道光十分宠溺,道光一出生,就倍受乾隆的恩宠。晚年乾隆围猎时,都会让道光陪同围猎,“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道光就跟随乾隆前往威逊格尔围场打猎,因射中小鹿,获赐黄马褂、花翎。
乾隆还看着道光结婚成人。嘉庆元年(1796年),道光大婚,这个妻子是乾隆亲自为他挑选的,成婚时,乾隆不顾自己老迈的身体,带着嘉庆和孝淑睿皇后一同参加。这场婚礼是清朝历史上最隆重的一场婚礼,唯一一场太上皇、皇帝和皇后同时参加的皇子婚礼。
曾孙辈的代表人物,就是固山贝子绵德(乾隆皇长孙定安亲王永璜长子)。乾隆二十四年(1761年)十月初四,绵德与叔叔永、永璇、弟弟绵恩一起被乾隆帝指婚,未婚妻是姑姑固伦和敬公主之女博尔济吉特氏。
玄孙辈的代表人物,就是载锡,载锡是固山贝子绵德的孙子。载锡是乾隆第一个玄孙,更是“长房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他的出生让乾隆成为历史上第三位五代同堂的皇帝(第一位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位是宋高宗赵构)。
载锡出生时,乾隆十分高兴,特意下旨让人去调查民间是否有五世同堂之人,对其大加赏赐。
乾隆也见过载锡,乾隆五十六年,载锡跟随乾隆前往围场围猎,并在射箭比赛中三箭,乾隆大喜,遂赐其黄马褂和双眼花翎。
乾隆连载字辈都见过,要知道光绪载也是载字辈的,光绪死了3年后,清朝就灭亡了。从这点可以看出,乾隆真的很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