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历史上的君王都要穿黄袍。
其实,历史上的龙袍可不止只有黄色,至少有五种颜色。
秦朝是黑色,汉家帝王也多穿红色。明朝是红的,黄的都穿。。
这和中国的阴阳五行有关系,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一种颜色。
秦国尚水德,所以秦始皇穿黑色;,
刘邦自称是“赤帝之子”,尚火德,所以汉家帝王也多穿红色。
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为赤色,因此宋朝皇帝的龙袍一般用红色;
明朝帝王姓朱,同样尚火德,所以就穿红,也穿黄。
红色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正色,孔子曾说恶紫夺朱。
其实中国古代皇帝,穿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而不是黄色。
是在隋朝后,皇帝才开始穿黄袍。
皇帝穿黄袍却是于宋朝发展成熟,全盛于元明清之时。但唐宋明的帝王还是会穿红袍。
虽然宋代得中原是黄袍加身,但留下的宋朝皇帝画像大多是红色。
宋仁宗赵祯时,硬性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
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但在明朝皇帝画像中,皇帝还是会穿红袍。
红者炎也!
我们是炎黄子孙,自古以来红色都代表中国。
外国人称大红色为中国红。
但在五色龙中,黄龙最为尊贵。
“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
黄为贵,与崇拜黄帝有关,在五方帝中,黄帝居中央,黄帝是一条黄龙,《史记五帝本纪》说:
“黄帝得土德,黄龙见”。
元明清三代的皇帝有规定明黄龙袍,其他朝代却很少有明黄色龙袍,宋代还有白色龙袍和大红色龙袍,且极其简约没有花色。
而且即使是元明清三代,明黄色龙袍也并不是皇帝的唯一服饰,皇帝在各种场合要穿相对应的服装,有朝服,有祭祀用服,有便服,有常服,花样繁多,颜色也完全不一样。
各个朝代皇帝们天天穿着明晃晃黄衣服到处乱窜的,只在电视剧里有。
首先历史上的帝王都爱穿黄色,这一句话就是错误的。从先秦到明朝。皇帝可以选择的颜色是很多的。表明皇帝身份的主要是12纹章以及衮冕。即使到了清朝,12纹章仍是表明皇帝身份的主要手段。
顺便说一句,黄色。也就是明黄色。作为皇家专用色,只有清朝那么干,因为,明黄色在以前是贱色,有身份的人是不穿这种颜色的。它容易掉色,而作为染料黄栀子非常易得。很是廉价。
隋朝确立的皇帝用的是褚黄。也就是黄中带红红中带黄。很接近橙色!
有种土里土气的感觉。并不明亮。
所谓炎黄之色也!
这种颜色在古代非常难以得到。极为稀有。并不影响百姓日常用色!
虽然这种颜色被隋朝确立为皇室专用色,但是皇室并不排斥其他颜色。
而且这种颜色的衣服也只在有限的场合使用。
如果是祭祀天地祖宗这种场合,皇帝还是穿的以黑色为底色的衮冕。作为祭服!
褚黄色的袍服多数用与朝服!
儿皇帝日常用正色不用杂色。也不用渐变之色!红色,黑色这些是典型的正色!
所以以后的帝王也经常用。
最后再说一句天子着十二纹章,这是我国从原始社会一直到清朝都确立的原则,并不一定看什么颜色。
皇帝龙袍有几种颜色?
1.在我们的印象中,明黄色才是皇帝使用的颜色,才是龙袍的颜色,而这件龙袍却是蓝色的。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搞错了,其实没有错。实际上,龙袍的颜色有四种黄、白、红、蓝,即明黄(这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月白色、大红和石青色。过去说的“八旗”也是这四个颜色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以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2.到了雍正时期,龙袍就定为这四种颜色:石青、明黄、大红、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头的。到了乾隆时期,把颜色比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蓝色,所以蓝色的龙袍越往后颜色就变得越淡。
3.皇帝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在变化当中的。皇帝因为有礼制管束着,所以龙袍的形制都是一样的,但使用的材料不同。这是一件夏服,是透光的,把手搁进去,隔着衣服能隐隐约约看见。这是一种很薄的纱,上面绣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