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龙袍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龙袍并不是专供皇帝穿着,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黄色,其他官员是不能穿着的,只有得到皇帝亲赐才能穿着,但在穿着必须“挑去一爪”,以示区别。在明朝,经改制后的龙袍,称为蟒袍,成为明朝职官常服。
明朝朱红龙袍布料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十分严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并非单纯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时又作为一个种族或部落的标志,在远古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穿用采用赤铁矿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红色,秦朝崇尚黑,汉朝推绎周崇尚红。隋文帝穿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它象征中央,因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用下来,直到封建王朝结束。龙袍上的字纹样的颜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蓝组成,“蝙蝠”有朱红、枣红、绛色、香色、青铜色等数种颜色。“如意头”有明蓝、月白、藏青和水红、桃红、枣红、雪灰两种颜色组成。
明代龙纹龙袍的做工有刺绣、缂丝之分,其中缂丝工艺相对复杂,工艺上称为“连经断纬”。这种缂丝工艺在中国流传已久,宋代时多用于其他装饰之上,到清代多用于服饰,后因缂丝工艺消耗工时过长,所以多用于龙袍之上。
最后我们要说它产自哪里,上供给皇帝所使用的龙袍,在本朝(明朝)的织染局设在苏州和杭州交界的两地(因其产中国最好蚕丝辑丝)。龙袍的纱机,花楼高达一丈五尺,由两个技术精湛的织造能手,手提花样提花,每织成几寸以后,就变换织成另一段龙形的图案。一件龙袍要由几部织机分段织成,而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所用的丝要先染成赭黄色,所用的织具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织工须小心谨慎,工作繁重,人工和成本都要多增加几十倍,以此表示对朝廷忠诚敬重的心意。
皇帝龙袍都是黄色,为什么明朝龙袍有红色的?
皇帝龙袍普遍以黄色为主确实也不错,以隋唐为分界点,隋朝时期逐渐形成以颜色来划分等级的习惯。而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中信奉的五德终始说中,唐代应是土德,所以用黄色为龙袍颜色,此后便形成以黄色为高贵色,作为龙袍的主要颜色。
只是各时期的“黄”有所变化,比如唐朝的龙袍是柘黄色,而清朝时主要是明黄色。而唐以后皇帝的龙袍颜色虽然以黄色居多,但也并不完全都是黄色为主,如宋朝、明朝,因为朝代在五德中属火德,所以这两个朝代也崇尚红色,龙袍都有出现过红袍。
特别是明朝,《明史》中有“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的记载。明朝崇尚红色,主要还是在于朱元璋。朱元璋特别偏爱红色,他在位时明皇宫中很多服饰、用具都以红色为主,就连他的年号“洪武”,“洪”音也同“红”,他喜爱红色有很多种因素所致:
据《龙兴慈记》记载,朱元璋出生时屋上红光烛天,像是发大火,当然这应该是后来编造的传说,但也说明“红”在朱元璋眼里是幸运色;传说元顺帝时有人说出现了真龙天子,穿红布衫,于是元顺帝派人抓捕天下穿红布衫的人,如此真龙天子和“红”色挂钩了;
明朝皇家姓氏是朱,“朱”即是红;朱元璋起义,是参加的红巾军,也是“红”;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五德正统属火德,即属红色;朱元璋出身低微,偏爱一些厚重、大气的颜色,恰好元朝时很多红色用具比较少有,属于贵族用品,比如瓷器中的釉里红瓷器,比青花瓷还难得,这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