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题主是在开玩笑吧?
俄罗斯人信仰的是东正教,罗马教皇是罗马大公教的教皇,东正教与罗马公教从分裂那天起就势若水火,信仰东正教的沙皇请罗马大公教教皇去加冕这不是开国际玩笑?
就算沙皇想请罗马教皇去给自己加冕,罗马教皇肯去吗?
即使罗马教皇肯去,恐怕也得被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徒给轰走!
俄国沙皇加冕始于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拜占庭式的加冕礼,正式称为沙皇。
“沙皇”在俄语中的写法与“凯撒”相似,所以伊凡四世就以此表明,自己是罗马凯撒皇帝的继承人,这和罗马教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谢小秘书邀;
俄罗斯就是罗马帝国继承者,它的别称是鲜为人知“罗马第三帝国”(排在西罗马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之后)。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徽记;俄罗斯皇帝被称为“沙皇”。“沙”就是罗马帝国奠基人凯撒(Caesar)的译音,“沙皇”的意思就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皇帝。在欧洲,“罗马”二字是神圣的。
由于罗马人创建的欧洲首个罗马大帝国,罗马教庭的权力很大,只有受教皇加冕的国王,才能被称为皇帝。算起来;欧洲只有罗马人,俄罗斯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当过皇帝。教皇之所以让非罗马人当皇帝,其实是被迫、勉强的。
下面简述俄罗斯“第三罗马帝国”由来”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升级为罗马帝国,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维持在南欧和地中海的统治,它把东正教作为国教,将罗马帝国的单头鹰国徽改为双头鹰。寓意东罗马帝是东西两个方向的王者,既要统治南欧和北非,还要统治西亚。
1453年,在中东伊斯兰世界坐大的奥斯曼,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东罗马帝国灭亡。
奥斯曼灭了东罗马帝国,又攻占了南欧巴尔干半岛,直接威胁着意大利等西南欧各国。这引起罗马教皇焦虑。为了遏制奥斯曼,教皇被迫选择俄罗斯做“罗马人的皇帝”。
当时的俄罗斯东斯拉夫人受东罗马帝国熏陶,信奉了东正教,而且已经统一了东欧的罗斯公国。罗马教皇企图促成天主教和东正教联合,借助俄罗斯对抗和牵制奉信伊斯兰教的奥斯曼。
1472年,教皇将流亡罗马的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东罗马未代皇帝君士坦丁的亲侄女),许配给了俄罗斯公国大公伊凡三世。14岁的索菲娅公主佩戴着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出嫁俄罗斯,将东罗马帝国的规矩和宫廷繁琐礼仪传授给了俄罗斯,还为伊凡三世生了6儿6女。
至1497年,东罗马帝国双头鹰国徽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公国国玺上;索菲娅后来成功的将她的儿子瓦西里耶维奇推上王位(伊凡四世),并于1547年加冕俄罗斯首任沙皇。表明俄罗斯已经是东罗马帝国正统传承国。
沙俄国徽
俄罗斯沙皇帝国没有辜负罗马教皇的期望,它与奥斯曼打了长达超过百年的“俄土大战”,打衰了奥斯曼,并通过一战,打崩了奥斯曼,只给奥斯曼留下面积不到原来30%的孤独土耳其。总算给奥斯曼灭东罗马帝国报了仇。
至于欧洲在一战以后,为何又抛弃了俄罗斯?说来话太长。
归根结底原因;俄罗斯帝国太有出息,竟然发展成比奥斯曼更大更强、对欧洲更具威胁的大帝国。欧洲感到害怕,并试图依靠美国遏制。再说点题外话;962年,古德意志王国崛起,奥托一世请求罗马教皇加冕后,也成了“罗马皇帝”,改国名为“德意志民族罗马帝国”。到了12世纪的腓特烈一世时期,德国已成为欧洲最强。腓特烈一世干脆将国名加上“神圣”二字,称为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民族罗马神圣帝国与后来诞生了沙俄(罗马第三帝国),倒是英雄惜英雄,通过贵族连姻,德国皇室与沙皇皇室搞成了血缘亲戚关系。至于拿破仑胁迫罗马教皇去法国为他加冕皇帝,那非常勉强。拿破仑自称了法兰西皇帝,但没敢冠以“罗马”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