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娶儿子的老婆杨玉环为妻,为何大臣没有反对?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解惑。
唐玄宗娶杨玉环,有没有违背古代的礼仪制度?
这个肯定是没有的!
因为这个父亲并没有直接把儿子的老婆抢来,而是使用了漫天过海的方法,成功地将杨玉环的身份漂干净了。
唐玄宗对儿媳动了歪心思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妻子。
天生丽质的扬玉环,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弹得一手好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在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的婚礼上,寿王李瑁对倾国倾城的杨玉环一见钟情。
李瑁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了母亲武惠妃。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心爱的妃子,很受皇帝的宠爱,在宫中的礼遇和皇后差不多。武惠妃请求皇上,答应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
李瑁和杨玉环结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寿王和寿王妃过了5年幸福快乐的日子。
顺便说一句,咸宜公主的婚礼,唐玄宗也到场了。只不过,唐玄宗当时没有仔细瞧见扬玉环,若是真的瞧见了,哪里还有寿王的份呢?
公元737年,武惠妃逝世。皇帝日夜寝食不安,郁郁寡欢。后宫的佳丽三千,却没有一个能使皇帝心动的。
于是,有人向皇帝进言,你的儿媳寿王的妃子,美貌绝伦,艳丽无双!
就这样,杨玉环正式进入了唐玄宗的视野。
唐玄宗开始想,如何能把寿王妃变成自己的女人?毕竟,一个公公,一个儿媳的身份明摆那里。
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唐玄宗想把寿王妃变成自己的人,最大的障碍不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文武百官,而是杨玉环的寿王妃的身份。
所以,唐玄宗首先要想办法把这个“寿王妃”,从杨玉环的头上摘下来,而且要摘得合情合理,不给人留话柄。
早在公元693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窦德妃,因为户婢团儿诬谄窦德妃为厌蛊咒诅,被武则天秘密处死了。
早失母亲的李隆基由姨母、昭成皇后之妹窦氏鞠养成人。李隆基即位后,非常厚待外祖父家。
公元740年10月,唐玄宗以给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在窦太后逝世的日子,下诏令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为之前遇到谋害的窦太后超度,永怀追福。
唐玄宗赐她道号“太真”,命寿王妃搬出了寿王府,并赐太真宫给寿王妃居住。
不,此时的她不再是寿王妃了,而是杨太真人!皇帝赐的太真宫,其实就是皇帝的皇宫。
从此唐玄宗就和杨真人开始日日相伴,感情一天比一天深。
至于说给窦太后祈福,那些都是哄鬼的话。
寿王为养父守孝三年不管怎么说,唐玄宗抢了儿子的老婆,心底还是觉得有愧于儿子的。所以,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了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
寿王李瑁虽然心里狠透了自己的父亲,却不得不装着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因为稍不注意,自己的小命恐怕都不保了。
在寿王妃出家的第二年,李瑁的养父宁王李宪去逝。李瑁肯请皇帝,准许自己为养父守孝三年。
原来,唐玄宗和武惠妃生了几个孩子都夭折了。有了李瑁之后,有人建议,将李瑁抱到宫外去养。于是,李瑁就被寄养在宁王李宪的家里,直到十多岁才回宫。
这样一来,因为守孝,李瑁就暂时不能娶韦昭训的女儿。因为李瑁的寿王妃还空缺,曾经的寿王妃杨真人,就不好名正言顺的做皇帝的妃子。
杨真人与皇帝的感情,一波三折!
杨真人还俗成杨玉环公元745年,7月下旬,在父亲大人的作主下,守孝期满的寿王李瑁正式娶韦氏为妻。新的寿王妃有了,皇帝便心安理得地和他的杨真人在一起了。
此时,杨真人守戒期满。皇帝已经下诏书,让杨真人还俗。还俗之后的杨真人,就是杨玉环了。
现在,唐玄宗已经彻底地漂白了杨玉环的身份,与谁都没有关系了。自然,也没有大臣敢说什么了。除非有人活够了,嫌命长。
在唐朝,女子度道出家成为女道士,其行为不受约束。玄宗时期、德宗时期这种现象不少,唐朝的一些诗人都有过相关的描述,如骆宾王,张继等。
在李瑁娶韦氏后的10天,唐玄宗将杨玉环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贵妃这个名号,在唐太宗时代早就已经废置不用了。可见,唐玄宗对杨玉环有多喜爱!
日渐被父皇疏远的李瑁,和韦妃相依为命。后来,他们生了5个孩子,平淡的日子慢慢过,在大约55岁的时候,寿王溘然长眠。
再说,杨玉环变成了杨贵妃之后,唐玄宗夜夜春宵苦短,从此君王不早朝。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李隆基为贵妃组成了,一支700多人的服装团队,专门负责杨贵妃的衣服。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皇帝就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几千里的贡道。
有诗为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于是,奢侈之风,巴结皇帝,投杨贵妃所好的阿臾奉承之风,在朝野内外越刮越猛。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借着妹妹的势,当上了唐朝的宰相。开始了一手遮天,扰乱朝纲。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魂断马嵬坡!
三少说:
如果寿王妃还是寿王妃,和寿王李瑁平安过日子,哪会有马嵬坡的哭泣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唐玄宗与杨贵妃发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伦行为,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当时玄宗身为帝王,利用至高无上的皇权,将自己的儿媳纳入后宫封为自己的贵妃。这是典型的霸权行为,遭到后人的口诛笔伐理所当然。然而当时为何没有大臣反对呢?兹因玄宗自知身为一国之君,考虑了舆论的影响,他并非明目张胆地命令儿子让出王妃,再派人抢进宫中。为此他做了面子工程,耍了花枪,玩了把戏。尽管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作。但在当时,皇权决定一切的大环境下,他做得天衣无缝,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1.先把寿王妃变为女道士,使杨玉环脱离寿王府,除掉儿媳的身份。寿王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后,由玄宗和武惠妃下令撮合操办婚事,成就了二人的婚姻。杨玉环出身世家大族弘农杨氏,是名门闺秀,玄宗赐封为寿王李瑁的王妃,所以她是名副其实的皇室成员。武惠妃薨逝后,玄宗恋上了儿媳,但二人身份无法逾越。玄宗处心积虑,别出心裁,假借着为死去的太后祈福的名义,让寿王妃出家为道士,道号号太真。这样杨玉环不但离开了李瑁,还从身份上转变为方外之人,不再与玄宗有公媳名分,也与李瑁没有了夫妻名分。
2.再把太真女道士变成后官的太真娘子。杨玉环出家后之地,就在宫里住居(宫内有道观),玄宗不可能让她当清心寡欲的真道士。其实,二人近在咫尺,天天有肌肤之亲,颠鸾倒凤的时候。这段时间玉环虽然没有被册封,但玄宗并没有委屈她,享受的待遇不亚于皇后。宫人们心知肚明,都以她的道号称呼她为太真妃,彰显了二人关系后又唤作太真娘子。“娘子”在唐朝是对一家女主的称呼,显然,宫人们这么称呼杨玉环,已经默认她是后宫之主了。
3.稳住寿王,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杨玉环以太真娘子身份生活了五年后,市井街坊已经淡忘了寿王妃了,且祈福时限已到了。在天宝四年,玄宗为慰籍儿子李瑁,首先给寿王再立了一个韦氏王妃,韦氏同样是名门望族,大家闺秀,能歌善舞,貌美如花。这样,李瑁自然无话可说。从此寿王府的王妃就是韦氏了,寿王娶了韦妃之后,玄宗才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帝王册封贵妃时,举行盛大仪式,需要于大庭广众之中说明贵妃的家世和来源,杨玉环当初被立为寿王妃时,诏书里提到她是杨玄的女儿(即杨玉环的养父),但在被册封为贵妃时,提到的父亲却是杨玉环早逝的亲生父亲杨玄琰。这样一来,在名义上,寿王妃杨氏和帝王贵妃杨氏,就是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个人了。看看玄宗为了晚年的性福,容易吗?大臣们纵使洞若观火,也莫可奈何,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