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帝陵: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包括西安市灞桥区的汉文帝霸陵和咸阳市黄土塬上的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哀帝义陵。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
西汉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
东汉帝陵:除末代皇帝献帝刘协的禅陵在河南省修武县外,
光武帝刘秀的原陵、明帝刘庄的显节陵、章帝刘的敬陵、和帝刘肇的慎陵、刘隆的康陵、安帝刘祜的恭陵、顺帝刘保的宪陵、冲帝刘炳的怀陵、质帝刘缵的静陵、醒傍刘志的宣陵、灵帝刘宏的方陵等11个帝陵,均分布于洛阳附近的邙山岭上与南北两侧。
西汉与东汉共有29位皇帝墓。
光绪陵墓?
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二年(1913年),光绪皇帝入葬,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盗。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组织对其保护性清理。同年9月,向游人开放。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
光绪帝在位期间,清王朝已经贫弱到即将崩溃的边缘。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推动下,发动了一场意在图强自立的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但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上层顽固派官僚的利益,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绞杀维新党人。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在瀛台,慈禧再次独揽大权。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辞世,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去。有人推测,慈禧惧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掌朝权,因此在自己死去之前先将光绪害死。
金龙峪原名魏家沟,同治年间改名为九龙峪,此处为一处风水宝地,但此地是一处弃地,先后4次被遗弃: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为其子永琏(端慧皇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
道光皇帝也曾选择此地为陵地。
咸丰皇帝在清西陵选择了金龙峪和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龙泉峪。
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是选择了清西陵的金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
最后金龙峪被定为光绪皇帝陵地。
刘彻陵墓?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经过一年多的野外调查,陕西省考古学家们终于完成了对汉武帝刘彻陵墓的勘探,探明了这个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的皇帝陵墓的整体布局。
汉武帝的陵墓即为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