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时期的隋朝究竟是怎么样的?

隋文帝时期的隋朝究竟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6 更新时间:2024/3/6 1:16:05

《资治通鉴》是这样评价隋文帝的:

高祖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虽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隋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从司马光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得出来,那么为什么隋朝跟秦朝那般短短十几年就灭亡了?到底隋文帝治下的隋王朝是个什么情况呢?

跟秦朝一样实现制度转型的隋王朝隋王朝应该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二次大变革王朝,第一次是秦王朝废分封,确定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大一统的历史使命,而隋王朝解决了自汉末以来,中央王朝行政构架上面的问题。

从汉朝开始,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封建政权,那就是对人口的控制,也就是户籍制度,中央王朝对人口的控制其实很弱,存在很多的人口掌握在地方豪强,士族门阀手中,由此就导致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赋税受到了这些大户们的严重侵蚀,使得国家财政流失。

隋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设计了两个加强户口管控的措施,即“大索”和“貌阅”,所谓“大索”,就是开展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这种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工作,其规模超过了之前历朝历代,同时还辅以“貌阅”,也就是根据“照片”来确定人口身份编入户籍,形成相当严密的人口控制手段。

查户口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赋役、税收。而隋朝的人口普查效果相当不错,从南北豪强手中夺走了不少的户口,由此出现了隋朝统一时短短十余年时间人口的“激增”,这种人口增量,主要原因就在于隋朝空前的人口掌控力度。

网上流行的“隋朝储备粮够唐朝吃到了贞观十几年之后还没有吃完”的论据,以此来证明隋朝的富裕,但其实隋王朝的这种“富裕”,是因为隋朝对人口的控制,以及另外一项税收措施,也就是“析户”。

隋朝的税收制度是人头税和户口税两种税收体系,户口越多,税收也就越高,加强人口控制,然后再讲宗族下的族人进行析户,以此来达到隋王朝的税收保证,到了后期,隋朝为了扩展财源,夸张地将地方百姓为了度过荒年储备的“义仓”收归官府管理,并且强制执行,等于是变相的税收。

对于行政体系,隋王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有利于世家豪族的九品中正制,地方佐官开始由中央任免,在过去中央人事部门只负责任命地方长官,而地方长官以下的各级行政官员由地方长官来任命,由此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导致这些官员与中央产生离心力,而倾向于地方长官,在承平之时还好,一旦战乱,就很容易形成割据的局面。

在隋以前,实行的是三级制度,也就是州、郡、县三级。然而这样的制度设立得没有多大意义,三级之间空挡太小,白白浪费了人力资源,增加了编制,降低了效率。而隋朝将郡一级撤销,全国设三百多个州,管一千五百个县。

隋朝对制度的改造,说白了就是历代封建王朝一直致力而为的加强中央集权,在汉代时,郡又被称之为郡国,由此可见地方豪强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是多么强力,所以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从来没有结束过。

从人口普查,到行政制度改革,再到科举制,这些手段和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打击豪强士族。然而隋王朝到了隋炀帝时,已经处在了危机边缘,一方面政府对人口的掌控力度前所未有,导致了政府大肆地把敛财的对象伸向了百姓,从实物税到劳役,隋朝老百姓身上的负担十分之中,也正是在这种苛税的支撑,让隋朝修了洛阳宫,建了大运河,以及三征高丽,可也为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另外一方面,制度的改革必定有利益受损者,而直接利益受损的就是士族集团,这也是为什么隋亡之后,从农民起义的烽火之中接过大旗建立唐朝的是关陇军事地主集团的缘故。

当然,隋朝的制度设计,为后来的唐王朝提供了生动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文化、政治、还是经济上,唐都继承了隋的优点。

历史上的隋朝是个与众不同的朝代,它如流星般崛起,又似彗星般陨落,只留给后世之人一个追忆的背影……众所周知,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建立开始到毁灭仅仅历经三十七年,还未尽情展示它的风姿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但纵使隋朝英年早逝,它仍然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譬如隋文帝时期的隋朝就曾盛极一时,甚至强如突厥都要俯首称臣。话不多说让我们调整思绪,一起进入隋文帝的开皇盛世……

公允地说,隋文帝时代是综合国力无比强盛的黄金时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还是科技上来看,其他国家都只能望其项背。

一、首先从政治上来看,隋文帝时代政治清明,甚至几乎做到了杜绝腐败。

隋文帝杨坚勤于政务,从早忙到晚不知疲倦,体察民情的他时常亲自走进百姓的生活当中询问社会状况亦或是暗中派人打探地方的吏治得失。开皇十四年,关中发生大旱引起饥荒,文帝命人探查百姓所食如何,当其看到所带回之物皆为豆渣、杂糠之际痛哭流涕,为此深感愧疚,当即决定领关中饥民于洛阳就食并取消了御膳中的酒肉之设。

第二年隋文帝东拜泰山,路上遇到饥民,他下令侍卫随从不准追赶,同时还允许他们和侍卫同行;倘若遇上扶老携幼者,文帝还引马避之亲自为他们让路;如若于道路艰险之处碰见背负重物之人,他还会让侍从助其一臂之力,一到齐州,文帝便立刻向当地百姓询问社会现状,杨坚以民为本、亲民爱民的本质我们可见一斑。

同时在那一时期吏治也十分澄清,这与隋文帝奖良惩贪的做法密切相关。岐州有位名叫梁彦光的刺史,多年实行惠政,奏课常年保持第一,开皇二年隋文帝驾临岐州,听闻其才干便立刻下召褒奖;临颍县令刘旷,就连史书也无法确定他是哪里的人,但是由于他清廉而且善于从政的名声天下第一,文帝听说后便召见他,对他的作为给予支持鼓励,并对侍臣说:“如若这都不加以重奖,那我拿什么劝勉天下呢?”随后便破格将刘旷提拔为莒州刺史。

再来看看隋文帝对待贪官的做法。有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地方官或多或少都会送上鹦鹉、皮、马鞭之类的物品,文帝听闻过后大发雷霆,亲自裁决这件事情,一连斩了数十人;为了考验地方官的廉洁之心,隋文帝甚至还暗中派人给他们送礼,倘若有地方官忍不住诱惑接受了贿赂,文帝就会立刻将其处死绝不姑息。

二、再者从经济上看,隋文帝统治时期的隋朝经济十分富庶,远超历史上许多朝代。

隋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使得国库充盈起来。隋文帝登基之初全国人口总数为400万户,而到了隋炀帝登基时人口已达890万户,按实际数看全国有不下5000万的人口。而唐太宗离世唐高宗继位之时,全国计户人口仅为380万户,直到唐玄宗继位之际全国计户人口才达760万户,约有4100万人。

开皇九年时,隋朝已垦田地面积为1944万公顷,而唐朝的鼎峰时期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面积也不过为1430万公顷,唐朝李世民看着隋朝的粮库,曾说过倘若计算天下人所有的粮食,这些大约可以供百姓食用五十多年了,由此可见隋朝当时的经济是有多么的繁荣昌盛。

三、再者隋文帝所统领的隋朝文化甚是昌明,实属历史罕见。

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在几百年来的混战中因战火焚毁等原因遗失大半,为了留住曾经的文化经典,隋文帝于公元583年下召求书,并许以“献书一卷,赏绢一匹”这样的承诺,此言一出民间就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献书,过了一两年,隋朝的诗书典籍才稍稍完备了一些。

隋朝是中国官方藏书数量最多的朝代,最巅峰之时甚至达到了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是其他许多朝代所远远无法企及的。《隋书儒林列传》曾记载:

“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

《北史》中也提到:

“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隋文帝对于汉文化的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文化昌盛并非虚言。

四、同时那时期的隋朝在军事上无可匹敌,它以孤傲的姿态睥睨天下。

纵观历史,隋朝军事实力之强劲是绝大部分朝代所无法媲美的。汉朝刚开国时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为了摆脱困境他被迫和亲;唐朝的李渊也曾直接向突厥俯首称臣,甘愿成为儿皇帝以换取太原造反来反叛大隋朝;宋朝太祖太宗屡次攻辽收复幽云十六州全部失败,整个朝代更是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凌,甚至还留下“靖康之耻”这种永远也无法洗刷掉的污点……

反观隋朝,隋文帝将强硬发挥到了极致,他一上位就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最后他们不得不俯首称臣;开国后短短三年,隋文帝就打败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游牧少数民族突厥!要知道那时的突厥的实力远超汉代的匈奴,它可是号称拥有40万铁骑与30万弓箭兵同时横扫欧亚大陆的强大势力,但纵然是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抵御不住隋文帝的攻势,唯有以臣子之姿俯首才能换取生存的机会,隋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威慑不可估量,所以最后他还被尊称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在位时间共24年,此间他率领大隋帝国一共赢得决定全球格局的战略性大胜仗79次,区域性局部胜利143次,战无不胜逢战必赢。倘若将隋朝的平均战争胜利率和其他朝代相比较的话,大隋军队的战胜率是秦朝的三至五倍、汉朝的四倍、明朝的六倍以及唐朝的十二倍。从这里,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当时的隋朝有多么强悍!

五、最后隋文帝时期的科技水平同样无比先进,将世界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能代表古代科技最高水平的事物我想莫过于四大发明了吧?四大发明,造纸术问世于西汉随后由东汉的蔡伦改进推广;指南针最早称之为司南,诞生于战国直到北宋时期才被运用于航海;剩余两项发明印刷术和火药全部是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

公元588年隋文帝平陈时,曾下令让人抄写讨伐陈后主罪状的诏书30万份并昭告天下,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印刷术已在民间广为普及;开皇十三年,隋文帝敕令“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从这时候起,隋朝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至于火药的由来,《太平广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隋朝初念,一位名为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那天夜里杜春子正酣然入睡却被一股奇异的味道刺激醒来,他看见炼丹炉内的紫烟直穿屋顶,一刹那整个屋子都燃烧了起来,这便是最早的火药。

南柯一梦终需醒不得不说,隋文帝治下的大隋朝综合国力之强大惊世骇俗,就事论事地看它曾是世界头号强国,以绝对碾压的姿态俯视其他各国,但是大隋朝的辉煌就如同一场美梦,虽然让人流连忘返却终将会醒来。

隋文帝在其统治后期变得疑心重重,喜欢滥杀无辜致使人心惶惶;他公开崇尚佛教、排斥儒教,使隋王朝丧失了正统的意识;同时他还由俭入奢,大兴土木建造行宫,不仅使百姓怨声载道,还一步步消耗掉多年积累的成果,为隋朝灭亡埋下伏笔,再加上后辈更加肆无忌惮地挥霍,短短数十年大隋美好的梦境就破碎了,只留下一段历史等待后人去追忆,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仁宗在历史上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存在啊这问题问的是不是只看电视剧《清平乐》,一点也不读书啊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开国皇帝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不过赵匡胤在位期间一直没有立储君,而当时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龙袍加身的过程中,他的弟弟赵光义等人出力甚多,后来赵光义被封为晋王,还直接执掌开封府,势力已经非

  • 汉朝汉景帝时期的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

  • 唐朝的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他们的历史地位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邀请!一,武则天,以绝世胸襟与气度,承上启下,政通人和,广谏纳言,扩宽科举二,李世民,战功赫赫,休养生息,政治清明,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大唐三,李治,割断门阀,予民生息,社会稳定,为政仁慈四,李渊,隐忍,坚强,低调,从旁观者成为天下之主五,李隆基,天性聪慧,才气过人,想当明君就可以当明君?然后就可

  • 历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谁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帝王的个人才能,对王朝的兴衰起到重要影响。康熙、雍正、乾隆,就个人能力而言,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算出类拔萃。但因所处的时代、形势不同,他们对清朝历史的贡献,又各有不同。康熙示人以“仁”,实行仁政,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典型的儒家之君;雍正雷厉风行,手腕强硬,带有鲜明的法家风格;乾隆则儒法皆有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帝?”这个问题,我们翻看历史可以得知,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圣祖康熙等,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好皇帝。1.汉高祖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人,政

  • 历史上皇帝谥号带仁的有几个?都有啥事件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看了几个回答,都是错误的,我简单的说一下。首先,小编的问题题干是指谥号为仁的皇帝,谥号非庙号。庙号是皇帝专有,供于太庙后的称号。一般冠于所有称谓的最前面,庙号的格式为国号起头,祖宗结尾。就是某某祖,某某宗(开疆拓土为祖,持业守成为宗),就是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庙号是祖,后来的皇帝庙号用宗。当

  • 古代人的身高和现代人的身高差别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直接上答案,中国古人的身高和现代人的身高并不悬殊。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恐怕是在问“古代人是不是有高个子”?这个答案则是肯定的,古代身材高大的人并不少。古籍上经常有记载古人身高的记载,比如《史记》中记载大禹身高九尺二寸;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二寸……而《纬书》中也记载秦始皇帝身高八尺七寸……

  • 大梁国萧景炎是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若题主问的是《琅琊榜》中的萧景琰的话,那么这位萧景琰最后当上了皇帝。但在正史里没有这么个人物。海宴小说《琅琊榜》[1]中人物。萧景琰为皇七子,在一代贤王皇长子祁王萧景禹身边教养长大,前赤焰军少帅林殊最好的朋友。因十二年前赤焰冤案立场被梁帝冷落,放逐朝堂之外,虽战功累累靖边有功,但一直不得封赏。一直坚

  • 问一下秦朝皇帝的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汉族。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

  • 古代历史上哪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古中国朝代帝王,在秦始皇之后的晚辈朝代帝王中,没有一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始皇”创造了中华民族,无数个史诗级第一的大一统,包括思想。为后辈帝王树立了思想与榜样,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古今传奇。毫不夸张的说“始皇”创造和建立出了中华民族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后者肯定是有的,不然怎么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