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谁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

历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谁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4/1/29 0:31:36

在古代,帝王的个人才能,对王朝的兴衰起到重要影响。康熙、雍正、乾隆,就个人能力而言,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算出类拔萃。但因所处的时代、形势不同,他们对清朝历史的贡献,又各有不同。

康熙示人以“仁”,实行仁政,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典型的儒家之君;雍正雷厉风行,手腕强硬,带有鲜明的法家风格;乾隆则儒法皆有之。

从传统的史学来看,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主要看他在立言、立功、立德方面的表现。立言,简而言之就是看这个人平时说过什么话,留下什么名著、名篇,比如李白苏轼等人;立功,即看这个人平时战场表现或者修河堤、变法等等,这类代表人物有苏秦霍去病等人;立德,看这个人的行为举止能不能成为楷模,成为众人认可的价值取向,这类代表有孔子文天祥等。康熙、雍正、乾隆在此“三立”方面,都有所建树。

先看立功康熙十几岁,就扳倒鳌拜,大权独揽;接着又是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噶尔丹,驱逐沙俄,将漠北蒙古纳入大清版图。清朝入关后,康熙相当于将天下从北到南,重新打了一遍,而且解决了合法性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治的稳定。但是,晚年的康熙,失去进取精神,策略上趋于保守,对臣子尤其是自己的包衣,过于纵容,让前期建立的功业受到动摇。

雍正继位后,先将政敌清理出管理层,接着开始一系列的“新政”: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整顿旗务……这些措施,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但减轻了普通百姓负担,有利于稳定统治。尤其是痛惩贪官污吏,相当于给朝廷的机器来了一次升级换代。在开疆拓土方面,雍正有所失分,丢失了部分本该属于大清的领土。

乾隆自吹“十全老人”,这个里面,有不少水分,比如征缅甸,不仅损兵折将,最后还找了一个台阶退兵;但也有几次含金量比较高的“武功”,就比如征准噶尔,不仅解决了困扰大清几代人的边患问题,还将大清的版图推到巴尔喀什湖,将盛世推向高峰。此外,尤其在乾隆中前期,他确实也做过不少事实,比如减免全国赋税,修河堤。

但是,乾隆执政时间过长,到了晚年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松懈,追求个人爱好。大清各地莺歌燕舞,他依旧自欺欺人,眼看着盛世不再却假装看不见。和的崛起,也宣告了清朝的没落;白莲教起义,彻底撕碎了盛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所有这一切,乾隆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看立言在这方面,几位帝王各展所长。雍正无疑是最接地气的,看他的朱批:“知道了”“朕就是这样的汉子”……里面很多话,通俗易懂,不像帝王所言,更像是老百姓话家常。但是,个人著作以及文化工程方面,比起老爸和犬子,有所欠缺。

康熙从小就跟儒家佼佼者一起,学习也比较用功,个人才学不在进士之下。他在位时期,文字狱相对较少,组织编纂的文化工程有《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对文化传承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乾隆自以为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留下无数所谓的“诗文”(不少都是沈德潜等人代笔),拿的出手的却寥寥无几。《四库全书》起到保存文化的作用,但在编书的过程中,也销毁许多书;乾隆朝的文字玉,特别流行,进一步阻碍文明的繁荣。

立德就个人德行而言,在这三位帝王中,康熙应该算做得最好的,对上孝顺孝庄太后以及嫡母,对下也能体察百姓疾苦,深受士大夫爱戴,连雍正、乾隆也只能仰视。

秋媚说:以对大清的贡献来排名,个人认为,康熙大于雍正,雍正大于乾隆。如果将清朝比作一家公司,康熙带着它,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上市,最后股价有所回落;雍正完成了内部改组,股价开始回升;乾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到处兼并重组,冲到了股价最高峰,但最后不仅市值回落,整个内部都已经行将就木。

历史上,习惯于把清朝的鼎盛时期称为康乾盛世,这可能是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只有13年,而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吧。

但是,要说康熙,乾隆,雍正谁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不管从哪一方面都是雍正的成就最大。

一、勤政

康熙,乾隆,雍正三位都是以勤政出名的皇帝,但是,论勤勉谁也比不上雍正。

雍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他一天只睡两个时辰,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在位13年,看过的奏折多达2000万字,批注奏折360多卷。

他亲政的13年里,除了他过生日休息一天,或者病得不行了歇着,即使过年了都不休息。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勤勉,即使是康熙和乾隆都比不上。

二、政绩

1、康熙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

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康熙帝在位的61年,开头打吴三桂,中间打台湾,晚年打准格尔,战事就一直不消停。

台湾虽然收回,常年喊着永不加赋,其实却是极度严苛的税赋政策,土地兼并越发激烈。

康熙晚期虽然统治日益稳固,吏治却更迅速腐败,官员不仅鱼肉百姓贪污公款,而且集体挖朝廷的墙角。

各省的钱粮亏空,大量的地方钱粮全数落到了官员自己的腰包。

所以在康熙临终前,好些乱子已经快摁不住了,东南的台湾险些爆发叛乱,福州等地发生兵变,清军的战斗力也直线下降,与准格尔的战斗里连吃败战,如此局面,年迈的康熙帝已经有心无力。

2、乾隆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虽然有很多政绩,但是他晚年奢侈浪费,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劳民伤财修建圆明园,养肥巨贪和。

并且正是乾隆时期发布的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不愿意和外国通商,令中国没有及时学习先进文明与技术,致使中国落后世界几十年,清朝后期和列强各国的诸多交战和割地赔款、以及二战时期的日本侵略战争,都是乾隆时期闭关锁国埋下的祸根。

3、雍正

康熙和乾隆的确在政绩上值得肯定,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但是中间被漏掉的雍正皇帝,反而是整个清朝鼎盛时期当中,贡献力量最大的一位皇帝,他是康乾两位帝王中间的纽带。

要知道,康熙留给雍正的可是一个烂摊子,不仅朝局不稳,国库空虚,而且还有西北地区的外患,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去延续一段盛世,就是把局势扭转过来都十分不容易,更不用说更高层次的了。

但是雍正做到了。

雍正继位后,面对清王朝举步维艰的局面,一面推出养廉银,奖励廉政干部;一面重手反贪,发现贪腐官员,该杀则杀抄产充公。

雍正的这种雷霆手段,在清朝康雍乾三朝,论行政效率最快最好,首推雍正年间。

他融合满汉,重用汉臣,任用田文静、李卫这样的汉人,选贤不避讳满汉之争。

雍正为改善民生,推出了摊丁入亩,使中国的人口暴增,而且让中国农民交税终于告别了特权等级,谁有钱谁就多交,官民一体纳粮。

雍正在位时期,东南沿海贸易红红火火,全国上下大修农业工程,正是这些利民举措,才令这位铁腕帝王,成功压住举国反对声浪,艰难推进了改革。

正因为雍正雷霆反腐大力改革,得罪了很多贪腐官员、王公贵族以及著书立传的读书人,所以史书上常常忽略他的成就,这个被丑化最多的清朝皇帝雍正,却为清朝续命百年。

三、国库

任何朝代、任何国家要发展都需要有充盈的国库来支撑,没钱什么都白搭。

康熙皇帝死的时候,大清户部里头总共就剩800多万两银子。

雍正继位后一方面修养生息,另一方面惩治官员贪腐,他处处省钱,衣服破了修补好继续穿。

到雍正死的时候,大清国库已经有6000多万两银子,可以说雍正年间是真正富强的大清朝,他为乾隆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这样,乾隆接手清朝的时候,才能朝局稳定,没有外患,国库丰盈。

据说乾隆在外国使者来朝的时候,很高傲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国家是天朝上国,不需要与外国通商。之所以乾隆有底气向外国使者说出这样的狂言,正是因为雍正留给他6000万两充盈的国库。

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康熙留给雍正的国库银两只有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的国库银两有6000万两,而坑爹的乾隆留给嘉庆的国库银两渣都不剩了。

综上所述,虽然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如果没有雍正接盘后的力挽狂澜,也不会有乾隆时期的鼎盛,所以三位皇帝中,还是雍正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帝?”这个问题,我们翻看历史可以得知,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圣祖康熙等,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好皇帝。1.汉高祖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人,政

  • 历史上皇帝谥号带仁的有几个?都有啥事件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看了几个回答,都是错误的,我简单的说一下。首先,小编的问题题干是指谥号为仁的皇帝,谥号非庙号。庙号是皇帝专有,供于太庙后的称号。一般冠于所有称谓的最前面,庙号的格式为国号起头,祖宗结尾。就是某某祖,某某宗(开疆拓土为祖,持业守成为宗),就是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庙号是祖,后来的皇帝庙号用宗。当

  • 古代人的身高和现代人的身高差别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直接上答案,中国古人的身高和现代人的身高并不悬殊。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恐怕是在问“古代人是不是有高个子”?这个答案则是肯定的,古代身材高大的人并不少。古籍上经常有记载古人身高的记载,比如《史记》中记载大禹身高九尺二寸;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二寸……而《纬书》中也记载秦始皇帝身高八尺七寸……

  • 大梁国萧景炎是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若题主问的是《琅琊榜》中的萧景琰的话,那么这位萧景琰最后当上了皇帝。但在正史里没有这么个人物。海宴小说《琅琊榜》[1]中人物。萧景琰为皇七子,在一代贤王皇长子祁王萧景禹身边教养长大,前赤焰军少帅林殊最好的朋友。因十二年前赤焰冤案立场被梁帝冷落,放逐朝堂之外,虽战功累累靖边有功,但一直不得封赏。一直坚

  • 问一下秦朝皇帝的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汉族。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

  • 古代历史上哪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古中国朝代帝王,在秦始皇之后的晚辈朝代帝王中,没有一位帝王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始皇”创造了中华民族,无数个史诗级第一的大一统,包括思想。为后辈帝王树立了思想与榜样,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古今传奇。毫不夸张的说“始皇”创造和建立出了中华民族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后者肯定是有的,不然怎么会出现

  • 清朝历代皇帝名字排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皇陵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1626年~1643年天聪崇德昭陵清世祖体天隆

  • 中国的历代皇朝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一种版本: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四五朝统一于隋接盛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后是民国社会主义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我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

  •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据传他身高超过2.10米是历史上最高的皇帝,事实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也说了据传了,没有考古陵墓谁也没有证据。历史上歌颂身材高大一般跟这位人物的功绩有关。汉宣帝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常平仓,实行汉家制度,可能加上身高确实不低,才被人传颂。当然身高两米+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历史人物价值不在于身高的嘛……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我从饮食上来说说这个问

  • 周朝的第12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5l年5、穆王满55年6、共王紧扈l2年7、懿王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l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l4年-ll、宣王靖46年12、幽王宫ll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