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个人看法,真正在东汉最突出的两个皇帝:光武帝刘秀孝明帝刘庄
光武帝刘秀相信我不用说了,颠覆王莽政权,颠覆更始(刘玄)政权,更有光武中兴的美称。开国元首对刘秀的评价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要知道,始皇帝,孝武皇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在元首眼中不过尔尔,而光武帝却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多的不用我说了把。
孝明帝刘庄: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改变光武时期息兵养民的策略,重新对匈奴开战。十六年,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自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65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复置西域都护。班超以三十六人征服鄯善、于诸国、耿恭守疏勒城力拒匈奴等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东汉有名的皇帝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汉献帝刘协。相信看过《三国演义》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东汉的末代皇帝。曹操,曹操没有做过皇帝,但胜似皇帝,且被追封为魏武帝。刘备。蜀汉开国皇帝孙权。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成为孙吴的开国皇帝。曹丕。曹操子。魏文帝
东汉王朝是怎么建立的?
刘邦和项羽埋葬了秦朝,之后在楚汉争霸中刘邦获胜,以长安为都创建西汉王朝,成为继秦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西汉后期外戚干政,大司马王莽独揽朝纲,于公元8年废帝自立,建立新朝,享国二百一十年的西汉灭亡。
当上皇帝的王莽锐意变革,颁布了很多不合时宜甚至超出当时世人认知的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是王莽得位不正,加上他推行治国理念的手段太过强硬,且朝令夕改,引发社会剧烈动荡。王莽在位时,天灾不断,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等灾害出现,老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揭竿而起的反莽活动此起彼伏,数不胜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义军中,两支最大的队伍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往未央宫的渐台被杀,国祚15年的新朝灭亡。
在推翻王莽新朝的过程中,绿林军作为主力军,同王莽的新军进行多次战争,如成昌之战、蓝乡之战等,最著名的是昆阳之战。公元23年,绿林军拥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大军四十多万,征召通晓兵法的六十三家为军吏,还有巨人巨毋霸,驱使诸多猛兽虎、豹、犀、象等,进攻绿林军驻守的昆阳(今河南叶县),欲倾全国之力,试图一战而平天下。驻守昆阳的绿林军不到万人,外围援军也只有一两万,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刘秀率十三骑突出重围调集援军,并带领三千敢死队冲击新军。最终绿林军内外夹击,以少胜多大败新军,聚歼新军主力,使得王莽再无回天之力。刘秀则因此战脱颖而出,赢得巨大的声望,为日后称帝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朝灭亡后,刘秀兄长刘无故被更始帝所杀,强忍悲痛、隐忍负重的刘秀于公元25年同更始帝决裂,在河北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以洛阳为都。而更始帝则屡被赤眉军击败,请降后获封长沙王,之后又被赤眉缢杀。刘秀前进路上的对手就剩下各地的割据势力。
刘秀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集中力量消灭威胁最大的关东割据势力。公元26年起,刘秀在四年内先后打败刘永、刘玄余部、董、邓奉、秦丰、田戎、彭宠、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关东地区。
扫平关东地区以后,刘秀下一个对手是盘踞陇西地区的隗嚣。公元30年,刘秀派大将耿等人从陇西攻蜀,隗嚣派兵阻止,双方爆发持续数年的大战。公元33年,隗嚣病死后其子隗纯继位,不久投降,至此陇西被东汉平定。
公孙述盘踞蜀地,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曾在东汉平陇西时数次出兵支援隗嚣。公元35年,刘秀派大将吴汉、岑彭、来歙、盖延等人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攻蜀。双方激战一年多,最终蜀军大败,公孙述负伤而死,蜀地平定。至此,东汉完成统一,成为继西汉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统一天下后,光武帝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社会生产,如轻税薄赋、遣散地方军队、整顿吏治等,使得遭战乱破坏的社会生产、生活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每逢中原乱世,北方的游牧势力总会趁势而起,袭扰中原。东汉初,曾被汉武帝痛击的北方匈奴再次崛起,东汉只能被动防御。公元48年,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归附东汉,而北匈奴则雄踞漠北。汉明帝时,国力得到恢复,在公元73年至91年的十余年间,数次派窦固、耿秉、耿宪等率军对被匈奴展开反击,打败匈奴呼衍王,使其不敢返回故地。
东汉在反击匈奴的同时,于公元73年派班超出西域,反击匈奴。班超经营西域二十余年,使得西域摆脱匈奴的控制,西域诸王重新归汉,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于汉王朝统辖之下。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虽未能抵达,但也加深了对中亚地区的了解。
东汉末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朝纲混乱,尤其是两次党锢之祸,使得朝局不稳、社会动荡,加上大旱灾,民不聊生。最终,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最后被扑灭,但是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地方豪强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地形成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如袁绍占据并州、冀州、青州,曹操占据兖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占据江东等等。接着就是群雄逐鹿的乱世,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皇帝则逐渐沦为各路豪强的工具。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曹操、刘备、孙权从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成汉末三足鼎立之势。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昌,完全成为傀儡。公元202年,曹丕篡汉自立,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我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日益腐败,外戚专权。在西汉末年很长一段时间,王氏外戚一直在把持朝政,在王氏外戚中又以王莽最为突出。
王莽通过多年的积累,凭借自己的权势。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趁机篡权。在公元8年,王莽取而代之,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自己的朝廷,定都长安,国号新,史称新朝。
王莽的新朝并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当时农民起义不断,各地纷纷起兵造反。
在众多的起义造反军队中有一支队伍是刘秀的。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刘秀,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虽说他是汉室宗亲,但由于汉朝实行推恩令,到刘秀他父亲这辈时,官位是越来越小,他的父亲只做了一个小县令。
刘秀这个人是很有权谋的,他的起义军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有反莽复汉的意思。加上当时王莽实行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很多人开始怀念刘汉的统治。刘秀这个旗号一打,各地起义军,各地豪杰,纷纷归至刘秀麾下。他们都认为刘秀是正统的汉室宗亲,刘秀统领的才是正义之师。
在刘秀的指挥下,面对多于自己好几倍的王莽军队,刘秀部队以少胜多,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大捷,此战之后,王莽一蹶不振。
在随后的几年里,刘秀东征西讨,以河北为基地,逐渐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公元25年,刘秀自立为帝。为了表示重兴汉室和自己身份的合法性,刘秀仍然使用汉为国号。刘秀也就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光武帝。可说东汉是西汉的继承和延续,东汉与西汉,历史上统称为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