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皇帝顺序表: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桑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校明穆宗朱载,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2、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3、明惠帝朱允伞V煸桑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沙錾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杀涣⑽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稍谖黄诩湓銮课墓僭诠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4、明成祖朱棣。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5、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6、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即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7、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J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8、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钰,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D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为J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J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9、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10、明孝宗朱佑樘。朱v樘,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v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11、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v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12、明世宗朱厚小V旌校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vz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屑坛谢饰弧V旌型ü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13、明穆宗朱载。朱载,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械谌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14、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15、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即明光宗。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由于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朱常洛先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16、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即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好木技,被称之为木匠皇帝。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天启七年(1627年)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17、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简介是怎样的
更多文章
清朝皇帝列表及皇后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皇后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世祖章皇帝(福临)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世祖章皇帝(福临)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圣祖仁皇帝(玄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圣祖仁皇帝(玄烨)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圣祖仁皇帝(玄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世宗宪皇帝(胤)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高
大家觉得哪朝的开国皇帝最牛?客观一点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分分合合,造就了很多的开国皇帝,在这么多的开国皇帝中,要说哪位皇帝最厉害,肯定答案不会一致。我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但凡开国皇帝,没有经历不传奇的,但我觉得,经历最传奇的皇帝还属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刘邦是一位布衣天子,从一个小小的沛县泗水亭长到皇帝
中国的十大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十大皇朝,对后世的影响颇深的皇帝,本人整理了中国十大王朝,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力最大。10.大清乾隆王朝弘历,25登基,在位60年,实际掌控63年,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早期励精图治,先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后期奢靡
中国共有几位皇帝,开国的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晋朝16位,,隋朝3位,唐朝22位,宋朝18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后唐,南北朝,金,辽,西夏不算是138个如果算上追授帝号的,就多了~清朝的多尔衮也有帝号进过太庙的~秦朝没有追封汉朝1个晋朝3个隋朝5个唐朝14个(含武则天的周朝
唐朝历代皇帝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历代皇帝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y、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唐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之所以分为
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谁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高的人,按照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以或褒或贬以及同情的称号,开始于西周。当然既然是地位高的人,那么很多时候就会是由接任的帝王定的!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宇关联在一起,唐高祖叫庙号等等,最早的一般都是用谥号多,后来随着人们祭祀的增多,以庙宇出
康熙写天下第一“福”字的时候是几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百般无奈之时,康熙决定尝试“请福”,一气呵成了这幅“福”字。孝庄太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间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
各皇帝在位时期的年号是由谁决定的?怎么决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本人或者与大臣商议。在定年号这件事情上,明朝皇帝一般有三种态度,我称之为普通、文艺和二逼。普通皇帝就是大多数啦,不怎么管事,内阁和礼部说啥咱就选啥,从礼部给定的年号里随便挑一个就好。文艺皇帝呢,会根据大臣呈上来的选项,给出自己的(不离谱的)修改意见,比如说嘉靖皇帝,“世宗入缵,初拟绍治为号,而上
古代历史上,皇帝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哭笑不得。问题里的“普通话”和“方言”是怎样定义的?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普通话”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言。“方言”指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如果问题里“普通话”和“方言”是这个意思,那么,古代历史上的诸位皇
末代皇帝溥仪的墓现在在哪里?规模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好奇,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死的时候并非是以清朝皇帝而是以新中国国民的身份入葬的,为什么被葬在了清皇陵西陵。按照清朝的皇家礼制,新皇帝一登基,就要为自己选择一处好陵址。除了同治皇帝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在登基后为自己选择之外,其他的清朝皇帝都是为自己提前选好了地方。与同治皇帝一样,宣统皇帝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