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多幼帝,这是东汉的一大特色,东汉历12帝,其中9位皇帝刚满或者不到16岁,就继位了。这当中偶然性中,充斥者必然性。
偶然性,是说东汉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刘,在位就13年,嫡子都未长大成人,就这样和帝刘肇继位,继位时才十岁,这样以来,皇帝继位时年龄都找小了,这是表面现象。
必然性,我们说必然性。其实质是汉朝的一大怀胎现象,外戚专权和宦官势力造成的。其根源就是帝位传承的一套惯例制度造成的。
什么制度?『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立皇帝传承人就是要立正妻所生,那怕再小,也不能更改;有大的孩子只要没有问题,就要立大孩子为继承人。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都是有偏差的。皇帝都是有三妻六妾72妃子的,谁的外戚多,势力强,谁的就有可能上位。
东汉朝的皇后普遍寿命都比皇帝长很多,皇后都在皇帝死后,以太后的身份,掌管朝政,掌握权力的滋味很好受,因此,当前任皇帝驾崩后都喜欢找年龄小、性格懦弱的皇子来继承皇位,便于控制。
纵观汉朝历史,西汉以外戚专权为最,东汉开始以外戚专权,后面又以宦官专权为最,说明当时的统治阶层都已意识到,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都会威胁皇权,在不断改进制度规定。
这也是汉朝怪事较多的原因,外戚专权,宦官干预政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现象慢慢被堵塞了!!!
天势所趋!大汉极尽气运!刘秀延汗200年,八世12帝!东汉皇帝多幼年称帝,何其难也!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体制,透支了太多的精力!何况“子幼母壮”,已形成恶性循环!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叫刘秀的皇帝?
据无厘上人说,不知道那一年王莽夺了刘家的江山,并且真当上了皇上,有个叫刘秀的小伙子,心里不服,要把皇位夺回来。这王莽知道后急了,每天追着要亲手杀了刘秀,这天追到一处不隔山,不隔水的平原地,刘秀只得爬在垅沟里,不敢抬头,好歹等王莽追过了头,走远了,刘秀感觉鼻子下面有东西活动,仔细一看,却是一只蝼蛄,刘秀当时把它的头掐下来了。然后低头一看,正是蝼蛄拱出一道蜿蜒的一道沟,给他提供了气息,救了他一命,刘秀赶快把蝼蛄头接上,并且用一根小棍儿,固定在头下边,还好,这蝼蛄竞慢慢爬走了。
据田野调查人士说,这个地方至今的蝼蛄头下,仍然有个小横棍儿,也有人说刘秀是真命天子,有生杀的权力,你不信你把蝼蛄头掐下来,决对不会活,这话我信!
鲁迅先生说,破坏白娘子爱情的法海,被赶到螃蟹壳里头去了,并推理这种螃蟹不绝,法海出不了头。我想幸亏蝼蛄头下有条棍儿,就推想可能真有刘秀这么个人。谁要不信去问汉光武去。
有啊,位面之子,大魔导师能召唤陨石的汉光武帝刘秀真的是太有名了
学富五车的你能否科普下东汉王朝,有哪些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东汉王朝承自王莽的新朝,皇帝姓刘,是西汉王室的后代,所以朝代名字没有改;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为了有所区分,所以分别称为西汉、东汉!
东汉有作为的皇帝并不多,因为东汉只有12位皇帝,中间有四五位是小娃娃,而且非正常死亡;结尾几位也是丢人现眼,被宦官和外戚玩弄于股掌之中;所以要推举有作为的皇帝,也就开朝的前三位皇帝了:
第一,光武帝刘秀。
刘氏宗亲,沦落到南阳当地主,定基河南,联姻于河北,一路南征北站,铸就了云台二十八将的赫赫战功,也铸就了刘秀的千秋功业;对汉室有再造之功,东汉诸位皇帝作为可排第一!
第二,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性格明察,脾气暴躁,对功臣外戚持打压态度;继位后用窦宪攻破匈奴,用班超扫平西域;战功赫赫,引进佛教,在位期间吏治清明,政通人和,不法之徒纷纷收手,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汉章帝刘
永平十八年继承大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文化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
东汉一朝,似乎存在感较弱。就连学术界秦汉史研究中,对东汉史的关注也不及秦与西汉热门。不过,东汉存在近二百年,同样涌现了许多人物和历史事迹。楼主问的是东汉的皇帝,那么下文就先简要介绍一下东汉的皇帝们。
进入正史《后汉书》帝王本纪的皇帝有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汉献帝,一共12位。
(《后汉书》记载东汉一朝兴亡)
汉献帝,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在位时期,东汉王朝基本上名存实亡,历史的主角已经是三国的那些风云人物。桓帝、灵帝时期则宦官势力猖獗,政治大坏,也就是诸葛亮说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殇帝、冲帝、质帝,一看谥号就知道是短命的小皇帝。安帝、顺帝则是平庸之主,东汉由盛转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这样看来,有作为的皇帝也就前面四位了。
(汉献帝刘协的影视剧形象)
一、汉光武帝刘秀
年三十即皇帝位,在位三十三年,享年六十三。主要成就:光武中兴。
刘秀在两汉之际起事,经过十二年统一天下,向世人证明了“汉家再受命”的辉煌成果。平定天下之后,止戈为武,与民休息,励精图治。“退功臣而进文吏”,完成了军人政府向文官政府的转变。崇尚儒术,信仰谶纬。号称以“柔道”治天下,但是吏治比较严苛。总的来说,皇帝形象较为完美,古今少有。
(光武帝刘秀)
二、汉明帝刘庄
年三十即位,在位十八年,享年四十八。主要成就:明章之治。
永平(明帝年号)之政大抵遵循建武(光武年号)制度,为政苛察则有过之无不及。在位期间,兴起几桩大狱,牵连人数众多。总揽权柄,对宗室、外戚、功臣都进行防范。治理国家上也救济贫民,兴修水利;晚年对匈奴用兵,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使得西域与中原再次恢复联系。相传佛教也是由汉明帝引进的。
(汉明帝刘庄)
三、汉章帝刘
年二十即位,在位十三年,享年三十三。主要成就:明章之治。
前人云“明帝察察,章帝长者”。与其父不同,为政较为宽厚。雅好文章,喜欢古文经学,开展白虎观会议。注重农桑,减轻徭役,继续加强对西域的争夺。美中不足的是明断不足,信任外戚窦氏。死后,其宠爱的窦皇后开启了东汉外戚干政的先风。
(汉章帝刘)
四、汉和帝刘肇
年十岁即位,在位十七年,享年二十七。主要成就:永元之隆。
即位初期为窦太后临朝称制,永元(和帝年号)四年,年仅十四岁的和帝联合宦官扫灭以窦宪为首的窦氏势力,亲政后,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对内,人口增长,政事多美;对外,西域归附,羌蛮俯首,可以说是四夷宾服。可惜英年早逝,致使幼主在位。同时,和帝在位期间开始重用宦官,和帝虽能自持,却为东汉后世宦官用权开了头。
(汉和帝刘肇)
(完)
(图片皆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