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赵普,就得知道赵普是谁。赵普,宋朝的开国功臣,深受赵匡胤和赵光义喜爱。在宋朝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两位皇帝私下关系也不错。
当然,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作为两朝为相的重臣,赵普无疑是能臣,但他也会有不足之处。对于赵普,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杯酒释兵权
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这个毛病其实是由唐朝安史之乱衍生的。宋朝继承了唐朝的制度体系,自然也清楚唐朝灭亡的根本,就是藩镇长久格局。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认为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放心的。
但天下毕竟不是自己单枪匹马打下来的,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帅都掌着一部分兵权。也不能说赵匡胤完全不信任他们,只是因为唐朝对于兵权问题十分敏感。兵权在武将手中,直接夺回来又显得不近人情,这对宋朝统治也不利,以后谁敢为宋朝卖命。
就在赵匡胤苦恼的时候,赵普就给他提了个办法“杯酒释兵权”,一下就解决了赵匡胤的燃眉之急。不仅不费吹灰之力,还能体现君臣友好。
赵普不愧是从幕僚就跟着赵匡胤的人,立马能抓住赵匡胤烦恼的点,并提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难怪赵匡胤很信任赵普。一个臣子能够得到重用,除了他本身的才能以外,还有他善于揣摩君心,很明显赵普是二者兼备。
临危不惧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得罪了皇帝,可能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祸。君王贤明仁慈还好,一旦君王暴戾一些,更为悲惨。但大部分在面对皇帝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不敢反驳上意。只有赵普,他不在乎帝王生不生气,也不是一味对帝王虚溜拍马。
赵匡胤问过他,天下什么最大。换成别人,那肯定就说当然是当今天子,也就是赵匡胤。可是赵普不是,他说当然是道理。毕竟就算是天子也要讲究道理,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规劝了一番赵匡胤。
而当赵普惹赵匡胤生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别人那样慌张。普通大臣面对暴怒的天子,早就已经下跪求饶,只有赵普,还能顶着怒火继续说完他想说的事情。偏偏这样,赵匡胤对他还是十分信任。当然,如果没有这份宠爱,赵普或许也没有这么大胆。
即便如此,在面对龙颜大怒的时候,还能沉着冷静的人实在是不多见。赵普就是其中一个,这也是为什么他能爬上那么高的位置,得到两代帝王的信任。
赵普的冷静,除了基于他深得皇帝信赖的自信以外,还有就是他跟随赵匡胤多年,深知赵匡胤脾性。首先,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肯定不会是一个昏庸的人,赵普作为他的肱股之臣,只要不谋逆,是不会对赵普如何的。
不管赵普是因为这些原因有恃无恐,还是修炼出来的面不改色,都能说明他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人无完人
赵普作为开国功臣,又是能人异士,后世对他的评价还是极高的。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社稷臣”,也就是他是影响国家社稷的重臣。就连赵光义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见赵普是一个公认的能臣。
可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很多普通人会存在的问题。人心永远是最难满足的,即便赵普已经位极人臣,赵匡胤和赵光义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赵普,但他还是会进行敛财。碍于赵普的才华,赵匡胤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心中还是会对他有疙瘩。
君心永远是一个臣子最应该注意的,赵普也是因为这样有点失君心,被赵匡胤所疏远。但其实赵匡胤知道的,也不止他这一个缺点。
赵普其实是一个很爱记仇的人,他在赵匡胤登基以后私下找过赵匡胤,给了一份名单给赵匡胤,希望赵匡胤批准他的公报私仇。赵匡胤这个时候已经是要成为皇帝的人了,当然不能由着他的性格胡来,果断拒绝了他。
不过赵普这个缺点确实被赵匡胤记住了,加上现在的贪,赵匡胤实在是无法毫无芥蒂的继续重用他。随着后面有了新的亲信,赵普也慢慢被赵匡胤疏远,直到后面赵光义的继位,赵普才再次得到重用。
毕竟人无完人,赵普的缺点是事实,同样的,他对宋朝的贡献也是无法被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