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女梵高”潘玉良青楼妓女出身,被潘赞化赎身,送到欧洲留学,成名后,徐悲鸿排队看她的画展!

“中国女梵高”潘玉良青楼妓女出身,被潘赞化赎身,送到欧洲留学,成名后,徐悲鸿排队看她的画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3/12/13 3:04:25

妓妾出身的“中国女梵高”,13岁被亲舅舅卖到青楼,还被老鸨嫌弃太丑了,多年后竟名满欧洲!悲鸿都得排队看她的画展,还直言夸赞:中国堪称画家的不过三人,她占一席!

1908年,一个只有13岁的小姑娘,被自己的舅舅卖到了青楼。老鸨看着她尚未长开的小脸,眼睛不大、鼻子不高、嘴唇也厚,怎么看也不是个美人坯子,于是以两担大米的价格,买她做了烧火丫头。

她叫玉良,原名秀清,父母相继去世后,被鬼迷心窍的舅舅一把推进了火坑。为了自由,张玉良前后逃跑过数十次,只可惜每次都被抓回去打得遍体鳞伤。

长大后的张玉良,被老鸨逼迫做了艺妓,给客人弹琴唱曲儿。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17岁那年,张玉良遇到了她命中的贵人赞化。当时潘赞化作为新上任的海关总督,被邀来应酬时与张玉良结识,两人慢慢地爱上了对方。

潘赞化替张玉良赎身后成婚,定居在上海。从此张玉良便冠上夫姓,改叫潘玉良。

潘赞化的家里人墨客出入,潘玉良也耳濡目染,积极地读书学习。潘赞化还请来了在上海美专任教的洪野教授教她画画。潘玉良肯努力琢磨,天赋又高,洪野很快就察觉出潘玉良是个可塑之才。

1918年,潘玉良成功考入了上海美专,她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越发努力刻苦地学习。同学中有人得知了她的身世,流言蜚语顿时传遍了整个校园。潘玉良却不为所动,加上丈夫的全力支持,顺利地以优异成绩毕业,前往法国继续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留法8年的潘玉良学成回国,应邀担任了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主任。她举办的个人画展也大获成功,连徐悲鸿来看展,都不得不早早地来排队。观展后,徐悲鸿称赞说当今国内画坛,能配得上“画家”一称的人只有三个,潘玉良就是其一。

抗战时期,文人的圈子也颇为动荡。潘玉良投身救国工作中,四处发表讲话,还拿出不少画作义卖为战士筹款。因此,有不少无耻之徒将这个出身“不清白”的大画家视为了眼中钉。

1936年,潘玉良在南京举办了第五次个人画展,而两幅抗日意味浓厚的画作《人力壮士》和《大中桥畔》,遭到了蓄意破坏。《大中桥畔》被心怀鬼胎的人用刀子划破了,而《人力壮士》则被撕毁。破坏者还留了一张字条在现场,说这幅画是妓女对嫖客的“歌颂”。

再大的风浪也没有打倒潘玉良。一年后,潘玉良与丈夫再次离别返回法国,参加了“万国博览会”。

只可惜艺术创作的成功,也无法消除痛失爱人的阴霾。1960年,潘赞化病逝,没成想两人当时在黄浦江头的一别,成了今生的最后一面。潘玉良收到消息后,心中大恸,可是身在异国他乡,又怎么来得及去见爱人最后一面呢?

从那以后,潘玉良忧思成疾,再加上她不爱卖画敛财,晚年过得非常清苦。潘玉良常说自己的病回国就能好了,可是她的身体还是没能坚持到回家的那一天。1977年,潘玉良病逝前嘱托自己的好友,一定要把自己的画作都带回国,尤其是她的自画像。

画回去了,她也就算回去了。

潘玉良的画作大多是西洋油彩,但处理方式上又融合了水墨画的方法。画作主题以女子形象居多,风格张扬明快,又不失东方美学的细腻写意。东西碰撞之间,潘玉良的妙笔描绘出了,她一生追求女性自主的理念。

风月怎敢误佳人,洗尽铅华铸“画魂”。潘玉良出身低微,又历经坎坷困苦,但千百种堕落的理由也未曾让她命运低头。她的艺术造诣令人钦佩,她的用情至深令人叹息。纵使“开局”不尽如人意,但潘玉良用抗争,成就了一生的传奇。

标签: 梵高潘玉良潘赞化徐悲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