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64年,周太后骂朱见深:你年纪轻轻,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妃子,却喜欢一个大你近20岁的女人,这是为何啊?
朱见深喜欢的这名宫女名叫万贞儿,在“土木堡之变”那年,19岁的她,被孙太后派去照顾2岁的太子朱见深。
当时,明英宗被瓦剌所俘。国不可一日无君,情急之下,孙太后立朱见深为太子,由叔父监国。
3年后,叔父想自已为王,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还软禁了他的父亲。身份地位的骤变,让他只能在后宫的角落里,看着下人的脸色生活。可不管其他宫人如何糟践他,万贞儿待他都一如既往的好,是她陪伴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子。
1457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顺利夺回政权,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之位。
1464年,明英宗去世,朱见深继位。继位后,他一心想要立万贞儿为皇后。由于万贞儿身份低微,又是罪臣之女,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一国之母的。
为了这件事,朱见深和周太后吵了一架。其实,万贞儿算不上漂亮,有史料记载: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所以,周太后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卑微又年长,又不漂亮的女子,儿子到底喜欢她什么?
朱见深给出的答案是: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
可是,立后也是国之根本,这不能由着皇帝的喜好来决定。最后,以大局为重,只好立吴氏为后。
朱见深表面上顺从这桩婚姻,骨子里还是叛逆的。据说,大婚当晚,朱见深丢下皇后独守空房,他自个跑去萧阳宫和万贞儿约会去了。
吴皇后得知这件事后,怒火中烧,去到万贞儿的住处,把万贞儿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朱见深下朝回来,看着梨花带泪的万贞儿,很是心痛。他发誓,要把皇后给废了,为万贞儿报仇。果然,一个月后,他以皇后“善妒”为由,把吴皇后废黜了。
吴皇后被废之后,由朱见深的另一个妃子接掌皇后位。有前车可鉴,此任皇后很“识时务”,她基本上不管万贞儿的事,万贞儿在后宫也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
第二年,万贞儿为朱见深生了一个皇子,朱见深以此为理由,封万贞儿为皇贵妃,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可能应了“宠妃的儿子活不久”这句话,万贞儿的儿子在一岁时夭折了。她自然是伤心欲绝,为儿子而伤心,但是,更多的是为自已伤心。因为她知道,后宫的女人没有孩子,就没有长久的靠山,而她的年纪算是高龄,想要再生,已然不可能。
为了巩固自已的地位,她把魔爪伸向其他嫔妃。每当宫中有嫔妃怀孕,她就给那个妃子送去堕胎药,如有不从,定不会有好下场。
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所做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因为他的默许和万贞儿的自私歹毒,以至于朱见深子嗣甚少。
在皇家,开枝散叶也算是国家社稷的一部分。差不多10年,宫中没有一个皇子,朝中大臣纷纷谴责朱见深专宠,劝他要雨露均沾,要以国事为重。朱见深听着这些谏言,心里十分不开心,觉得这些大臣管得太宽。
朱见深心里对子嗣还是很看重的。但另一方面,他对万贞儿又狠不心来责备。所以,他一边宠着万贞儿,一边拼命的宠幸其他嫔妃。
终于,柏妃为朱见深产下了第二个皇子。然而,这个孩子没长到3岁就夭折了。这个孩子的死因,有传闻说是万贞儿所为。到底是不是她做的,反正朱见深也没调查她,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明史》记载,成化十一年,朱见深对着镜子感慨:哎,估计我老死了都不会有儿子。
由这句话可以看出,朱见深有多么的无奈。
所幸,朱见深身边的太监张敏,深明大义,瞒住所有人的耳目,冒死为朱见深偷偷养了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内廷书房的宫女,当年,她怀孕时,万贵妃也给她送了一碗堕胎药,但是,这个孩子却没打下来。张敏就把这个孩子悄悄养在偏僻的安乐堂。
孩子6岁这年,父子得以相见,朱见深给他取名:朱祐樘,并立他为皇太子,他就是之后的明孝宗。
万贞儿得知有这个皇子之后,非常震惊。她还想像以前一样,加害朱祐樘。
她以喜爱太子为由,三番五次邀请朱祐樘去她宫里喝茶。实在推脱不掉,只好答应她。在去之前,周太后一再嘱咐朱祐樘,不能碰她给的任何东西。
朱祐樘这个孩子很聪明,早早就知晓宫里的人情事故。他到万贞儿宫里后,给她请安,然后规规矩矩站在一旁,任凭万贞儿怎么哄劝,他就是坚决不碰任何一点吃食。僵持到最后,万贞儿也只好把他送回宫。
这次事件后,万贞儿知道太子对自已戒心太重,想加害太子,不容易。而此时,她已经46岁,这些年宫里对她积怨太深,如若再想搞死皇家子嗣,恐怕没人能原谅她。
因此,万贞儿改变想法,让朱深见多宠幸嫔妃,多绵延子嗣。在这样的情况下,朱见深的儿子逐渐多了起来,从朱祐樘往下,才又有11个儿子,6个女儿出生。
结语:
爱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摧毁一切。有人说,朱见深的爱是无私的,他无私的爱着万贞儿;也有人说,朱见深的爱是自私的,为了这样一个女人,后代都不要了。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朱见深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是不可取的。
你们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