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最善良太监张居翰,明知皇帝要杀大臣全家,却冒着自己陪葬的风险,故意念错圣旨内容,他只改了一个字,救下了上千人的命。

史上最善良太监张居翰,明知皇帝要杀大臣全家,却冒着自己陪葬的风险,故意念错圣旨内容,他只改了一个字,救下了上千人的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3 更新时间:2023/12/9 13:39:28

这个太监就是张居翰,张居翰是五代时期的人。繁荣昌盛的唐朝灭亡后,各地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原大地先后存续了5个朝代,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作为一名受过宫刑的宦官,张居翰想要在这样的乱世生活是极为困难的,可他虽然自己处境艰难,却能在面对他人困境的时候,勇敢施于援手。

宦官这两个字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被使用了。春秋以前,各个封建家族会为了增强自己的掌权实力,招揽各个士人成为自己的门客,这些人便被称为宦。

宦发展到战国后,变成了受过宫刑的人。毕竟宦官常年在权力中心行走,统治者为了让他们更加能够被信任,所以才会将阉割之刑加诸与这些男子身上。

宦官因为是皇帝的近侍,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权利可以比正式的官员还要大。位卑权重说的便是这样一些人。

宦官之所以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注定是统治者天然的支持者,但同时残缺的身体,又让他们难以获得其他人真正的尊敬。

不过许多宦官都不满足于只当一个皇帝的传话人。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力,乱世的宦官常常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话语权。当然,张居翰显然不是这种人。

张居翰唐朝末年出生,年少时被掖庭令张从玫收养为养子。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后来会选择入宫成为一名宦官。

昭宗统治的时候,往日强大无比的唐朝已经奄奄一息了,各路军阀在周围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唐昭宗是一个明君,那么尚有反抗的机会,重新光复统治。

很可惜的是,唐昭宗个人能力有限。在他被军阀挟持,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张居翰第一次获得了权力。

他是唐昭宗派去外地监军的几个亲信宦官之一。对唐昭宗来说,让这些皇家近侍去往各地,可以帮助自己联络小藩镇的力量,让军阀有所顾忌。

张居翰去往的是范阳,当时任范阳军节度使的是刘仁恭。在范阳,张居翰和刘仁恭志趣相投,因此成为了朋友。

唐昭宗在与军阀朱全忠的争斗中落于下风。为了彻底消灭皇帝向外求救的心思,朱全忠下令把各个监军宦官直接处死。

刘仁恭不忍心让自己的朋友就这样白白枉死,于是将张居翰藏在山洞里,张居翰因此得以存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居翰在刘仁恭的掩护下躲藏了几年,最后在各地讨伐朱全忠的时候站了出来,辞别了照顾自己良多的好友刘仁恭,去往李存勖麾下效力。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继承人,在鼎盛时期,李克用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山西,甚至占领了陕西、山东的一部分地方。

唐朝灭亡,朱全忠建立了后梁政权后,李存勖谨遵自己父亲的遗嘱,不断兴兵,想要消灭后梁。

在10年征伐的过程中,张居翰是李存勖胜利必不可少的军师。因此后唐建立后,张居翰被李存勖奉为枢密使,掌管军权。

当然,张居翰虽然受皇帝重视,但是因为他身有残缺,所以枢密使还有第二位,那就是原任兵部侍郎的郭崇涛。

伐蜀之前,郭崇涛便已经野心勃勃,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为了减轻皇帝的猜疑,他与魏王李继岌前去讨伐前蜀。

可是前蜀皇帝投降之后,郭崇涛生出了二心,想要反叛后唐、自立为王。李继岌因此急忙写书给李存勖。杀掉郭崇涛之后,他带领着王衍及前文武百官千余人随行。

就在这个时候,后唐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李存勖的养兄弟李嗣元和他开战,为了让自己的后方安定,李存勖特意派张居翰拿上自己的密诏,让儿子将王衍一行人就地处死。

按照常理,张居翰是没有资格查看这封密诏内容的,不过他联想到如今后唐国内外的形势,于是偷偷看了这封密诏的内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哪想到皇帝居然想直接处死已经投降的千余人。这千余人中有前蜀皇室成员,也有前蜀的文官武将。

纵然投降前他们与后唐势不两立,但如今这千余人已经为俘虏,怎么能直接全部诛杀呢?

道德感极强的张居翰无法直接执行皇帝的命令。于是他冒着陪葬的风险偷偷将密诏的“行”字改为了“家”字。就这样,被诛杀的人大大减少了,除了王衍一家几口人,其他人都被免死释放。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张居翰的义举,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正是因为他心怀仁慈、多行善事,所以一直到71岁的时候,张居翰才病故。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欲女”余美颜,将自己和3000名男人交往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轰动全国,两年后却跳海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余美颜,跳海自杀

    民国“第一欲女”,将自己和3000名男人交往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轰动全国,但两年后,她却在香港去上海的邮轮上,跳海自杀了。她叫余美颜,出生在广东台山县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家风开放,余美颜从小就接触到中西方文化,思想观念与当时的女子截然不同。余美颜天生丽质,一直对爱情和自由充满

  • 他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落得腰斩于市的下场,而后世的人均认为他罪有应得。他就是秦朝第一丞相李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斯,腰斩,汗马功劳,秦朝人物

    他在世时创造的辉煌和他被当街腰斩比起来,实在是逊色太多了。这样的“出名”最终却落下了身败名裂的下场,后人无不对他有一手好牌最终却打的稀烂的行径唏嘘不已。李斯出生的家庭很贫寒,没有什么背景,硬是靠着自己的毅力闯出了一片天地。起初,他努力当上了我们现在看来公务员一样的工作,但是不

  • 刘表手下有三大猛将,堪称关羽克星,却被曹操刘备孙权各得其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表,关羽,文聘,黄忠,甘宁,三国人物

    “曾拥雄兵一巨头,惜无大志霸神州。”说起三国便不得不提刘表。刘表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描述的他的人物形象显得过于的懦弱无能。但是历史上的刘表真的那么不堪吗?其实不是。要知道东汉之后的三国是十分混乱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刘表其实就是这些英雄之一。当时的

  • 公孙述是唯一能跟东汉帝国竞逐天下的皇帝,却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公孙述,东汉帝国,身死族灭

    自从光武帝刘秀脱离更始帝刘玄,崛起于河北,建立了东汉政权后,他灭绿林,败赤眉,西伐隗嚣,东平乱局,兵锋所指,战无不胜,而此时唯一能跟东汉帝国竞逐天下的人,只剩下了一个,他就是蜀帝公孙述!公孙述年轻时,曾受为官的父亲荫佑,仅二十岁余就出任天水郡清水县县令。虽说是凭关系混了个国家编制,但公孙述还真不是那

  • 末路挣扎的大汉奸梅思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汉奸,梅思平

    梅思平,浙江永嘉人,受过高等教育,中华民国时期的著名政客。因为对全民抗战的前景感到悲观,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卖国求荣,跟着汪精卫做了汉奸,他代表汪精卫与日本人鉴定丧权辱国的《重光堂密约》,凭着这一功劳,成为汪伪集团的核心人物。梅思平历任高官要职,掌管国内粮食大权和伪政府的人事大权。日本战败投降后,眼看

  • 大汉奸李士群投靠日本,却死在日本人的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汉奸,李士群

    李士群,1905年出生于浙江遂昌,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位好母亲,母亲明白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因此省吃俭用把他送进私塾。1924年,李士群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随后又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学方木仁,在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下,李士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 盛恩颐一夜之间输掉上海100套房子,晚年流落街头,饿死在自己门口,终是为自己的错误买了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盛恩颐,盛宣怀,民国人物

    民国首富盛宣怀之子盛恩颐,盛家唯一的继承人。盛宣怀原本是清朝末年的落寞书生,直到22岁才考取功名。只是那时的清朝已经走向了衰败,即使考取了功名,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盛宣怀却有一颗十分聪明的头脑,在和母亲逃难的过程中,抓住了“政策的东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国家工业快速发展

  • 孝文帝拓跋宏的悲哀,治得了天下,却治不了让自己戴绿帽子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文帝,拓跋宏,戴绿帽子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官制改革,设置三师、四镇和九卿等中央政权,在实施汉文化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是下令天下百姓说汉话穿汉服,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稳定国家的社会制度。孝文帝国家固然统治得很好,但是后宫内室却不尽如意,甚至头顶一片青青大草原。孝文帝的一生命运多舛,四岁被立王位,

  • 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信,萧何,汉朝人物

    韩信,贫寒人家出生,凭着自己的才华才干赢得了万人景仰。一个人纵有一身本事也要有伯乐才行,年轻时的韩信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萧何的帮助下,投靠刘邦的麾下,刘邦仅封个放粮的职位,韩信以新米进来陈米放出的科学方法保存粮仓的粮食不生虫不发霉,他把粮食管得很好,但这并不是韩信的志向。韩信寻思,既然在这里

  • 吕雉和戚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雉,戚夫人

    都说吕雉对戚夫人太过残忍,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戚夫人对吕雉的伤害有多大,夺了她的丈夫,还要废了她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这是不是有点过分。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不说,还被项羽抓去做了两年的人质,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事,却被没情没义的刘邦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专宠戚夫人和他俩生的儿子刘如意,从小就封如意为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