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年,曹操正式册立曹丕为世子,持续多年的夺嫡之争终于画上句点。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以曹植有才为理由,为他打抱不平,再加上曹丕篡夺汉室江山,被士大夫一顿抹黑。
我们今天看到的曹丕,是个阴险狡诈、无情无义的人间败类,曹植则是一身正气、才华横溢的悲剧人物。
实际上,仔细翻阅史书会发现,曹植的才华只体现在诗文创作方面,不等同于他也擅长治国理政。
而且,曹植性格放荡不羁,喜欢喝酒玩乐,这样的人不适合担任一国之君。
更何况,汉室衰微是大势所趋,难道曹植即位,就能保住汉献帝的皇位吗?
当然,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继承人之位,确实进行了长时间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曹丕能够后来居上,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足见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许多支持曹丕的重臣里,贾诩最为关键,他在曹魏政权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物。
有一天,曹操正为册立继承人的问题头疼,便想问问贾诩的意见。使者来到贾诩家里,他本想称病不去,远离复杂的政治漩涡,但想想不太好,便硬着头皮来到丞相府。
简单拜见之后,曹操让贾诩坐下,盯着他看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曹操会见属下的时候,身边都会有几名侍女守着,这次却一个闲杂人等都没有。
贾诩预感到,曹操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一定是重大机密。
突然,曹操开口说话,上来就问贾诩是不是暗中见过曹丕。贾诩额头上冒出冷汗,曹丕前几天确实偷偷摸摸来拜访自己,希望他帮助参与夺嫡斗争。
贾诩不敢撒谎,把实情原原本本说出来,表示曹丕确实想继承君位,但并没有实施阴谋诡计,只是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曹操这样问的目的是试探贾诩,他和曹丕谈话的内容,早就被眼线呈报上去。
因此,只要贾诩撒谎,曹操就知道这两人在搞小动作,但他没有撒谎,说明两人只是正常交往。
曹操脸色温和了一些,直截了当地提问:“你觉得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即位?”
贾诩没想到曹操会问得如此直接,呆在那里好一会儿,但又不能不回答。于是,贾诩采取了巧妙的回答方式,他提到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的旧事。
大家都知道,袁绍和刘表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废长立幼,导致国破家亡。贾诩这样说,意思就是劝说曹操不要违背历史传统,坚持立嫡立长的原则。
曹丕是嫡长子,本就应该继承君位,贾诩的态度更为他上了一层保险。
实际上,曹操心里也倾向于曹丕,因为曾经发生过一件让他很感动的事情。1年多以前,曹操率军出生,已经年过六旬的他须发花白,容貌十分苍老,上马都有些费劲。
几个儿子前来送行,曹植当场赋诗一首,辞藻华丽大气磅礴,所有人都拍手叫好。曹丕却扑倒在曹操膝下,放声痛哭涕泗横流,差点晕过去。
曹操觉得纳闷,问曹丕咋回事,原来他作为儿子看到爸爸这么大岁数还要出征,实在是担心不已。
从那之后,曹操便觉得曹丕更真实,曹植浮夸做作,心里更喜欢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