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处死杨修后,一日遇到杨修的父亲杨彪,特意问道:“杨公为何如此消瘦?”。杨彪仅回答了16个字,曹操立刻脸色大变。
杨修出自弘农杨氏,乃东汉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不仅家世好,而且才智过人。当时认识他的所有人都认为其前途不可限量。
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杨修逐渐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很快便做到了丞相府主簿的位置。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修身上的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次,塞外使臣给曹操送来一盒桃酥。曹操一时兴起,在上面写下“一合酥”,接着便把桃酥放在一边。忙工作去了。
杨修和其他人看到了这盒桃酥,他二话不说便拿了一个吃了下去,还要其他人也来吃。
曹操得知此事,问他这么做的缘由。杨修洋洋得意地说,他这是奉旨吃桃酥。因为“一合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曹操明显是让他们一人一口分食这盒桃酥。
曹操倒也没说什么,对其夸奖一番让他离开了。
还有一次,曹操命人修建新的丞相府。在考察完工程进度后,曹操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便离开了。
所有人看到这个字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曹操是何意思。恰好杨修路过此处。他告诉众人,赶紧把大门拆了重新修一个小一些的。
众人问他何故,杨修答道:“门里面加个活字不就是阔嘛,曹公的意思是门太大了,要修小一些。”
众人对于杨修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有一次,曹操带队出行。当队伍经过曹娥碑的时候,看见上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知道上面写的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
曹操要杨修先别说,让他自己想想。等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想出来。于是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竟然多走了三十里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此人锋芒太露,喜欢显摆。如果他是在袁绍、袁术之流手下做事,估计活不过一年。
好在曹操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干,即使其他方面有些缺陷,他也会包容对方的。然而杨修后来的所作所为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在曹昂死后,曹丕和曹植都有意争夺曹操的继承人之位。曹操身边的重臣们都牵扯其中,杨修这种自诩聪明之人,自然也要跑来凑热闹了。
杨修因为欣赏曹植的才气,因此便站在了曹植这边,积极帮他夺嫡。
当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孩子的能力,多次出题考校二人。结果每次都是曹植胜出。
刚开始曹操还挺高兴的,觉得曹植不仅聪慧,才能也很突出,动了将王位传给他的心思。
但是时间久了,曹操发现事情不对味了。曹操每次作答,怎么有股子杨修的味道。要知道杨修此人不仅聪明,还特爱显摆,这风格是藏不住的。
于是曹操派人暗中调查,发现曹植每次胜出,正是得到杨修相助。
要知道,每次的考题都是曹操亲自出的,绝无泄露的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杨修通过曹操平时的言行猜出了考题,然后将其告之曹植。
猜中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杨修此次都能猜中就位面可怕了。自此曹操开始对其心生忌惮。
同时,曹操觉得曹植此前的表现都是假的,全是得到了杨修的指点,一下子就将曹植的一切都给否定了。这使得曹操下定决心让曹丕继承自己的王位。
曹植怎么也想不到,正是因为有杨修相助,自己才会输掉的。
此外还有一事。
汉中之战后期,曹魏和蜀汉相持不下,长期和刘备耗下去可能导致后方不稳,因此曹操心生退意。
但是吧,这汉中原本是到手的肥肉,要不是刘备横插一脚,汉中早已是曹操的了。想想自己投入了那么多兵力,曹操又不甘心就这么退兵,
此时恰好有人询问当晚的口令,曹操随口而出“鸡肋”。
当晚,杨修便开始收拾行装。当有人问他何故的时候,杨修答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和这汉中一样。用不了多久曹丞相就会准备退兵了。”
其他人一听,言之有理,于是也开始收拾行装。
这是很快被曹操知道了,当他弄清缘由后。立刻以动摇军心为由,将杨修给处死了。
谁都不愿意别人可以看透自己的想法,曹操也一样。杨修屡次看穿曹操的想法,还告知他人,这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
这才是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他不会容忍一个能看穿自己想法的人存活于世的。
杨修去世后,曹操不放心杨修的父亲杨彪,便故意问他为何最近如此消瘦。杨彪如果口出怨言,那是死罪。如果他假装漠不关心,那肯定是心中怨恨曹操,曹操一样会杀了他。
在曹操看来,他这是无解阳谋。
结果杨彪答道:“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意思是杨修有错在先,死有余辜。原本应该杨彪这个当爹的动手,可惜他心疼儿子迟疑了,结果让曹操越俎代庖了。
既表明了自己的思子之情,又指出曹操处死杨修的正确性。反而弄得曹操不好意思了。曹操这才明白,杨彪可比杨修高明多了,只是一向低调罢了。于是放弃了对其动手的想法。
真正的智者不显山不漏水,就想杨彪一样。而杨修这种喜欢到处显摆的,只能算是小聪明罢了。这也就是为何二人结局不同的原因。